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郎学东

作品数:46 被引量:571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阔叶
  • 10篇阔叶林
  • 10篇常绿
  • 10篇常绿阔叶
  • 10篇常绿阔叶林
  • 8篇云南红豆杉
  • 8篇植物
  • 8篇群落
  • 8篇季风常绿阔叶...
  • 8篇红豆杉
  • 7篇物种
  • 6篇三尖杉
  • 5篇思茅松
  • 5篇种间
  • 4篇种子
  • 4篇濒危
  • 4篇濒危植物
  • 3篇云南松
  • 3篇色季拉山
  • 3篇生长型

机构

  • 42篇中国林业科学...
  • 9篇云南大学
  • 9篇国家林业局
  • 6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西藏农牧学院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交通部公路科...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作者

  • 46篇郎学东
  • 40篇苏建荣
  • 33篇刘万德
  • 32篇李帅锋
  • 16篇黄小波
  • 13篇张志钧
  • 4篇缪迎春
  • 4篇贾呈鑫卓
  • 4篇张炜银
  • 3篇苏磊
  • 3篇陆树刚
  • 3篇罗建
  • 3篇彭明春
  • 3篇王崇云
  • 3篇张志均
  • 2篇李少文
  • 2篇段禾祥
  • 2篇王家炳
  • 2篇杨柏
  • 2篇杨立静

传媒

  • 10篇林业科学研究
  • 6篇西北植物学报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植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7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记澜沧江河谷一硬叶小叶常绿阔叶林类型——锈鳞木樨榄、清香木群丛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法瑞地植物学派的样地调查法记录了澜沧江中上游河谷中一独特的硬叶小叶常绿阔叶林类型———锈鳞木樨榄、清香木群丛。该群丛由南向北分布于1300~1900m的河谷下部,对群落外貌、生活型与生长型、植物种类科属的组成、分布区类型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结构简单,物种数平均为18种;(2)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居多,生长型以草本居多;(3)群落中计有维管植物116种,隶属于39科,84属;(4)植物科级、属级水平上均显示出了热带性质,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古老性,反映了与古地中海硬叶小叶林的历史渊源。该植物群丛适应澜沧江干热-干暖河谷气候,分布区域狭窄,是一类值得重点保护和深入研究的植被类型。
王崇云陈美卿和兆荣彭明春李其阳欧光龙郎学东党承林
关键词:群落外貌生活型生长型
一种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红豆杉紫杉醇含量的栽培方法,选取同一种源、生长状况一致、根系健全且生长健康的2年生红豆杉实生苗的幼苗;再将幼苗栽植在消毒后的栽培基质中,生长20~45天;将苗木移入消毒后的种植棚内进行黄光处理1~2年,...
刘万德张志钧苏建荣臧传富李帅锋郎学东缪迎春
文献传递
云南红豆杉枝叶的采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云南红豆杉枝叶的采收方法,采收时清除云南红豆杉树下的灌草,在树冠高度的1/2±10cm位置的主干上做位置标记,对位置标记以上的树冠枝叶进行全部采收,仅保留主干,对采收后的树枝伤口喷施质量浓度为2~5%的硫酸...
刘万德张志钧苏建荣李帅锋郎学东李少文王家炳杨立静杨柏
文献传递
濒危植物篦子三尖杉的群落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研究了云南、贵州和江西自然分布的8个篦子三尖杉群落。群落共有微管属植物108科,235属,336种。篦子三尖杉在群落中是主要层的共优种或伴生种,但随着生境条件不一致,这些篦子三尖杉生长地的植物群落类型也各不相同。群落组成上以樟科和蔷薇科等为主要优势科,山胡椒属和荚蒾属等属为主要优势属,伊桐、灯台树、木姜子、八角枫、短梗大参、大叶方竹、毛竹等是主要优势种;群落外貌特征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近似,生活型组成以高位芽植物为主,高位芽植物(Ph.)、地上芽植物(Ch.)、地面芽植物(H.)、隐芽植物(Cr.)和一年生植物(Th.)分别占62.78%、12.67%、9.73%、12.29%和2.53%。叶级以微型叶为主(68.49%),无大型叶和巨型叶。叶质以纸质叶所占比例最大(55.89%),膜质叶最小(4.93%)。叶型以单叶为主(76.99%),全缘叶和非全缘叶近相等;从群落结构上看,8个群落的乔灌木个体在水平空间均呈集群分布状态,而群落以高于3.5 m以上的层次在群落中占优势,平均盖度为68.71%。从目前的静态生命表看,道真县、江口县、台江县、镇远县的篦子三尖杉种群属于增长型种群,而芦溪县、凯里市、屏边县和新平县的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此外,不同群落之间具有物种多样性水平明显不同,群落之间的共有种少,相似程度较低等特点。
郎学东苏建荣张志钧李帅峰刘万德缪迎春
关键词:濒危种篦子三尖杉群落特征
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遗传参数与早期选择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对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的生长与形质性状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选择,为建立思茅松高世代种子园及培育优良无性系苗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在214个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选择胸径、地径、树高、枝下高、冠幅、通直度、树干圆满度、树冠圆满度、材积及地上生物量等生长与形质性状,利用线性混合模型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进行优良家系筛选。[结果]思茅松自由授粉子代测试林生长与形质性状的遗传参数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较高,其中,地径的家系遗传力最大(1.105)。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高于地上生物量,利用家系/家系内选择方法进行优良家系的筛选,材积的预期遗传增益为60.75%,入选家系为60个;地上生物量的预期遗传增益为44.22%,入选家系为66个。轮盘数、通直度和树干圆满度对材积和地上生物量都有显著影响。[结论]在早期选择中,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对思茅松自由授粉优良家系的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4年生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试林中各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在早期选择中可以筛选出适合不同培育目标的优良家系,最大限度挖掘其遗传潜力。
李帅锋苏建荣郎学东黄小波缪迎春杨利华
关键词:思茅松自由授粉家系选择材积地上生物量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物种-面积关系被引量:9
2011年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15年、30年及原始林群落的调查,探讨了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面积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群落中,取样面积与总物种数,乔木、灌木和藤本物种数均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其变化解释率均超过94%;演替30年群落中总物种和乔木的物种累积速率(Z)最低(0.334和0.394),演替15年群落中灌木和藤本的Z值最低(0.437和0.326);不同演替阶段中总物种、乔木、灌木和藤本的物种-面积曲线截距无显著变化,但原始林中总物种和藤本物种-面积曲线的决定系数(R2)显著高于演替15年和30年群落.演替15年群落中,初始乔木及灌木物种丰富度解释了Z值变化的99.9%,而其他演替阶段群落中初始乔木、灌木、藤本及总物种丰富度与Z值均无显著相关性.
刘万德苏建荣李帅锋张志钧郎学东
关键词:演替阶段生长型季风常绿阔叶林
从种子和叶片特征论高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alpina(Li)L.K.Fu)的分类地位(三尖杉科)(英文)
2012年
长期以来,对高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alpina(Li)L.K.Fu)分类地位的争议缺少可靠证据。本文从居群采样的水平上比较了高山三尖杉和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er)的叶片和种子形态特征,两者除种子的长宽比率无显著差异外,种子长度,宽度,厚度,长厚比率,宽厚比率以及叶片长度和宽度均差异极显著。此外,通过散点图分析表明两者的种子宽厚比和叶片宽度的变异是间断而稳定的,这一特征能将高山三尖杉和三尖杉明显地区分,结果支持将高山三尖杉作为种的等级较为合适,不赞成将高山三尖杉作为三尖杉的变种或亚种的分类处理。同时,对标本和原始文献的研究认为胡秀英(1964)发表的园桃杉(Cephalotaxus fortunei Hooker var.globosa S.Y.Hu)和高山三尖杉应是同一分类群。
郎学东苏建荣陆树刚张志均李帅锋
关键词:种子叶片三尖杉科
思茅松天然群体种实表型变异被引量:52
2013年
以云南省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天然分布区的11个种群的16个种实性状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方差分析、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法(UPGMA)等多种分析方法,探讨思茅松种群间和种群内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思茅松种实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54.76%)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0.44%),种群间平均分化系数为11.95%,分化程度相对较小。球果总种子数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35.51%),其次是球果质量(35.1%),种子大小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86%),成为最稳定的种实性状;景谷县的表型多样性最丰富,景洪市则最小。球果和种子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球果长和球果质量越大,种鳞长、种子长、种翅长、千粒重、球果总种鳞数和球果总种子数就越大。生态因子中,年平均气温对表型性状影响最大,其次是1月平均气温和>5℃积温。利用种群间聚类分析可以把思茅松的11个种群分为2类4个亚类,表型性状依据地理距离进行聚类,聚类结果与年降水量和>5℃积温相关性显著。
李帅锋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志钧苏磊贾呈鑫卓杨华景
关键词:球果表型变异思茅松种子
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8
2010年
在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划分生境地群落类型,分析生境地群落特征,探讨大花黄牡丹与生境地群落特征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WINSPAN将大花黄牡丹生境地群落划分为乔木群落和灌木群落。乔木群落中大花黄牡丹多度显著低于灌木群落,但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和平均高则与灌木群落无显著差异。群落特征与大花黄牡丹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大花黄牡丹多度及平均胸径与群落总多度、灌木多度及乔木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大花黄牡丹多度与乔木多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与群落平均高也存在显著负相关,大花黄牡丹平均胸径及平均高与藤本物种丰富度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具有相关性的变量之间可用不同的回归方程较好的表述。此外,大花黄牡丹冠幅面积、高度、丛数及幼苗数量均与灌丛的冠幅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大花黄牡丹幼苗数量在两种群落间无显著性差异。
苏建荣刘万德郎学东张炜银罗建汪书丽
关键词:濒危植物大花黄牡丹生境群落特征
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林层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特征被引量:17
2018年
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云南普洱季风常绿阔叶林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组分浓度、分配和季节性动态在林冠层、亚冠层和林下层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亚冠层中可溶性糖及NSC浓度最高,分别为3.9%和13.3%,可溶性糖淀粉比在林下层最低,为0.76,而淀粉浓度则在各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3个林层的可溶性糖均主要分配在叶片中,淀粉和NSC主要分配在根中.亚冠层中叶片和树干的可溶性糖浓度显著高于林冠层和林下层,枝和根的可溶性糖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性差异;叶片的淀粉浓度则随林层高度降低而增加,但根淀粉浓度则是在林下层最低,为10.7%,枝和树干的淀粉浓度在3个林层间无显著差异;叶片NSC浓度为林冠层(10.7%)显著低于亚冠层(12.3%)和林下层(12.0%),但根的NSC浓度在林下层中最低,为14.2%;林下层叶片、枝、树干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均最低,但根的可溶性糖淀粉比值最低值出现在林冠层(0.79).3个林层NSC及其组分均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可溶性糖及可溶性糖淀粉比均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而淀粉和NSC浓度则均在旱季中较高.不同林层NSC及其组分浓度的差异反映了不同高度树种碳利用策略的差异,部分地解释了物种的共存机制.
刘万德苏建荣苏建荣徐崇华李帅锋黄小波钟华
关键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林层季风常绿阔叶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