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
- 作品数:44 被引量:88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安徽省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静脉尿路造影致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与预防
- 2014年
- 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是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使肾、输尿管和膀胱显影而达到诊断目的的一种检查方式,是泌尿外科、妇科等常用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于泌尿系统结石和泌尿系统排泄功能有着权威的诊断目的。造影剂肾病(contrast associated nephropathy,CAN)指由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急骤下降,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病因。
- 李丹洋陈军
- 关键词:静脉尿路造影肾病
- 亲属活体肾移植54例临床报告被引量:2
- 2009年
-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方法,但肾源缺乏是制约肾移植实施的最大障碍。亲属供肾肾移植是拓展肾源的重要手段。2004~2006年我国活体供肾移植已占当年移植总例数的1.53%、3.1%和10.7%。2005年5月至2008年1月,我院共实施亲属供肾肾移植54例,现总结如下。
- 林政陈军张艳斌熊朝晖张翼飞胡志旭
- 关键词:肾移植亲属活体
- 亲属供肾血管三种影像学方法的评价
- 目的:对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化减影肾血管造影术(DSRA)评价亲属供肾血管准确性。方法:54例亲属供肾者,6例采用DSRA,18例采用MRA,30例采用MSCTA评价其肾血...
- 林政张艳斌陈军熊朝晖胡志旭
- 文献传递
- 闭合性肾损伤的CT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倒闭合性肾损伤患者行CT检查,其中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9例CT检查均明显诊断。结论:CT检查对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快速、简便、准确率高,对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列为诊断闭合性肾损伤的首选方法。
- 张艳斌林政胡仲荣陈军熊朝晖童立张翼飞
- 关键词:闭合性肾损伤CT
- 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道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1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之间可见移行过度,免疫组化CK、SMA(+),生存7个月后患者死于多脏器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靠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早期诊断和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陈军詹绍洋李丹洋沈学成熊朝晖
- 关键词:膀胱肿瘤肉瘤样癌
-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应用解剖和诊断治疗(附2例报道)
- 熊朝晖林政詹绍洋陈军张艳斌沈学成李丹洋
- 关键词: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 肾移植存活5年以上病例分析
- 1999年
- 林政陈军王文明张艳斌熊朝辉胡仲荣
- 关键词:肾移植存活率病例分析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4例报告
-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结果我院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患者均为体检时发现,内分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4例患者均经B超及CT明确诊断。3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
- 陈军林政张艳斌熊朝晖胡志旭
- 文献传递
- 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1/2005-12在武装警察部队安徽省总队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患者47例,患者均知情同意。根据是否应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分为2组,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组25例;对照组22例,为同期未应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的患者。两组均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强的松”的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前2h和术后第4天分别静脉滴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20mg。观察术后6个月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通过检测血清肌酐水平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47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2%,41%,P<0.05)。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损害1例,胃肠道反应6例;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肝功能损害3例,胃肠道反应4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白细胞减少、切口感染、尿路感染、高血糖等并发症。③两组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比较:术后1,2周,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组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104.7±10.1,103.1±7.7;128.3±28.2,120.0±8.5)μmol/L(P<0.05)];术后1-6个月,两组间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术后2周两组移植肾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白细胞介素2受体单克隆抗体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且使用安全,不增加术后的不良反应。
- 熊朝晖林政陈军张艳斌胡志旭张玉
- 关键词:肾移植移植物排斥
- 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0月行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给予暴露创面、加强抗感染治疗;2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监控血糖、加强切口护理;10例切口创面部分裂开,其中3例手术操作粗暴、2例剪除包皮过多、2例操作不当致商环松脱、1例患者自身暴力致商环松脱、1例频繁活动阴茎经常勃起、1例提前下环,裂口长度小于1cm者8例未行特殊处理,裂口长度大于1cm并继发出血者2例予以缝扎。结果15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原因分为两类。一类系围手术期处置不当或患者自身因素,共8例,包括3例术后切口局部感染,2例高龄合并糖尿病患者,1例患者自身暴力致商环松脱,1例频繁活动、阴茎经常勃起患者,1例提前下环;另一类系手术操作粗暴或操作不当,共7例,包括3例手术暴力操作直接致创面开裂,2例剪除包皮过多,2例操作不当致商环松脱。经相应治疗后15例患者均获得痊愈,切口愈合时间为30—45d,术后随访半年,无远期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善围手术期处置、手术操作规范,将极大限度预防商环包皮环切术术后切口延迟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该术式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 李丹洋熊朝辉陈军詹绍洋项国栋沈学成杨宇
- 关键词:切口延迟愈合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