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 作品数:27 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两种药用植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3
- 2014年
- 以田间持水量的30%、50%和75%为3个水分处理梯度,研究了决明子和菘蓝2种药用植物在不同水分处理和生长阶段的生长特性,并对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特征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田间持水量的50%和30%相比,决明子和菘蓝在田间持水量75%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长指标,说明这2种植物在充足或适当的水分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决明子和菘蓝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Δ13C均逐渐减小,而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WUE均逐渐增加.决明子和菘蓝在不同水分处理之间各指标差异较小,说明这2种药用植物对干旱胁迫反应不敏感.菘蓝WUE与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决明子WUE与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
- 陈平孟平张劲松何春霞贾长荣李建中
- 关键词:水分处理菘蓝水分利用效率
- 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负荷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探究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气象、土地利用、农业管理等数据资料,计算2013年洋河水库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流失、化肥流失、水土流失污染和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源中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化学耗氧量(COD)的污染物排放负荷,并通过GIS空间分析反映流域内的污染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泄量对研究区污染负荷贡献最大,年产生量51621.34t,入河量2961.52t,占比分别为92%和85%;从总量上看,洋河水库流域的面源污染负荷分布在西洋河支流;单位面积负荷量最大的区域是迷雾河支流区域范围。据此确定了西洋河和迷雾河流域为今后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重点治理的区域,此研究结果可为洋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防治及消减提供理论依据。
- 陈平陈平傅长锋李大鸣
- 关键词:洋河水库污染负荷
- 白洋淀采蒲台水域水交换和水质模拟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草型浅淀,最大蓄水量为10.4×10^(8) m^(3),总面积约为366 km^(2)。白洋淀上游流域共有8条入淀河流,淀区内现行的补水方案包括“引黄入淀”补水、“西大洋和王快水库”补水和“南水北调”补水等。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剧烈干扰,白洋淀水环境质量在不断变差。为了提高白洋淀的水环境质量,不仅要控制外源污染物的排入,而且更要消减内源污染。以采蒲台水域的水质改善综合治理工程为案例,模拟研究水质改善综合治理工程对该区水动力、水质和水交换的影响。采蒲台水域位于白洋淀东南部,北接安新县,南邻任丘市,总面积为0.6 km^(2)。应用MIKE 21软件,构建了水动力和水质模型,在未实施和实施了水质改善综合治理工程条件下,模拟了采蒲台水域的水交换和水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采蒲台水域的流场主要由风速场主导,水体流动速度普遍较小;水动力模拟结果显示,在实施了拆除围埝和清淤0.4 m等工程的条件下,采蒲台水域水体更新时间(37 d)更短,平均水交换率(0.868)更大,采蒲台区域水交换能力变强,有利于水体中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水质模拟结果显示,在实施了工程的条件下,在水体结冰期间,采蒲台水域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含量都大幅度减小,冰面融化后,因风场扰动,使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通量增大,导致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含量都波动增大;白洋淀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可以利用营养状态综合指数进行判定,从营养状态综合指数的时间变化上看,在模拟初期,采蒲台水域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当“引黄入淀”补水时,采蒲台水域的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在实施了工程的条件下,水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营养状态综合指数的最小值为29.54,说明拆除围埝和清淤等水质改善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采蒲台水域水体的�
- 傅长锋陈平武亚辉尤学一尹健婷
- 关键词:水交换水质富营养化
- 一种前置库容积的确定方法及确定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库容积的确定方法及确定系统,前置库容积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和雨量站降水资料;审查实测系列水文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对于不满足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的实测系列水文资料进行...
- 傅长锋陈平及晓光于京要
- 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现场试验为基础的丁坝群设计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和现场试验为基础的丁坝群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拟建丁坝群河道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并通过数理统计法分析拟建丁坝群河段某一设计洪水标准下的典型设计洪水过程;在拟建丁坝群上游河道上修建过流观测站,...
- 傅长锋康丽陈平任春磊唐海霞
- 文献传递
- 白洋淀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被引量:8
- 2021年
- 为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修复效果并指导精准清淤工作,以白洋淀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8种典型重金属元素在淀区与入淀河口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单项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浅层底泥中,As、Cr、Cu均在马棚淀富集,Ni多富集于烧车淀、圈头以及采蒲台,除Ni外其余7种重金属元素均富集在漕河、府河河口;中层底泥中,As、Hg、Ni、Zn、Pb、Cd在圈头富集,Cr在淀区普遍富集,除Ni、Cd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均富集在府河、孝义河河口;深层底泥中,Cr、Ni、Cu、Zn、Pb在采蒲台富集,As、Hg、Pb在圈头富集,Hg、Cr、Cu、Pb、Zn均富集于府河河口。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显示,As、Hg、Pb属于安全级别,Cr、Cu、Zn、Cd属于警戒级别,Ni属于轻度污染;内梅罗污染指数显示淀区浅层、中层及深层均属轻度污染,污染程度浅层>深层>中层。研究结果对于白洋淀水生态环境修复和精准清淤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 孙博闻孙文宁傅长锋康国强陈平张袁宁高学平
-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污染风险生态环境修复
- 河流丁坝“BIM+”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 2023年
- 丁坝设计常借助室内水槽、恒定水流试验进行,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以大数据和现场试验为基础,采用BIM+冲刷微地形成图技术,通过现场修建试验丁坝群、河道自然行洪过程,确定试验丁坝群附近的冲刷微地形变化过程的三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及相关参数。将治理河段设计洪水过程线作为模型的入流条件,利用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拟建丁坝群的防护效果,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丁坝位置、长度、坝头结构等参数,使其达到水流流势平稳、水流结构稳定、冲刷坑小且冲淤平衡效果好的目的。
- 陈平傅长锋王海峰田燕琴戚蓝
- 关键词:丁坝群水流特性数值模拟
- 华北低丘山区2种林药复合模式的水分利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采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和树干液流法对华北低丘山区3 m×8 m核桃—菘蓝/决明子复合模式不同生长时期的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和产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模式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单作核桃和单作药用植物高11.86%和21.06%;间作菘蓝水分利用效率在苗期高于单作菘蓝,在其它时期均小于单作菘蓝。间作决明子水分利用效率在各个时期均小于单作决明子;在复合系统中,单位土地面积上核桃与菘蓝的耗水比例是0.70∶1,核桃与决明子的耗水比例是1.79∶1。单作系统耗水量均高于间作系统,其中,单作核桃耗水量比间作核桃高10.90%,单作菘蓝和决明子耗水量分别是间作模式的1.65倍和2.17倍;单位面积土地上复合系统的产量均小于单作系统,而总收入分别是单作核桃和单作药用植物的1.47倍和1.24倍;复合模式的水分产值效率为17.84元·t-1·hm-2,比单作菘蓝和决明子的高24.32%;复合模式的产量土地当量比为1.98,较单作模式增产率达98%。总体上,核桃—菘蓝/决明子复合模式比单作系统耗水量少,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水资源获得高效利用,同时具备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该模式进一步完善后可适当推广。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丰富复合农林业水分生态理论,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陈平孟平张劲松何春霞贾长荣李建中
- 关键词:稳定碳同位素树干液流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
- 一种底泥污染物动态释放性分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泥污染物动态释放性分析方法,能够检测和评价污染底泥在风浪等侵扰条件下污染物向上覆水体释放规律及其动态负荷变化。包括释放底泥采样点选择、底泥现场采集、底泥样的保存和运送、释放底泥样本的制备、试验水槽及造波...
- 傅长锋康国强陈平李爽高秀芳
- 文献传递
- 白洋淀底泥蓄积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 底泥是白洋淀水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入淀有机质、营养盐、污染物等的积蓄地,也是水土界面物质的交互带,对淀区水质、淀区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柱状取样器获取无扰动底泥柱状样,进行了上千组底泥物理、化学分析试验.结果表...
- 傅长锋康国强高秀芳陈平李爽尹健婷
- 关键词:底泥蓄积量营养盐重金属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