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昊
- 作品数:26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血清CEA及CA_(242)水平关系的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大肠癌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与患者血清癌胚抗原 (CEA)及唾液酸化的糖类抗原 (CA2 42 )水平的关系 .[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在术前检测 33例大肠癌患者血清CEA及CA2 42 标志物的水平 ,术后观察癌周淋巴结免疫形态学反应情况 .[结果 ]血清CEA水平在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阴性、弱阳性及阳性组中逐渐上升 ,且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EA水平与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生发中心和皮质旁区增生程度均无显著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中有不同的表达 ,其中在弱阳性组中的表达最高 ,弱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各级反应中无明显差异 ,与阳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血清CA2 42 水平在癌周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反应在阴性组中最明显 ,且与弱阳性组、阳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癌周淋巴结髓质内浆细胞反应强 ,血清CEA表达高水平 .癌周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增生阳性和无生发中心增生时血清CA2 42 表达高水平 .
- 金星林许东哲金文昊崔现
- 关键词:大肠癌血清CEACA242唾液酸化糖类抗原
- 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 金文昊朴东明李瑞永崔成爱沈哲式
-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乳腺癌
- 血清标志物CA_(242)与CEA在大肠癌中的比较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血清标志物CEA ,CA2 42 在大肠癌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以及二种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及免疫放射法检测 76例大肠癌病人血清中CEA ,CA2 42 。结果 二种标志物与大肠癌癌瘤部位不相关 ,CEA ,CA2 42 的阳性率分别为 5 6.5 8% ,5 9.2 1%。CEA在DukesA ,DukesB ,DukesC及DukesD的阳性率分别为 18.75 % ,42 .86% ,68.18%及 94.12 %。CA2 42 在DukesA ,DukesB ,DukesC及DukesD的阳性率分别为 3 7.5 0 % ,47.62 % ,68.18%及 82 .3 5 %。而二种标志物中有一种出现阳性则分别提高到 43 .75 % ,71.43 % ,86.3 6%及 10 0 %。且二种标志物血清水平随Duke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 ,各期均有统计学意义。CEA ,CA2 42 在DukesA ,DukesB ,DukesC及DukesD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8,0 .5 4,0 .5 0及 0 .85。结论 CA2 42 是一种与CEA不相互依赖的 ,适用于大肠癌诊断 ,治疗及预后判断的新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血清标志物CEA ,CA2 42 可提高大肠癌诊断的阳性率 ,同时对大肠癌的治疗 ,预后的判断给予有力的依据。
- 金星林崔现许东哲金文昊
- 关键词:血清标志物大肠癌癌胚抗原糖类抗原242
- 延边地区儿童恶性实体瘤116例临床病理分析
- 目的:对比研究延边地区朝汉两个民族儿童恶性实体瘤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116例儿童恶性实体瘤,对比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在朝、汉两个民族的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点。结果:116例中朝鲜族55例、汉族61例,男性57例、女性5...
- 金文昊朴东明
- 关键词:儿童恶性肿瘤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1年7月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的256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病人总的1、3年存活率分别为82.6%和63.1%。单因素分析显示,其预后与贫血、血小板增多、分化等级、浸润深度及转移情况均有相关性。应用Cox比例危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小板增多、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是影响胃癌病人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血小板增多是继肿瘤转移、肿瘤浸润深度后,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金星林许东哲金文昊崔现
- 关键词:胃癌贫血血小板增多病理特征免疫系统
- C57小鼠淋巴细胞瘤电转染GM-CSF基因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制备高表达GM-CSF的C57小鼠T淋巴瘤细胞系。方法:将小鼠GM-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方法导入C57小鼠T淋巴瘤细胞中,倍比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经RT-PCR、骨髓干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CSF的RMA-GM克隆。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F的RMA细胞系RMA-GM,其出瘤时间延长。结论:C57小鼠RMA-GM克隆细胞出瘤时间延长,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增强。
- 李瑞永蔡春玉金文昊张叔人
- 关键词:电转染基因质粒小鼠
-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临床分析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病例,回顾性分析骨转移年龄、术后间隔时间、转移部位及频度、组织类型以及死亡原因等。结果:骨转移年龄较大,发生在40~82岁,初诊到骨转移多在10年以内;脊椎转移最多,乳头状癌以胸、颈椎转移为主,滤泡状癌转移全身骨骼,临床症状和死因多与脊椎病变有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中脊椎转移为影响其生存质量和预后的关键部位。
- 金文昊李瑞永金哲洙李学哲
- 关键词:甲状腺骨转移分化型
- 甲状腺癌的漏误诊原因及对策(附123例分析)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漏误诊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 12 3例甲状腺癌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甲状腺癌的同位素扫描“冷”结节率为 62 % ,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 42 %。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 5 8.5 3 % ,术前误诊率达 3 9.84% ,再手术率为 19.5 1%。术后病理检查显示淋巴结转移率为 3 4.15 % ,结节钙化率为 2 1.14 % ,结节囊性变率为 2 9.2 7%。异位甲状腺 4例 ,隐性甲状腺癌 5例。结论 如果临床医生对甲状腺癌的临床特性、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有充分的认识 ,正确使用辅助检查 ,术者临床经验丰富 ,对术中探查有疑问的病例 ,能够及时进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 。
- 金星林金文昊许东哲崔现
- 关键词:甲状腺癌漏诊误诊
- 朝、汉族乳腺肿瘤中BRCA1、p53的表达及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汉族妇女乳腺癌BRCA1和p53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4例乳腺癌、14例乳腺纤维腺瘤中BRCA1和p53的表达。结果BRCA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59.7%,纤维瘤为92.9%(P<0.05);BRCA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0.306,P=0.021);BRCA1与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ER&PR状况无关;p53在乳腺癌表达率38.7%,纤维腺瘤无表达(P<0.05),Ⅲ期p53表达率高于Ⅰ、Ⅱ期,Ⅲ期与Ⅰ期、Ⅲ期与Ⅱ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乳腺癌BRCA1与p53表达之间无相关性;BRCA1和p53表达率在朝、汉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RCA1在乳腺癌表达低于良性肿瘤;乳腺癌组织分级升高,BRCA1的表达率降低;TNM分期高,p53表达率高;BRCA1与p53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BRCA1及p53在朝、汉族乳腺癌中表达无显著差异。
- 金文昊李瑞永金哲洙
- 关键词:乳腺肿瘤基因BRCA1P53免疫组织化学
- 大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β_2-微球蛋白、铁蛋白和CA_(242)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血清标志物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铁蛋白、CA242的表达水平和诊断价值以及与大肠癌某些肿瘤病理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3例大肠癌病人血清中上述4种标志物.[结果]大肠癌血清癌胚抗原、β2微球蛋白、铁蛋白和CA242的阳性率分别为57%,39%,21%和54%;临床病理分期A期中其阳性率分别为28%,0%,42%和57%,癌胚抗原在D期阳性率为100%;癌胚抗原在浸润浆膜外组和肌层组间阳性率分别为100%和50%,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2%和31%.CA242均值在结肠和直肠之间分别为370μg/L和1136μg/L.
- 许东哲金星林崔海金文昊崔现
- 关键词:大肠癌癌胚抗原铁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