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谔梅
- 作品数:31 被引量: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化疗和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对比化疗配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探讨综合治疗在中晚期宫颈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0例Ⅱ~Ⅲ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分成两组,放疗同步化疗(A组)50例,在放疗同时给予PVB或PF方案化疗2~4周期,化疗第1天开始行放射治疗。单纯放疗组(B组)50例,两组放射治疗均用15MV-X线盆腔大野前后对穿体外照射,DT:45~50Gy;并加^(192)Ir HDR腔内后装照射,A点DT:20~25Gy。结果A组和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94.0%和74.0%,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B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6.0%和48.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毒性反应方面,同步化放疗组高于单纯放疗组,尤以造血系统和消化道反应为主,但大部分能够耐受。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PVB或PF方案同步放化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提高生存率。
- 黄健叶劲军陆谔梅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化疗
- 用于宫颈癌合并阴道侵犯的近距离治疗用具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宫颈癌合并阴道侵犯的近距离治疗用具,包括阴道膜以及组合式挡铅;阴道膜呈空心圆柱状,其内侧表面沿轴向方向开有固定槽;固定槽的数量为4的整数倍;组合式挡铅由前段挡铅、中段挡铅以及后段挡铅依次相连组成;前...
- 朱必清陆谔梅黄健武雅琴
- 文献传递
- 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本院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的7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对照组采用顺铂同步放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情况,并监测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观察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客观有效率(62.86%)和疾病控制率(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37.14%,68.5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37.14%),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采用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方案近期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风险相对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 陈静陆谔梅黄健
-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奈达铂临床疗效安全性
-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比较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在宫颈癌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para-aortic lymph node,PALN)转移患者放疗中的剂量学参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放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例病理学证实经PET-CT检查诊断为宫颈鳞癌PALN转移接受放疗的患者,对同一CT图像分别进行IMRT和VMAT计划设计,比较两种放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的剂量学差异、靶区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加速器跳数(number of monitor units,MU)和治疗时间。结果:IMRT和VMAT组计划的靶区剂量均能够满足剂量学要求,在靶区CI和HI上,VMAT计划优于IMRT计划。OAR保护方面,VMAT计划中两侧肾脏平均剂量低于IMRT计划,直肠V40、直肠V50、小肠V40和膀胱V40的剂量均低于IMRT计划(P<0.05)。VMAT计划的MU(859.92±248.47)低于IMRT计划(1 649.50±167.44,t=11.836,P<0.001)。VMAT计划的治疗时间[(304.30±41.98)s]明显短于IMRT计划[(435.90±37.52)s,t=12.750,P<0.001]。结论:宫颈癌伴PALN转移患者,采取IMRT和VMAT技术均可达到临床靶区剂量要求和OAR的剂量保护,而VMAT计划在靶区CI和HI上优于IMRT计划,同时VMAT具有降低OAR剂量的优势,MU明显降低,照射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放疗的耐受性,提升了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效率。
- 武雅琴韩晶晶朱必清黄健陆谔梅
- 关键词: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治疗宫颈残端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41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后收治的23例患者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三维适形组),2012年前收治的18例患者行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常规放疗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常规放疗组获CR 8例,PR 6例,总有效率为77.8%,鳞癌抗原(SCC)下降率为(61.3±20.4)%;三维适形组CR 12例,PR 8例,总有效率为87.0%,SCC下降率为(75.9±4.3)%;两组的SCC下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7例,其中1~2级直肠反应13例,1级膀胱反应4例;三维适形组出现近期并发症6例,均为1级直肠反应。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可能是宫颈残端癌提高近期疗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模式。
- 徐寒子陆谔梅孙志华吴强张秀明贡震
- 关键词:宫颈残端癌
- 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静态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剂量学参数,为早期宫颈癌根治术后放疗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接受IMRT或VMAT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各50例,观察所有患者放疗期间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放疗计划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计划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照射时间及跳数(the number of monitor unit,MU)。结果:VMAT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MR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vs.64%,P<0.05);与IMRT组相比,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20%vs.6%,P<0.05);VMAT组直肠V40、小肠V40均低于IMRT组(P<0.01),而直肠和小肠的V20、V30在两组中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膀胱V20、V30、V40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VMAT计划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IMRT计划比较,VMAT计划的MU值和治疗时间分别减少了50%和54%(P<0.01)。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选择VMAT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和上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缩短放疗时间,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放疗的耐受性。
- 朱必清武雅琴韩晶晶李倩徐寒子陆谔梅
-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
- 床高对妇科肿瘤调强放疗精准度的影响
- 目的 探讨以床面高度作为垂直摆位参数,以校正妇科肿瘤调强放疗中因患者自身条件变化及固定装置改变的影响而引起的误差.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60例妇科肿瘤患者,其中宫颈癌患者48例,宫内膜癌术...
- 梅桂明陆谔梅黄健杨勇琴赵建
- 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治疗宫颈癌的剂量分布特点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及标准腔内后装施源器的剂量分布特点,评价固定型腔内施源器是否符合临床剂量学要求。方法:比较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和标准型腔内施源器的等剂量曲线分布图,并根据腔内近距离放疗中剂量分布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剂量学特点,按照施源器材料中的指数衰减及吸收系数,计算出两种施源器x和y轴两个方向上的剂量比。结果:标准Ⅲ通腔内施源器和固定Ⅲ通腔内施源器等剂量曲线分布图通过TPS优化,图形基本一致:在冠状面上等剂量曲线呈扁梨行,宫颈、阴道剂量大于宫体剂量,在横断面上等剂量曲线呈扁椭圆形;且固定型扁平腔内施源器源中心到模表面距离为0.5 cm,而标准Ⅲ通腔内施源器从源中心到模表面距离为1 cm,通过计算可知当r=0.5 cm,l=1.0 cm时其剂量比大于l=1.5 cm时的剂量比,因此给予A点相同剂量所需要的时间较标准腔内后装施源器要短,由于治疗时间短,膀胱直肠所受剂量就小,通过优化,直肠剂量只有A点剂量的70%,而宫颈粘膜表面剂量比经典施源器剂量要高出45%。结论:固定型腔内后装施源器剂量分布符合临床剂量学要求,且优于标准施源器,同时由于使用简单方便,不用模拟机拍片,剂量计算模式也固定,更适合宫颈癌患者多的治疗中心使用。
- 杨勇琴王静张镇君陆谔梅蒋明华
- 关键词:宫颈癌腔内后装
-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静态调强放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的剂量学比较
- 武雅琴韩晶晶朱必清黄健陆谔梅
- 提高放疗后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的康复护理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宫颈癌放疗病人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降低放疗造成的副反应,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方法]将105例宫颈癌放疗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放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以及家庭阴道冲洗、性康复指导,对照组进行常规放射治疗和护理。1年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可提高宫颈癌病人放疗后的生活质量。
- 尹晓红周蓓蓓陆谔梅朱春萍蒋鹏程聂朝春
-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