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剑翩

作品数: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肝炎
  • 2篇大肠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医用胶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乙型肝炎肝
  • 1篇乙型肝炎肝硬...
  • 1篇诊治
  • 1篇止血
  • 1篇止血措施
  • 1篇治疗反流性食...
  • 1篇治疗消化性溃...
  • 1篇上消化道
  • 1篇上消化道出血
  • 1篇食管
  • 1篇食管炎
  • 1篇凝固术
  • 1篇普通胃镜

机构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 3篇广东省中山市...

作者

  • 7篇陈剑翩
  • 6篇阮巍山
  • 4篇杨玉宇
  • 3篇刘倩怡
  • 2篇彭侠彪
  • 2篇刘智尚
  • 1篇殷兆锋
  • 1篇徐莉
  • 1篇刘倩怡
  • 1篇徐莉

传媒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近年来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7例作观察组(医用胶组),给予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治疗;另选取37例作对照组1(注射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选取37例作对照组2(APC组),给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对比有效止血率。结果用医用胶喷洒止血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4.59%)与注射肾上腺素止血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4.59%)及使用氩离子凝固止血术治疗的有效止血率(97.30%)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医用胶喷洒治疗设备要求低,操作更简单、安全。结论内镜下医用胶喷洒止血术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杨玉宇刘倩怡徐莉陈剑翩
关键词:内镜医用胶氩离子凝固术消化性溃疡并出血
奥美拉唑联合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到200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单独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六味能消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10周后,比较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1年,比较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62.8%,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5%和71.1%(P<0.05);随访后,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综合联合六味能消胶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且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陈剑翩阮巍山杨玉宇
关键词:反流性食管炎奥美拉唑六味能消胶囊
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对比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临床治疗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1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14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50例,氩气刀组50例,金属钛夹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首次止血,再出血,住院时间的参数。结果氩气刀组及金属钛夹组首次止血明显高于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P〈0.05)金属钛夹组再出血低于其他两组(P〈0.05),氩气刀组与局部喷洒,注射药物组首次再出血差异无显著性(P〉0.05)氩气刀组及金属钛夹组有效止血明显高于局部注射药物组(P〈0.05)。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特点,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病变的范围、特点,选取有效的治疗方式。
陈剑翩阮巍山杨玉宇刘倩怡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局部用药金属钛夹
超细胃镜、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62例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及治疗的耐受性及安全性价值。方法将我科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8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各62例,分别给予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检查,观察胃镜检查过程患者的不适反应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经统计对比,三组在正确诊断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检查前超细胃镜组、无痛胃镜组、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出现紧张不安等不适反应分别占41%、32%、95%;三者检查中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分别为19.3%、4.8%、79.0%;与普通胃镜相比,超细胃镜与无痛胃镜检查不适反应少,患者耐受性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细胃镜检查中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与检查前比较都有升高,血氧饱和度检查中略低于检查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胃镜组各指标均较检查前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胃镜组检查中患者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较检查前显著性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结论三种胃镜检查均安全可靠,超细胃镜的观察指标波动范围最小,与其他二者比较,安全性最好;无痛胃镜痛苦最小,受检者耐受性最高,优于超细胃镜及普通胃镜;诊断正确率三者无差异。
陈剑翩徐莉阮巍山刘倩怡
关键词:超细胃镜无痛胃镜普通胃镜
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山地区大肠息肉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自2009-01~2014-01间在本院行结肠镜检查者,共计25 000例,回顾性分析结肠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大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本组对象中共发现大肠息肉2563例(10.25%),大肠息肉2978枚。其中,术前结肠镜检出2287例,大肠息肉结肠镜检出率为76.80%;结肠镜息肉检出率随年龄递增而升高,本组对象中炎性息肉较多,比重为49.09%,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年龄〈50岁);腺瘤性息肉患者以老年人为主(年龄〉50岁),绒毛状腺瘤更易引起癌变;息肉〈1cm不易发生癌变,但随着息肉增大,癌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结论中山地区大肠息肉发病率较高,年龄为大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对年龄〉50岁及大肠息肉病史者普及结肠镜检查与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刘智尚彭侠彪阮巍山刘倩怡陈剑翩
关键词:结肠息肉流行病学诊治
66例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观察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化疗,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给予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HBV-DNA载量。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血清TBIL、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V-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合并HBsAg(+)患者化疗期间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继发性肝损害与HBV再激活。
陈剑翩殷兆锋
关键词:大肠癌化疗乙型肝炎病毒
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8月~2009年8月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82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两组患者疗程为48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生化指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BIL、ALT、ALB、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够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陈剑翩阮巍山杨玉宇
关键词:肝硬化乙型肝炎恩替卡韦活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