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旭方
-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神经肽Y免疫反应神经纤维在雌性大鼠子宫壁各部的分布
- 2010年
- 孔丽郭旭方和荣丽杨桂姣
- 关键词:免疫反应神经纤维雌性大鼠子宫壁NPY胰多肽
- 生后发育阶段人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计量分析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人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年龄变化与听觉发育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 (AKP)组织化学染色法 ,对 7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进行观察拍片及定量分析。结果 微血管密度存在着年龄、区域差异。随年龄增长微血管管径增粗 ,数量增加 ,密度增大 ,形态由简而繁 ,由稀疏到密集 ,形成复杂的网络。结论 人脑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年龄变化与生后听觉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快速发育密切相关 。
- 吕华郭旭方杨桂姣赵全明
- 关键词:听觉系统微血管密度
- 发育阶段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形态及年龄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吕华郭旭方赵全明
- 关键词:发育阶段视觉系统微血管形态年龄变化上丘外侧膝状体
- 急性心肌梗塞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 1994年
- 糖尿病与冠心病心肌梗塞关系密切,本文就糖尿病性心梗11例与非糖尿病性心梗35例从发病关系、临床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糖尿病者心梗患病率高,出现心梗后可无痛或症状不典型,并且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并提出胰岛素抵抗与高胰岛素血症是糖尿病者心梗发病的重要因素。
- 余珊王桂香郭旭方张变花
- 关键词:心肌梗塞糖尿病
- 互动法学习下腹壁的解剖结构探讨
- 2010年
- 互动法学习下腹壁的解剖结构,具体方法为运用5张硬纸片制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直肌及腹横筋膜结构;在此基础上,以解剖学知识为依据制作腹直肌鞘、弓状线、白线等结构;根据睾丸和腹壁的关系,应用一条软绳演示睾丸由腹腔降到阴囊后在腹壁形成的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该法以学生为主体,以制作图片教具为手段,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直观的模拟演示,使复杂抽象的下腹壁解剖结构的学习变得简单易懂。
- 孔丽杨桂姣郭旭方和荣丽
-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 七年制学生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6
- 2013年
- 根据七年制学生的学习特点,探索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方法。通过增加实验课学时数、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等方式,使学生在自省与他省能力、科学素养、人文精神、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 夏仲年武赟吕华杨桂姣郭旭方阎八一
-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 本硕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体会被引量:4
- 2009年
- 笔者参加了本硕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的教改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体会到科学合理高效的安排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学生的课前预习与教师的精心准备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标本进行启发式教学,同时做好学生解剖操作的教练与陪练,并要在下课时做好耐心细致的总结收尾工作。
- 武赟吕华郭旭方杨桂姣阎八一赵云鹤
- 关键词:局部解剖学实验课教学
- POEMS综合征相关肾损害一例
- 2015年
- 患者2009年11月因“间断双下肢水肿4年,性功能减退、乏力5月余,关节痛3月余,消瘦、皮肤色素沉着、尿蛋白升高1月余”就诊,完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POEMS综合征。予以多周期MP方案治疗[马法兰,(M)]16mg每日1次×4d,泼尼松龙(P)100mg每日1次×5d),病情时轻时重,间断成分输血对症治疗。
- 龙女张巧花李丽孔丽郭旭方杨桂姣
- 关键词:POEMS综合征肾损害皮肤色素沉着对症治疗双下肢水肿性功能减退
- 案例教学法在系统解剖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5年
-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是医学的基础课程。系统解剖学一直以来是教学中的重点,而临床知识与基础知识的结合程度是教学中的难题。利用灵活的案例教学来学习基础知识是对传统解剖学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选取针对性强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理解临床医学问题,再用临床知识来巩固基础知识,既能学以致用,又加强了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 龙女郭旭方孔丽杨桂姣
- 关键词:系统解剖学案例教学法典型病例
- 发育阶段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增龄变化
- 2004年
- 目的 :探讨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增龄变化与视觉发育的关系及其规律。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对 7例新生儿和婴幼儿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微血管密度在不同年龄、不同区域均存在着差异。同一区域内的微血管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增大 ,不同区域内微血管密度大小的排序新生儿组和婴儿组为LGN>1 7区 >1 8区 >1 9区 >SC >Pul>3 9区 >;幼儿组为LGN >1 7区 >1 8区 >1 9区 >3 9区 >SC >Pul。随年龄增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层次及形态也发生变化 ,层次由新生儿的 3层发展为婴幼儿的 4层 ,形态由简而繁 ,越来越复杂。结论 :人脑视觉系统微血管密度的增龄变化与视觉发育存在着相关性和同步性 ,同样遵循由尾至头的发育规律。
- 吕华郭旭方赵全明
-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视觉系统脑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