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智勇

作品数:19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动脉
  • 7篇腔内
  • 6篇主动脉
  • 5篇血管
  • 5篇腹主动脉
  • 4篇动脉瘤
  • 4篇主动脉瘤
  • 4篇静脉
  • 4篇腹主动脉瘤
  • 3篇血栓
  • 3篇手术
  • 3篇腔内修复
  • 3篇腔内治疗
  • 3篇瘤腔内
  • 2篇大隐静脉
  • 2篇大隐静脉曲张
  • 2篇动脉硬化
  • 2篇修复术
  • 2篇血管损伤
  • 2篇血栓形成

机构

  • 19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二...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昆山市中医医...

作者

  • 19篇陈智勇
  • 11篇朱化刚
  • 10篇查斌山
  • 10篇余康敏
  • 8篇叶雨生
  • 8篇刘斌
  • 6篇谢文涛
  • 4篇张志功
  • 4篇余昌俊
  • 4篇李永生
  • 4篇李俊
  • 3篇魏猛
  • 2篇宋海屏
  • 2篇欧阳欢
  • 2篇仇鹏
  • 1篇周为民
  • 1篇江涛
  • 1篇乔彤
  • 1篇赵鑫
  • 1篇周敏

传媒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血管外科...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研究观察
目的:探究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破裂腹主动脉瘤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治疗.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
李俊陈智勇刘蓓蓓
关键词:破裂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传统开放手术
矫正性裸支架理念在治疗复杂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矫正性裸支架理念在复杂主动脉病变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腔内修复术联合矫正性裸支架治疗的13例复杂主动脉夹层及2例肾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 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植入Valiant支架11例,Grikin支架2例;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植入Zenith支架。对15例患者共植入矫正性裸支架19枚;主动脉夹层裸支架17枚,长度60~80mm,直径18~24mm;腹主动脉瘤裸支架2枚,长度均为60mm,直径分别为24mm和7mm。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15例中,14例完成随访,1例失访,随访期间无支架源性夹层或内漏发生及假性动脉瘤、髂支血栓形成。结论矫正性裸支架理念有助于拓宽主动脉病变腔内治疗的适应证,且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满意。
查斌山朱化刚谢文涛陈智勇刘斌叶雨生余康敏
关键词:腔内修复术
交叉腿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交叉腿技术(cross-limb technique,CLT)常用于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本研究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至2018年6月连续收治的25例采用CLT完成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扭曲瘤颈和主髂动脉扭曲是CLT的主要指征,CLT用于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安全有效,但应避免非计划性CLT的使用。
查斌山朱化刚仇鹏谢文涛陈智勇张志功李永生刘斌叶雨生余康敏魏猛李俊
关键词:CLT腔内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植入技巧及策略。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治2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其中73例行植入滤器治疗。结果本组73例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36~80岁,平均年龄(51±23)岁。70例成功植入滤器,3例未能完成滤器植入术。植入永久型滤器18例,可转换滤器52例。其中25例合并肺栓塞、15例有抗凝禁忌、18例系骨创伤合并血栓、10例合并髂静脉血栓(或蔓延至下腔静脉)。经颈静脉放置6例,经对侧股静脉放置64例。滤器植入期间无肺栓塞发生或加重。滤器植入期间无患者死亡。68例患者获得随访,后期取出滤器17例,随访时间4~36个月,平均(24±10)个月,无再发肺栓塞,其中有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性复发,经抗凝治疗后好转,未出现有严重并发症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结论滤器植入术可有效预防肺栓塞,需把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选择滤器。
查斌山朱化刚谢文涛刘斌叶雨生陈智勇余康敏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肺栓塞
大蒜新素纳米缓释颗粒的制备及其对下肢缺血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2025年
目的制备负载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ATS)的中空介孔硅纳米微球(HMSNs),并研究其作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治疗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选择性蚀刻法合成出HMSNs,同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理化性质,红细胞溶血实验和细胞毒性实验测试生物安全性。采用吸附法将DATS负载至HMSNs里,获得缓释DATS的纳米颗粒(DATS-HMSNs),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并制作DATS的累积释放曲线。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DATS组、DATS-HMSNs组),下肢缺血模型采用股动脉结扎切除法制作。测试各组小鼠肢体缺血前后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1(MCP-1)、活性氧(ROS)、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制备出的HMSNs为中空的球形且粒径均一,DLS结果显示粒径为(226.5±11.8)nm。红细胞溶血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MSNs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HMSNs对DATS的最大载药率为27.89%,7 d DATS的累积释放率80.12%,21 d可达到97.27%。与对照组比较,DATS-HMSNs用于下肢缺血小鼠后,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D31、α-SMA、bFGF及VEGF的水平增高(P<0.05),ELISA实验发现TNF-α、IL-6、MCP-1和ROS的含量减低(P<0.05),并且缺血后小鼠运动能力恢复满意。结论DATS-HMSNs可以缓慢、持续地释放DATS,为下肢缺血性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欧阳欢刘博刘逸查斌山丁洋胡先宇陈智勇
关键词:大蒜新素二烯丙基三硫化物下肢缺血硫化氢纳米载药系统
黏蛋白4研究进展
2010年
黏蛋白4(MUC4)是跨膜黏蛋白家族一员,正常表达于人体的许多组织、器官和分泌物中。近年来研究发现其超乎寻常地表达于许多上皮性肿瘤中。MUC4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转移中有重要作用。MUC4的特点使其可能成为一些肿瘤诊断的标记物,并为一些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赵德明陈智勇余昌俊
关键词:胰腺肿瘤黏蛋白类信号传导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P-选择素和内皮素1的表达被引量:7
2012年
选择行血管腔内治疗的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PAD)患者20例,比较术前和术后1、6、24 h及2周患者静脉血浆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患者术后的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P-选择素和内皮素1水平在血管腔内治疗术后有一定程度的激活,术后监测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可能有重要价值。
江涛余昌俊陈智勇余康敏陈昌裕
关键词:P选择素内皮素1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并发于T2DM的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PTA术前血清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并发于2型糖尿病(T2DM)的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TA)治疗前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102例,均成功接受PTA术治疗,PTA术前检测血清GDF-15,根据术后6个月内是否出现球囊扩张部位血管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比较两组血清GDF-15水平;根据术前血清GDF-15中位数水平,将102例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分为高、低GDF-15组,比较两组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发生率。分析血清GDF-15水平与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及血糖、血脂、炎性指标的关系。结果与非再狭窄组相比,再狭窄组患者术前GDF-15水平高(P<0.05)。与低GDF-15组相比,高GDF-15组患者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升高(P<0.05)。血清GDF-15及HbA 1c、LDL-C、hs-CRP水平升高均是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GDF-15水平与HbA 1c、LDL-C、hs-CRP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并发于T2DM的膝下ASO患者PTA术治疗前血清GDF-15水平与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有关,高血清GDF-15水平是PTA术后病变血管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王晓宇冯等等张亚琴赵晓彤罗莉陈智勇张君陈明卫
关键词:生长分化因子生长分化因子15动脉硬化闭塞症
周围血管损伤190例分析
2010年
目的:探索周围血管损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周围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女分别为148和42例,平均年龄28.5岁。结果:165例经急诊手术探查明确诊断,25例出血暂止、血循环稳定者经反复临床观察、彩色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检查明确损伤的性质和部位。采用以血管重建为主的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血管通畅率为93.8%,死亡3例,截肢10例,肢体遗留感觉、功能障碍5例,切口感染6例,化脓性关节炎1例。结论:对于周围血管损伤,结合手术探查及彩色多普勒、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手术、灵活运用血管吻合等多种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挽救患者的肢体。围手术期溶栓、抗凝及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对于有效的手术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余康敏朱化刚余昌俊陈智勇刘斌叶雨生宋海屏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
持续性和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诊治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虽然近10年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持续性和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仍不可避免,其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再次治疗时颈部正常解剖层次已被瘢痕粘连破坏,引起再次治疗时寻找病变腺体难度增大及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剩余正常甲状旁腺组织风险增大。如何处理好这类病人对于外科医生仍是一种挑战。
王晓巍陈智勇朱化刚
关键词:术前定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