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心肌
  • 2篇蛋白水平
  • 2篇动脉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脂肪酸
  • 2篇脂肪酸合成酶
  • 2篇梗死
  • 1篇胆汁
  • 1篇胆汁反流
  • 1篇动蛋白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学科综合治...
  • 1篇心肌梗死后
  • 1篇血浆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体积

机构

  • 1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陈杰
  • 5篇张丽华
  • 4篇牛少辉
  • 2篇刘旭邦
  • 2篇陶胜忠
  • 2篇常克亮
  • 2篇刘展
  • 2篇简立国
  • 2篇周英发
  • 1篇李楠
  • 1篇杨霄鹏
  • 1篇苏春贺
  • 1篇孙利强
  • 1篇杨继涛
  • 1篇沈桂彬
  • 1篇白宏英
  • 1篇刘宗芳
  • 1篇顾国萍
  • 1篇李恩
  • 1篇陈斌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4
  • 4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瘦素、脂肪酸合成酶、雌激素与冠状动脉血管钙化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瘦素、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以及雌激素(estrogen,E)与冠脉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98例:男53例,女45例)和非冠心病组(89例:男47例,女42例),对纳入对象分别计算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脉总钙化积分,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FAS、E、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血清磷(P3-)、血清钙(Ca2+)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FAS、瘦素及钙化积分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而血清E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5);冠脉钙化水平与瘦素(r=0.640,P<0.05)、FAS(r=0.420,P<0.05)、TG(r=0.120,P<0.05)、TC(r=0.179,P<0.05)、CRP(r=0.125,P<0.05)呈正相关、与E(r=-0.453,P<0.05)、HDL-C(r=-0.110,P<0.05)呈负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瘦素、FAS、E、TG、TC、HDL-C。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E水平显著低,提示E可能具有保护血管、拮抗钙化的效应;而患者血清瘦素、FAS浓度水平明显升高,瘦素、FAS水平可能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
陈杰张丽华牛少辉杨继涛
关键词:瘦素脂肪酸合成酶雌激素
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数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EndResults,SEER)数据库分析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黏膜下浸润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生存分析。方法从2010至2015年SEER数据库中筛选出59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析EGC黏膜层与黏膜下层浸润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59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0∶0.73,其中黏膜层组和黏膜下层组分别为283例和308例,占47.9%和52.1%。5年总生存率为70%。与黏膜层组比较,黏膜下层组分化程度低、区域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淋巴结检查数目多,分化程度为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态、原发部位、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检查数目、手术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为影响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胃癌分化程度越低则黏膜下层浸润的风险越高;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方式等。
陈杰周英发
关键词:早期胃癌预后
原发性胆汁反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除243例HP阳性患者,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将567例HP阴性患者根据胃黏膜病变程度依次分为正常组、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胃癌(GC)组,比较各组胆汁反流检出率及反流程度。结果 在有无胆汁反流方面,两组性别、禁食时间、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饮食辛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18~45岁与46~75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在胃黏膜病变方面,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正常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癌前病变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胆汁反流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195,P=0.000)。结论 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在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胆汁反流可能是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且与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刘贺勇张涛秦景娜陈杰叶行孙亚楠周英发
关键词:胆汁反流胃黏膜病变
术前磁共振表现与垂体瘤质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垂体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目前多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但手术切除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主要为开颅手术和经鼻蝶手术。由于鞍区复杂的解剖结构,无论哪一种手术方法,垂体瘤的质地都是影响手术全切及手术效果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6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质地垂体瘤的磁共振信号特征及其相关性。
李辉陶胜忠常克亮刘展牛光明耿晓腾陈杰
关键词:磁共振表现垂体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术前手术切除手术方法
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多态性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从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纳入268例术后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辅助治疗的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通过病例系统获取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以及后期的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预后数据,进而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方案的预后。在患者住院期间收集患者外周血样本进行GSTP-1多态性的基因分型,并结合基线临床资料进行相应的关联分析。此外,收集可用于mRNA表达分析的样本进行GSTP-1基因的表达分析,进而探讨该位点对GSTP-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268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7.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3.5个月。关联分析中只发现了位于GSTP-1基因编码区域的313A>G位点和预后显著相关。313A>G位点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AA型182例(67.9%),AG型79例(29.5%),GG型7例(2.6%),最小等位基因频率为0.17,该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649)。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9.0个月和5.8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4.51,P<0.001)。总生存期方面,AA型和AG/GG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5.5个月和10.0个月,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9.53,P=0.002)。多因素分析中,针对PFS构建的Cox模型结果表明AG/GG基因型对PFS具有独立的影响(HR=1.56,P=0.005)。mRNA分析结果表明在88例外周血单核细胞标本的mRNA表达分析中,313A>G位点AG/GG基因型患者相对于野生型的AA基因型患者,PBMC标本中GSTP-1的mRNA表达显著较高(P<0.001)。[结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放疗的辅助治疗具有和既往研究类似的预后,GSTP-1基因313A>G多态性位点可能成为评估该方案预后的药物基因组因素。
苏春贺白宏英李楠邢媛媛苏秋羊赵妙妙陈杰杨霄鹏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替莫唑胺药物基因组学
缩宫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及内皮素-1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缩宫素(OT)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I/R+OT预处理组(I/R+OT组)、假手术组(SH组)和健康对照组(N组)。采用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25min后,松扎再灌注120min形成I/R模型,SH组只穿线不结扎。I/R+OT组在缺血前25min腹腔注射OT 0.03μg/kg,其余3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结束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NO及ET-1;再灌注结束时,采用HE染色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光镜下观察,N组与SH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无肌纤维破坏,I/R组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断裂,心肌间质水肿,较多粒细胞灶状浸润,I/R+OT组可见心肌细胞排列、间质水肿及粒细胞浸润程度介于N组与SH组。与SH组相比,I/R组和I/R+OT组血清CK-MB、LDH、ET-1升高,NO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N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相比,I/R+OT组血清CK-MB、LDH、ET-1降低,NO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R组和I/R+OT组血清NO与ET-1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OT预处理对大鼠I/R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OT增加血清NO水平、降低ET-1水平有关。
牛少辉张丽华刘旭邦陈杰
关键词:催产素一氧化氮内皮素-1
3D-Slicer辅助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引流术中的使用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的男性,目前常用的清除血肿方式有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扩大骨窗血肿清除术、钻孔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出血脑室引流术,其中钻孔引流术因其骨窗小、术中脑组织损伤小而成为临床医生常用手术方式之一。为探讨更精确的血肿定位,本研究分析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行3D-Slicer精准定位联合钻孔引流术的治疗及效果,报道如下。
陈杰常克亮刘展岳振宇钟子昂陶胜忠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室引流术脑组织损伤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与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7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0例,另选同期5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中Galectin-3和CRP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4.4±1.6)μg/L、(5.5±2.7)mg/L]和SAP组[(5.0±2.2)μg/L、(6.7±2.9)mg/L]相比,AMI组[(9.79±3.24)μg/L、(25.8±10.9)mg/L]和UAP组[(7.7±3.1)μg/L、(21.3±9.2)mg/L]血清Galectin-3、CRP水平均明显升高(F=12.439和16.649,P<0.001),且AMI组高于UAP组(P<0.05),对照组与S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Galectin-3和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事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该类患者危险分层的参考指标。
孙利强陈杰李恩刘宗芳张丽华简立国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3C反应蛋白急性冠脉综合征
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F-肌动蛋白与热休克蛋白2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梗死后心肌组织中F-肌动蛋白(F-actin)、热休克蛋白27(HSP27)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细胞骨架蛋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分为心肌梗死组(MI组,n=11)、缬沙坦组(X组,n=13)、假手术组(SH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组,n=15)。前2组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SH组只穿线不结扎。X组给予缬沙坦(15mg/kg),1次/d,灌胃治疗4周,其余3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4周后HE染色进行心肌组织形态学分析,免疫组化、RT-PCR方法测定各组心肌组织中F-actin、HSP27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N组和SH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无肌纤维破坏,MI组和X组可见梗死区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X组较MI组梗死面积小,纤维组织增生轻。4组中HSP27、F-act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312.760、310.587,P均<0.001;FmRNA=1527.549、1290.958,P均<0.001)。与SH组比较,MI组和X组HSP27、F-actin蛋白和mRNA表达量升高(P<0.05);MI组HSP27、F-actin蛋白和mRNA表达量高于X组(P<0.05)。MI组与X组中HSP27、F-actin的表达呈正相关(蛋白:rMI组=0.807,P=0.003;rX组=0.805,P=0.001;mRNA:rMI组=0.615,P=0.044;rX组=0.762,P=0.002)。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调节细胞骨架蛋白F-actin、HSP27的表达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陈杰张丽华牛少辉
关键词:心肌梗死热休克蛋白27F-肌动蛋白
平均血小板体积对回旋支病变的预测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回旋支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因NSTEMI入住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入院时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脑钠肽(BNP)、血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指标。入选患者全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均有明确的梗死相关动脉。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回旋支(LCX)病变组与非回旋支病变组。结果符合入选条件患者共184例,其中LCX病变患者68例,非LCX病变患者116例。LCX病变患者中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比例较低,人院时BNP水平较低,而吸烟患者比例和人院时MPV水平较高。其他主要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V预测回旋支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75(95%CI:0.675-0.826),当MPV取9.15fL时,敏感度为83.8%,特异度为6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是LCX病变的危险因素(OR=1.32,95%CI:1.031—1.688,P〈n05)。结论MPV是NSTEMI患者LCX病变的危险因素。
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沈桂彬顾国萍刘旭邦陈杰
关键词:平均血小板体积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回旋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