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晖 作品数:20 被引量:146 H指数:6 供职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毒素诱导巨噬细胞HMGB1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内毒素(脂多糖,Lipoplysaccharide,LPS)刺激巨噬细胞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释放和表达水平。方法:用100ng/ml的LPS刺激RAW264.7细胞,分别于刺激后0、6、12、18、24、30、36h和48h,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细胞浆和细胞核内HMGB1蛋白的含量;用RT-PCR检测细胞中HMGB1的mRNA表达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PS刺激后细胞浆和胞核内HMGB1的含量变化。分别于LPS刺激后0、1、2、4h和6h,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assay,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含量。结果:LPS刺激后0~12h细胞培养上清中无法检测到HMGB1蛋白,18h后细胞培养上清中HMGB1蛋白的含量开始增加,于24h达到高峰,以后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LPS刺激前,HMGB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胞核中HMGB1蛋白含量较高,胞浆中HMGB1蛋白含量少;LPS刺激后12~48h细胞浆中HMGB1蛋白含量逐渐增加;而LPS刺激后12~24h细胞核内HMGB1含量逐渐减少,30h后细胞核内HMGB1含量又逐渐增多。RT-PCR结果显示,LPS刺激后0~18h,培养细胞中HMGB1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24~36h培养细胞中HMGB1的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ELISA结果显示,LPS刺激后1h,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含量明显增高,2h达到高峰。结论:LPS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内HMGB1、TNF-α、IL-6表达和释放增加,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HMGB1的时间明显晚于TNF-α、IL-6的释放时间;LPS诱导巨噬细胞内的HMGB1从细胞核向细胞浆转位,并释放到细胞外;LPS诱导巨噬细胞HMGB1 mRNA基因表达上调的时间和蛋白合成的时间出现较晚。 冯华国 孙航 吴传新 郭晖 龚建平 刘杞 李生伟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脓毒症 内毒素 血管紧张素1-7对高脂诱导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高脂诱导的小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潜在调节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高脂+Ang-(1-7)组、Ang-(1-7)组,建模后分别检测每组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肝脏脂质沉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脏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2)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组小鼠血清TC、TG、LDL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高脂+Ang-(1-7)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脂组小鼠肝脏脂质沉积明显,Western blotting提示SREBP2蛋白表达水平因高脂呈负反馈效应,Ang-(1-7)能够增强这一负反馈作用,使SREBP2蛋白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有效阻断机体对脂质的吸收。结论 Ang-(1-7)能够通过调节小鼠SREBP2的表达,从而减轻脂质沉积,发挥保护肝脏作用。 黄文瀚 任飞凤 罗蕾 周俊 潘珠玛 郭晖 唐琳关键词:高脂血症 血管紧张素类 小鼠 阿的福韦在鸭乙型肝炎模型及2.2.15细胞中抗乙型肝炎病毒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阿的福韦体内抗鸭乙型肝炎病毒 (DHBV)的作用及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效果。方法 :采用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 ,用阿的福韦口服治疗 10天 ,检测用药前后血清中的DHBVDNA、DHBsAg ,并取肝脏样本提取总DNA ,作SouthernBlot分析。此外 ,以 2 .2 .15细胞为靶细胞 ,给药后通过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BsAg、HBeAg和HBVDNA观察阿的福韦抗HBV效果。结果 :阿的福韦各剂量组用药后均能使血清中的DHBVDNA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但停药后有DHBVDNA回升现象 ;用药前后DHBsAg无明显改变。肝组织SouthernBlot分析亦显示用药后肝脏中DHBVDNA有明显降低 ,停药后DHBVDNA反跳明显。大剂量阿的福韦加入细胞培养 12天 ,对HBsAg抑制率为 17.0 1% ,对HBeAg抑制率为 2 6 .80 % ,对HBVDNA抑制率为 2 6 .92 %。结论 :阿的福韦在鸭体内有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 ,但停药后DHBVDNA有“反跳”现象 ; 陈压西 黄爱龙 郭晖 齐珍元关键词:鸭乙型肝炎病毒 动物模型 2.2.15细胞 抗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利用hALR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anti-hALR McAb)结合hALR,观察其阻断hALR的作用后,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以及RT-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hALR蛋白及mRNA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hALR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中和hALR后HepG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①HepG2细胞有hALR的表达。②抗hAL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阻断hALR的作用后可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结论:抗hALR单克隆抗体能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hALR通过自分泌方式参与了肝癌细胞的自主性生长。 唐琳 孙航 张林 郭晖 陈雪华 邓建川 刘杞关键词: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单克隆抗体 肝癌 细胞株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小干扰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无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表达,构建针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pSIALR-A及其阴性对照质粒pSIALR-B,观察其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HepG2细胞表达hALR的情况。将构建成功的pSIALR-A和pSIALR-B分别转染HepG2细胞,转染后48 h,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观察人肝再生增强因子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HepG 2细胞有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成功构建了针对人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编码区的siRNA表达质粒pSIALR-A,并发现它能明显抑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而随机序列的siRNA却无此作用。 结论 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siRNA具有明显和特异性的抑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作用。 唐琳 刘杞 孙航 唐霓 郭晖 邓建川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 表达质粒 小干扰RNA 免疫细胞化学法 基因编码区 肝再生增强因子基因过表达促进LO2细胞增殖并减轻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凋亡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过表达23 k Da肝再生增强因子(ALR)对LO2人正常肝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23 kDa ALR重组表达质粒pcDNA6/23 kDa ALR,采用Mega Tran1.0转染LO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O2细胞ALR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LR蛋白水平,MTS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成功构建pcDNA6/23 kDa ALR质粒,转染组ALR表达显著增加。与pcDNA6-myc/His A对照组相比,pcDNA6/23 k Da ALR质粒转染促进LO2细胞增殖,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细胞周期检测G0期、S期未见明显影响。结论 23 kDa ALR过表达可促进LO2细胞增殖,并提高LO2细胞对H2O2的耐受性。 夏宁 颜如玉 刘杞 孙航 郭晖 张玲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 真核表达质粒 细胞增殖 凋亡 IL-10、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IL-10和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5例,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培养获得DC组。培养期间用IL-10刺激的为imDC组;TNF-α刺激的为mDC组;先后用IL-10、TNF-α刺激的为imDC+TNF-α组。各组收获细胞后分别检测反映DC成熟度的各种分子及其体外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HLA-DR、HLA-A、B、C和CD86表达,IL-12p70分泌及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均低于健康者组(P<0.01)。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DC与健康者mDC表达的HLA-DR、HLA-A、B、C和CD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mDC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分泌的IL-12p70均明显增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imDC的HLA-DR、HLA-A、B、C和CD86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极低,不能强烈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与D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TNF-α刺激后HLA-A、B、C,HLA-DR,CD86仍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和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仍较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上清夜中IL-21的ELISA检测值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和功能上低于健康者。TNF-α可促进常规培养的DC成熟为mDC、IL-10可抑制DC成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同健康者一样可进行有效的调控,分化成熟后功能强于健康者常规培养的DC,或可提高自体DC治疗性疫苗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治疗效果。 石庆凤 曾维群 陈敏 石统东 彭明利 胡鹏 胡怀东 陈学华 孙航 郭晖 唐开福 刘杞 任红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HBV X基因及其表达对HepG2细胞Toll样受体2和4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特异性TLR2、4抗体检测转染HBV X基因的HepG2细胞(PECP4-X-HepG2)细胞表面 TLR2、4表达情况,及LPS对其表达的影响,并与HepG2和HepG2.2.15细胞表达情况进行比较。探讨H... 金生 张大志 陈压西 郭晖 罗娅 刘杞 任红关键词:HEPG2 肝再生增强因子,细胞色素P450与人肝癌细胞在体外耐药的关系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肝癌顺铂耐药细胞HepG2/cDDP中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 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hALR)对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表达的影响,观察ALR是否通过作用CYP450与肝癌细胞耐药的形成有关。方法:建立体外肝癌顺铂耐药细胞系,MTT检测耐药指数;将构建好的人肝再生增强因子siRNA表达质粒psiALR-A及其阴性对照质粒psiALR-B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分别转染至HepG2/cDDP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计算转染效率。根据转染不同的质粒,将HepG2/cDDP细胞分为3组:转染组(转染psiALR-A),对照组(转染psiALR-B),空白组(未转染重组质粒)。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ALR和CYP450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CYP3A4的活性,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耐药模型成功建立,耐药指数为6.26;成功转染质粒psiALR-A和psiALR-B;转染组细胞中hALR表达明显减少,CYP450的表达明显增加,活性升高,而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中hALR和CYP450表达没有明显的变化。MTT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降低,对照组和空白组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阻断人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后,HepG2/cDDP细胞CYP450表达明显增加,活性增强,对顺铂的敏感性下降,ALR可能通过作用CYP450在肝癌细胞耐药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徐永红 孙航 郭晖 钱克莉 张臣丽 刘杞关键词:肝再生增强因子 CYP450 肝癌 药物耐受性 阻断肝再生增强因子的表达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2006年 背景与目的:前期研究中已发现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umanaugmenterofliverregeneration,hALR)在肝癌细胞中呈高表达,在正常肝细胞中几乎不表达,并在体外能刺激肝癌细胞株增殖,而对正常肝细胞无影响。本研究通过运用hALR的siRNA和hALR单克隆抗体阻断人肝癌细胞株HepG2表达,探讨hALR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构建siRNA表达质粒pSIALR-A及其阴性对照质粒pSIALR-B。将构建的pSIALR-A和pSIALR-B分别转染HepG2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计算转染效率。转染48h后,免疫细胞化学及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hALR的表达。用3H-TdR掺入法检测hALR的siRNA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中有hALR的表达。成功构建了针对hALR基因编码区的siRNA表达质粒pSIALR-A。转染入细胞后发现,pSIALR-A能明显抑制hALR的表达(mRNA的表达量减少83%),而随机序列的siRNA却无此作用。hALR的siRNA在体外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分别转染质粒pSIALR-A和pSIALR-B后HepG2细胞的cpm值为67687±6548和104807±5713(P<0.05)。抗hALR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阻断hALR的作用后,可部分抑制肿瘤细胞自主性生长(P<0.05)。结论:HepG2细胞高表达hALR;针对hALR的siRNA能显著、特异性地抑制hALR表达,进而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抗hALR单克隆抗体也能部分抑制HepG2细胞自主性生长。 唐琳 孙航 张林 郭晖 张玲 刘杞关键词:人肝再生增强因子 SIRNA HEPG2细胞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