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醒镇静状态下急诊胃镜套扎止血42例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清醒镇静状态下急诊胃镜套扎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并破裂出血的经验。方法予哌替啶联合地西泮清醒镇静,在胃镜直视下找到出血口并用尼龙绳套扎止血。结果 42例经电子胃镜检查清楚显示出血位置,成功套扎止血39例(92.9%),失败3例(7.1%),5例操作过程中出现心率减慢,血氧饱和度降低,经吸氧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清醒镇静状态下急诊胃镜套扎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操作安全性,副反应少,效果好。
- 叶启文陈杰黄艳春王文香
- 关键词:电子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大承气汤联合丹参治疗3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及对照组37例。对照组常规禁食、胃肠减压,给予生长抑素、H2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组在与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中药大承气汤内服。结果总有效率达治疗组为86.8%,对照组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发生并发症率、死亡率、手术率与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承气汤联合丹参可显著提高疗效,为急性胰腺炎病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陈杰汪和明陈烨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大承气汤丹参疗效
- 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用维持治疗在预防反流性食管炎复发的临床对比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用维持治疗对预防反流性食管炎(RE)复发的作用。方法82例镜下愈合的RE患者分3组,分别给与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用维持治疗、奥美拉唑维持治疗及多潘立酮治疗6个月。结果经18个月随访,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用维持治疗组12个月内的复发率为11%,奥美拉唑维持治疗为25%,多潘立酮维持治疗组为40%,联用维持治疗12个月内的复发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治疗后12~18个月的3组复发率分别为25%、19%、20%,3组12~18个月复发率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联用维持治疗在短期(12个月内)可明显降低RE复发率,对于多次复发的RE进行较长期或间歇性联用维持治疗是有必要。
- 陈杰汪和明黄艳春屈淑娟
- 关键词:食管炎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复发
- 清醒镇静状态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治疗安全性及止血效果的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究清醒镇静状态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治疗安全性及止血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患有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探究,患者的年龄在20~50岁,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胃镜下曲张静脉套扎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法的治疗方法,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变化不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醒镇静状态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减少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治疗质量,而且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心理,改善其睡眠状态,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陈杰
-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套扎治疗
- 肝肾综合征62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肾综合征(HRS)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肝肾综合征62例,(分为I型、Ⅱ型),其发病前后血清肌酐(CRE)、血钠、尿量的变化;采用综合药物治疗,抗炎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抗感染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10mL+多巴胺40mg+呋塞米60mg腹腔注射,与中药辨证联合施治。结果 I型、Ⅱ型与发病前CR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428、11.722,P均<0.01);I型、Ⅱ型与发病前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61、3.4674,P均<0.01);I型、Ⅱ型与发病前尿量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70、16.583,P均<0.01);I型与Ⅱ型发病后血清肌酐水平比较(t=4.2829,P<0.01);I型与Ⅱ型发病后血钠水平比较(t=14.323,P<0.01);I型与Ⅱ型发病后尿量比较(t=17.365,P<0.01)。Ⅰ型生存率为0,Ⅱ型平均生存152d,超过1年生存时间6例(9.7%)。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大量腹水、继发感染、大量放腹水等是诱发HRS主要原因。
- 张国君陈杰汪和明
- 关键词:肝肾综合征重型肝炎肝硬化
- 大肠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经肠镜检查及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炎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未癌变)、腺瘤性息肉癌变、大肠癌患者各30例,为研究组,以息肉旁正常肠黏膜组织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息肉及息肉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其中增生性息肉组端粒酶检测阳性2例,腺瘤性息肉组端粒酶检测阳性11例,伴轻、中、重不典型增生分别为4例、3例、4例,而且随着不典型增生的加重,端粒酶相对活性值增加,腺瘤性息肉癌变组端粒酶检测阳性22例,大肠癌组粒酶检测全部阳性。结论端粒酶的检测对发现腺瘤样息肉是否癌变或癌变倾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端粒酶可以作为消化道组织癌前病变的检测指标。
- 黄艳春付文金陈杰
- 关键词:端粒酶结直肠腺瘤性息肉
- 塞来昔布对直结肠腺瘤样息肉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结直肠腺瘤样息肉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结直肠癌化学预防奠定基础。方法选取经肠镜及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样息肉、且息肉直径在0.5cm以上的患者30例,给予口服塞来昔布,每天400mg,疗程为一个月。采用PCR-ELISA试剂盒检测息肉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比较其用药前后的变化。结果腺瘤样息肉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在给予塞来昔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可以抑制癌前病变的发展。
- 黄艳春陈杰付文金
- 关键词:COX-2抑制剂端粒酶腺瘤样息肉
-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东莞厚街医院2010-07~2012-06间实施临床路径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32例作为实验组,选择2010年6月前,按常规治疗而未实施临床路径的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他们在并发症发生率、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等5方面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患者对整个诊治过程的满意度明显上升(P<0.05);两者治愈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临床路径实施诊疗计划后,患者住院时间有效缩短,住院费用明显降低,并发症率减少,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
- 叶启文陈杰黄艳春杜秀珍汪和明梁敏
- 关键词:轻症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
- 清醒镇静状态下急诊胃镜套扎止血42例
- 引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急诊胃镜下套扎是最有效、最迅速治疗手段。而常规胃镜检查可引起患者精神和神经方面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引发恶心、呕吐反应而增加了病人痛苦及胃...
- 叶启文陈杰黄艳春王文香
- 关键词:电子胃镜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脂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脂、载脂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监测226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栽脂蛋白A1(APOA1)、栽脂蛋白B(APOB)、总胆红素(TBIL)。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血脂Child—PughC级明显低于B、A组,三者在B,A两级间无明显差异。应用直线相关分析呈负相亲。结论血脂、载脂蛋白含量水平与肝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可用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 陈杰汪和明黄艳春屈淑娟
- 关键词:血脂载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