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憩 作品数:28 被引量:135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5T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乳腺专用磁共振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导管内孤立/多发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术前均行乳腺X线、超声检查及AURORA乳腺专用磁共振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价其病灶的形态学(包括病灶大小、形状、部位、边缘、多形性及与导管的关系)、动态增强扫描的强化模式及其他相关的特征,并与X线、超声检查相对照。结果:31例病人孤立导管内乳头状瘤23例,多发导管乳头状瘤8例。MRI共检出30个病灶,其中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MRI为阴性,1例双侧多发导管乳头状瘤MRI检出双侧病灶。其MRI形态学表现最多见是沿导管分布多发小结节样或环形强化(38.7%),其次为乳晕后区孤立或多发结节样强化(22.6%)及乳晕后方导管样、线状、分支样强化(12.9%),伴或不伴导管扩张,MRI增强信号-时间曲线以平台型和流出型为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部分(4例)表现为类似恶性肿瘤的MRI征象(12.9%),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分。结论:乳腺专用MRI检查对检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具有较大的优势,能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颖 柴维敏 谭令 汪登斌 陈憩 陈克敏关键词:导管内乳头状瘤 CT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 ,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 (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分析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 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 93个病灶 ,其中乳腺癌 36个 ,良性病变 5 7个。结果 良、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 2 1 2 4± 7 2 4HU和 2 5 6 5± 9 43HU (P >0 0 5 ) ,增强后CT值分别为 16 86± 17 77H和 35 36± 15 0 7HU(P <0 0 1) ;良、恶性组肿瘤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分别为6 3 89% (2 3/ 36 )和 15 79% (9/ 5 7) (P <0 0 1)。 <1cm的非钙化性良性病灶ΔCT值均 <30HU ,40 % <1cm的乳腺癌△CT值 >30HU。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 5 3 3% (8/ 15 ) ,对N2 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 85 71% (6 / 7)。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健文 陈伟国 李亚芬 黄梁 陈憩 朱建新关键词:乳腺肿瘤 CT 乳腺疾病影像学系列研究 汪登斌 陈克敏 徐开野 唐敖荣 谭令 陈憩 展颖 吴达明 潘自来 李亚芬 杨燕敏 丁蓓 杨文洁 采用钼靶X线检查、钼铑双靶X线检查、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辅助诊断、CT及MRI等影像学手段对1564例正常乳腺及1654例乳腺病变(包括近800例乳腺癌)进行了深入研究。对89例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含乳头溢液患者)进行了X线定...关键词:关键词:疾病 乳腺癌MRI表现与其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MRI表现与其病理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入选标准如下:1.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拟诊可疑病变,需进一步检查者;2.乳腺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需鉴别诊断者;3.需术前评估的明确诊断的乳腺癌患者;4.健... 汪登斌 谢洁林 柴维敏 陈憩 杨文洁 胡静 陈克敏关键词:乳腺癌 阳性表达 分子生物学 MRI 文献传递 触诊阴性的乳腺病变钼靶诊断 2001年 展颖 汪登斌 陈克敏 陈憩 谭令 丁蓓关键词:乳腺病变 触诊 阴性 钼靶诊断 骨内腱鞘囊肿的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19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内腱鞘囊肿病例的影像学资料,以提高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本组19例做了CT扫描检查,其中5例做了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结果:19例,共25个病灶,15例为单发性,4例为多发性,其中1例为双侧对称性。病灶位于关节软骨下,低密度,边缘可有硬化,骨皮质可有断裂,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结论:骨内腱鞘囊肿的CT特征为:邻近关节面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单发或多发性骨质缺损,有间隔,边缘硬化,境界清晰。 陈憩 丁晓毅 杜联军 陆勇 陈克敏 江浩关键词:骨内腱鞘囊肿 影像学 初发回肠克罗恩病合并结肠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1 2019年 肠道溃疡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尤其对于初发IBD患者合并机会感染的鉴别和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参与。本病例讨论介绍了1例年轻的营养不良患者肠道内出现复杂而多发的溃疡病变,经过消化科、病理科、放射科共同诊断明确为溃疡病变的二重病因,即CD合并肠道巨细胞病毒感染。经阶段性地以营养支持治疗为主导,辅助抗感染、抗炎等综合治疗后患者达到肠道黏膜愈合的理想治疗目标。 吴强强 王婷 陈憩 施咏梅 蒋咏梅 顾于蓓 钟捷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 克罗恩病 病例讨论 营养支持治疗 MR小肠造影多模态检查序列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MR小肠造影多模态检查各序列的优势与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所做的551例MR小肠造影检查。所有病例的MR检查均包含HASTE/T2SSFE,TURE-TISP/FIESTA,DWI,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87例进行Function Cine MRI检查。结果HASTE/T2SSFE可清晰显示肠壁结构及肠壁厚度;TURE-TISP/FIES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结构;DWI可显示肠壁的炎症表现;VIBE-T1/LAVA-T1及3D-T1增强扫描可显示病变有无异常强化;Function Cine MRI可显示肠粘连及肠道蠕动的情况。结论MR小肠造影检查各序列各有优势及特点,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选择合适的序列进行多模态扫描有助于小肠疾病的正确诊断。 陈憩 赵雪松 唐永华 缪飞关键词:小肠 磁共振成像 CT在诊断乳房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00年 目的 评价CT诊断乳房良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44例 (78个病灶 )患者接受乳房CT扫描和钼靶摄片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乳房良性疾病的定位和定性准确性。所有病例经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疾病。结果 CT对乳房纤维瘤和乳房囊肿有明确诊断作用 ,对乳房深部病灶、乳房多发性及多样性良性病变的诊断优于钼靶摄片检查。CT扫描和钼靶摄片对乳房良性疾病的定位正确率分别为 85 %和 5 4% ,两者比较 ,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 =8.2 9,P <0 .0 1;定性正确率为 85 %和 6 0 % ,两者比较 ,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 =12 .5 8,P <0 .0 1。 葛菁芳 陈憩 何国祥关键词:乳房 良性病变 CT 乳房疾病 克罗恩病小肠CT造影活动度分级与粪便钙卫蛋白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小肠CT造影(CTE)评分及其活动度分级与粪便钙卫蛋白(F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CD患者46例,测量并分析患者的FC值、CTE影像学相关数据(肠壁厚度、强化方式、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CTE评分分值、CTE活动度分级)。分析FC与CTE评分、强化方式及活动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46例CD患者的CTE评分显示15例为中度活动、31例为重度活动,患者评分为中、重度的FC值平均值分别为(1.08±0.38)×10^(3)ug/g、(1.36±0.37)×10^(3)ug/g。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C值与CTE活动度分级呈弱相关(r_(s)=0.341,P=0.021),与CTE评分分值弱相关(r_(s)=0.297,P=0.045),与CTE的强化方式零相关(r_(s)=0.262,P=0.079)。结论CD患者的CTE活动度分级与其FC值弱相关,或可为临床诊疗及随访CD提供更多信息。 陆瑜 陈憩 张蓓 缪飞 蔡瑾 栾震 李君荣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钙卫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