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兴治
- 作品数:63 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对法洛四联症及其伴发畸形的诊断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心脏、血管成像技术对法洛四联症(TOF)及其伴发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TOF的MSCT资料,并与经胸心脏二维超声(TTE)结果比较。结果MSCT及TTE对TOF四个基本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8%及94.6%,对于肺动脉分支及其他伴发畸形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2%(20/21)及23.8%(5/21)。结论MSCT客观清晰地显示TOF的病理解剖形态,且显示肺动脉分支及伴发畸形明显优于TTE,对指导外科手术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刘军王荣品阎兴治王楠竹潘渝
- 关键词:法洛四联症超声心动描记术
-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灌注对体外循环心肌的保护作用
- 目的研究紫外线照射充氧自体血(UBIO)冠状动脉顾行灌注对体外循环(CPB)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6例风湿性心脏病CPB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于麻醉后经锁骨下静脉按10 ml/kg体质...
- 舒义竹向道康涂丽萍吴学志刘秀伦张大国阎兴治刘小斌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心停搏液
- 文献传递
- 心瓣膜替换术中冠状动脉灌注参芪扶正注射液的心肌保护作用观察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心瓣膜替换术患者 ,术中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 (作为心麻痹液的组成成分 )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36例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心瓣膜替换术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 18例。治疗组患者术中加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冠状动脉顺行灌注 ,对照组则应用ST .ThomasⅡ号冷晶体心停搏液 ,两组其他条件相同。结果 :治疗组患者术毕时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门冬氨基酸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从转流毕到术后 1天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治疗组患者术毕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患者手术前 1天心脏彩超显示两组患者的心脏指数 (CI)、左心射血分数 (EF)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术后 7天 ,治疗组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心内操作完毕后治疗组心肌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水肿轻 ,肌纤维完整 ,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 :心瓣膜替换术应用常温高钾参芪扶正注射液冠状动脉顺行灌注 ,对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杨世虞向道康阎兴治李正伦舒义竹张文斌
- 关键词:心瓣膜替换术心肌保护心麻痹液参芪扶正注射液
- 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 目的 :研究使用添加紫外线照射充氧血预充液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 :48例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治疗组于全身血液肝素化后通过锁骨下静脉按10mL/kg体重采血或使用库血细胞行...
- 周涛向道康周亮贤舒义竹吴学志张大国阎兴治
- 关键词:心肺转流术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 文献传递
- 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自体心包"C"形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行三尖瓣成形术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贵州省人民医院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32~57(43.80±12.20)岁。三尖瓣轻度反流3例,中度反流7例,重度反流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和/或左心房血栓清除。术中用0.8%戊二醛固定15 min的自体心包片制作"C"形环,间断褥式缝合"C"形环至三尖瓣瓣环行三尖瓣成形术。随访患者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11例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住院时间15~28(21.10±3.80)d。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8(18.50±7.00)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因三尖瓣反流或狭窄需再次手术者。术后有10例检查仍有三尖瓣反流,其中轻度反流9例,轻-中度反流1例,无重度反流。三尖瓣反流程度较术前降低(Z=-2.81,P<0.05)。术前与术后右心室内径[(19.95±5.11)mm vs.(21.57±12.81)mm,P=0.705]、右心房内径[(37.55±6.79)mm vs.(35.55±5.22)mm,P=0.3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心包"C"形环三尖瓣成形术效果满意。
- 李业涛刘军阎兴治
- 关键词:自体心包三尖瓣反流三尖瓣成形术
- 缺血预适应对体外循环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比较单用冷停搏液与缺血预适应 (IPC)加冷停搏液联合应用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先天性心脏病病人 2 0例 ,随机分为缺血预适应组 (IPC组 ,n=10 )和对照组 (n =10 )。IPC组在阻断升主动脉前实施 3分钟缺血 5分钟再灌注的缺血预适应 ,然后阻断升主动脉 ,灌注冷 (4℃ )StThomas’停搏液 ,心脏完全停跳后开始心内手术 ;对照组则不进行缺血预适应方案。两组均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心脏复跳后 30、6 0分钟时经Swan Ganz漂浮导管测定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 ,并观察心肌功能恢复情况 ;于并行循环前、开放升主动脉时取心肌行超微结构检查及ATP、MDA测定 ;IPC组还监测缺血预适应期间的心电图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 (1)CPB后IPC组血液动力学指标恢复快 (P <0 0 5 ) ,心肌收缩有力 ,血压维持良好 ,需辅用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维持血压的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2 )升主动脉开放时IPC组心肌超微结构、ATP等的保护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MDA的生成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3)IPC组阻断升主动脉期间ST段降低 (阻断 30秒时发生 ) ,开放升主动脉后ST段在 15秒内完全恢复 ,此期间均未发现明显心律失常 ;IPC前后血气结果无明显变化。
- 邓云坤李正伦饶永霞杨世虞舒义竹张大国阎兴治刘秀伦令狐洪
- 关键词:体外循环缺血预适应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心肺转流
- 瓣膜置换术后并发髂外动脉血栓形成及脑栓塞1例
- 2006年
- 陈明宝阎兴治向道康
- 关键词:机械瓣膜置换术动脉血栓形成术后并发脑栓塞国际标准化比值髂外
- 抑肽酶对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对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的影响和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关系。方法 36例体外循环 (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实验组 ,n =18,术中应用大剂量抑肽酶 ;对照组 ,n =18,术中不应用抑肽酶 ,动态监测围术期血液中PAF的水平变化 ,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输血量和术后总的引流量。结果实验组PAF水平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2 4小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且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8小时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对照组从转流 2 0min到术后 2 4小时均明显高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输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由于其术中的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 ,可使机体生成PAF增加 ,从而激活血小板 ,导致术后凝血功能紊乱。抑肽酶有抑制机体产生PAF的作用 ,可有效的保护血小板的功能 ,减轻患者术后的全身系统性炎性反应 。
- 向道康阎兴治杨世虞张大国李正伦苏友华陈瑾蔡鸿
- 关键词:心内直视手术心脏不停跳血小板活化因子
- 52例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探讨
- 1995年
- 申天海阎兴治
- 关键词:儿童心内直视手术麻醉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对比观察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探索二者对组织器官的损害及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节省住院费用等方面的优越性。方法 17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非体外循环组 (实验组 ) 8例 ,手术在常温心脏跳动下进行 ;体外循环组(对照组 ) 9例 ,术中阻断升主动脉 ,鼻咽温度为 2 5℃~ 2 7℃。动态监测围术期所有患者全血粘度(C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聚集指数 (RCI)、血小板聚集率 (PC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上述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中及术后 8小时 ,两组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显著意义(P <0 0 5 ) ,且均低于术前 (P <0 0 5或P <0 0 1) ;术后 1天上述参数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非体外循环CABG由于术中不应用体外循环 ,避免了因血液稀释和血液成分破坏引起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对组织器官的损害 。
- 阎兴治李正伦黄方炯孙照林杨世虞张大国向道康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