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珊
- 作品数:18 被引量:86H指数:6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与产成品库存——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被引量:3
- 2017年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已成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其中,去库存作为改革进程中短期内的首要任务,需要结合宏观经济政策加以有效落实。据此,本文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39个工业行业平衡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与利率市场化对工业行业产成品库存的影响。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结果发现: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产成品库存有显著的负冲击,对其预测方差误差的影响较大;利率市场化在短期内对产成品库存有显著的正冲击,对其预测方差误差的影响较小;两种政策在长期内对产成品库存的正交化冲击响应逐渐收敛。
- 陈晓珊匡贺武
-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市场化产成品库存PVAR模型
-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研究
-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存在。实际经济数据显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企业承受能力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从微观企业角度出发,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选择企业销售利润率和企业利润总额作为企业...
- 陈晓珊
-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企业异质性实证分析
- 文献传递
- 汇率“急跌缓升”与企业生存能力--基于人民币“新常态”与异质性视角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随着中国经济周期的转换,汇率"急跌缓升"成为了人民币的"新常态"。面对这种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外贸订单、进口原材料价格等进一步受到冲击,企业的生存模式也会发生变化。本文整合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与汇率波动的宏观数据,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研究上一经济周期中,人民币汇率"缓升"对企业生存与经营行为的作用机制,从而对未来人民币"新常态"与企业行为的微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缓升"对不同类型企业"生存能力"的冲击存在显著差异;汇率"缓升"对沿海地区企业、民营企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型企业生存模式的冲击较小;对内陆企业、国有企业、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生存模式的冲击较大。
- 陈晓珊袁申国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企业异质性
- 人民币升值对广东省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基于不同经济区域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选取广东省为研究范围,将广东省内所划分的四个不同的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出口额作为研究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代理变量,以2000年至2011年四个经济区域年度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具有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并处于不同区位的各个区域内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粤东地区出口企业承受能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粤北地区,再次是珠三角地区,最后是粤西地区。
- 袁申国陈晓珊
-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 人民币汇率、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盈利能力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相较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而言,公司外部产品市场竞争治理机制具有更好的信息传递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运用2005-2013年中国企业微观数据,分别构建静态的连续型交互项计量模型与动态的PVAR模型实证检验了我国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会对企业盈利能力,尤其是民营企业,造成显著冲击,而产品市场竞争则正向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产品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削弱人民币汇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冲击,并且对于民营企业的削弱作用更强。
- 陈晓珊匡贺武
-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企业盈利能力PVAR模型
- 汇率制度、货币供给冲击与宏观经济稳定性被引量:2
- 2014年
- 文章基于1979—2012年季度数据,构建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IRF)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给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固定汇率制度下经济的稳定性优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情形,给定一个Cholesky标准差的货币供给冲击,它对实际产出、物价、汇率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等相关变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 陈晓珊
- 关键词:货币供给冲击汇率制度经济稳定性货币流通
- 中日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分工地位的演进特征及差异比较——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的视角被引量:15
- 2017年
- 基于行业上游度测算的视角,利用WIOD的国家投入产出表,对1995—2011年中日两国的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地位展开系统的测算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本文的考察期内,中国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位于全球价值链的相对上游环节,并存在进一步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间投入端转移的趋势;日本整体和细分行业基本表现出向全球价值链的最终使用端靠拢的趋向。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分解结果显示,在2003年以前,行业间效应是导致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下游环节转移的主要动因,在此之后,行业内效应则成为中国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环节移动的主导因素;但在推动日本转向价值链下游环节的过程中,行业间和行业内效应发挥着近乎同等作用。
- 陈晓珊
-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 异质性企业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兼论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被引量:11
- 2017年
-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其对既有研究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同时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 陈晓珊
- 关键词:在职消费高管薪酬企业异质性
- 慈善捐赠对私营企业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被引量:1
- 2017年
- 基于2012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慈善捐赠对私营企业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总体而言,私营企业慈善捐赠、企业绩效均与企业家的薪酬正相关,并且慈善捐赠有助于提高私营企业家的薪酬—业绩敏感性;2)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的分组讨论结果显示:慈善捐赠对私营企业家薪酬—业绩敏感性的提升效应仅发生于家族企业、小微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工商联的会员企业、无政治关联的企业、企业家年龄界于30~50岁的企业、开工率界于60%~100%之间的企业。本文的研究是对薪酬—业绩敏感性领域的有益补充,同时也有利于透视我国私营企业慈善捐赠背后的治理策略,对于推动我国私营企业慈善事业的发展以及企业治理机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政策含义。
- 陈晓珊
- 关键词:慈善捐赠企业异质性
- 出口贸易技术效率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提升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被引量:1
- 2016年
- 文章首先对产业集聚影响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待检验的理论命题。继而利用我国2003—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各省份的产业集聚和出口贸易技术效率展开测算,并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地区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进步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该发现在替换了核心变量和控制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是稳健的。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产业集聚能够通过提升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研发水平等途径来促进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进步。文章的研究发现具有较为重要的政策意蕴,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指导我国通过提升出口贸易技术效率的方式来扭转传统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外贸发展模式,进而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整体性跨越。
- 刘洪铎陈晓珊
- 关键词:外贸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