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75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被引量:1
- 2008年
- 回顾性总结33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经验,针对病人的临床特点,重点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及病情的观察,并随时做好抢救准备。33例病人中除3例因病情重而死亡、2例因费用问题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外,其余28例病人均好转出院,病人及家属满意。
- 郑宝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的探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 郑宝玲吴美霞
- 关键词:心力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困难的护理进展被引量:39
- 2006年
- 郑宝玲王欣然
- 关键词:通气机撤除法护理
- 细节管理在静脉输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静脉输注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护理部举办的静脉输注培训班,成立我科的静脉输注治疗小组,并将细节管理理念应用于静脉输注过程中,完善细化了静脉输注操作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结果]病人对静脉输注满意度提高,外周静脉炎及护理投诉发生率下降。[结论]将细节管理理念应用于静脉输注专业化管理中,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注的品质和内涵,是有效的静脉输注管理方法。
- 郑宝玲
- 关键词:静脉输注细节管理护理
- 重症患者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肺部感染评分和血气水平的关系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肺炎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与炎症因子水平、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和血气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间收治的80例ICU肺炎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疑似肺部感染ICU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行肺部病原菌检测、炎症因子及血气水平检测,并调查肺部感染程度。利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肺炎感染与炎症因子水平、CPIS和血气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率低于真菌感染和革兰氏阴性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最高,进一步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最高,约为25.00%,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约为20.00%;观察组血中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18、CIP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中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_(2))、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_(2),PaO_(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O_(2),PaCO_(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患者肺炎感染与IL-6、IL-18、TNF-α、CPI评分、PaCO_(2)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SaO_(2)、PaO_(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肺炎感染患者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最高,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CPIS及血气水平处于显著异常状态,且ICU患者肺炎感染与IL-6、IL-18、TNF-α、CPIS、PaCO_(2)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与SaO_(2)、PaO_(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 吴美霞郑宝玲王淑萍张涛
- 关键词: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
- 运用循证方法防治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分析
- 2008年
- 目的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防治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ICU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实施肠内营养的56例患者为对照组,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并实施肠内营养的60例患者为循证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循证组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明显改善长期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消化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
- 郑宝玲
- 关键词:循证护理机械通气肠内营养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