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邹育海

邹育海

作品数:13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4篇心肌
  • 3篇蛋白
  • 3篇心肌梗死
  • 3篇细胞
  • 3篇梗死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中层...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 2篇血管
  • 2篇炎症
  • 2篇中层厚度
  • 2篇缺血
  • 2篇内膜
  • 2篇内膜中层厚度
  • 2篇颈动脉

机构

  • 11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13篇邹育海
  • 5篇邱健
  • 4篇林朴卿
  • 3篇洪长江
  • 3篇向定成
  • 2篇肖华
  • 2篇郑兴
  • 1篇赵新元
  • 1篇叶丽丽
  • 1篇李丹辉
  • 1篇郭琰
  • 1篇阮云军
  • 1篇郑宜鹏
  • 1篇肖飞
  • 1篇郑兴
  • 1篇顾晓龙
  • 1篇徐琳
  • 1篇贺明芳
  • 1篇雷刚
  • 1篇马伟文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他汀类药物诱发非肌酸肌酶升高型肌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他汀诱发非肌酸激酶升高型肌损伤的规律及临床转归情况,为指导他汀的临床用药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于2013-05-01 至2013-11-30在广州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服用他汀出现非肌酸肌酶升高型肌损伤患者26 例,通过停药观察患者的肌酶变化以及临床转归情况.结果:停药后除一例因低钙血症诱发肌痉挛疼痛外,余患者均于一周内肌痛症状好转,监测肌酸激酶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种他汀类都有诱发非肌酸激酶升高的肌损伤可能,停药后症状缓解良好.临床应重视他汀类药物肌损伤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应对策略.
邹育海林朴卿徐琳向定成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肌损伤肌酸激酶
早期应用力月西对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力月西治疗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的镇静效果及作用。方法:收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行冠脉造影提示左主干病变,行支架植入术后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2例。观察镇静效果及动态监测给药前、后呼吸、循环参数的变化,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力月西镇静治疗后,有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氧合指数、BNP浓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力月西在左主干病变支架植术入后合并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中镇静效果良好,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
邹育海李丹辉林朴卿邱健
关键词:力月西左主干支架植入术心功能不全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择期CPB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瑞芬太尼预处理组(研究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对照组),每组50例。分别于CPB开始前(T1)、CPB 0.5h(T2)、CPB停机后0h(T3)、6h(T4)、12h(T5)、48h(T6)、72h(T7)测定患者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血栓调节素(sTM)、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两组在T1时点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CEC数量在T2~T7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WF和sTM水平在T3~T6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6和TNF-α水平在T4~T6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能够减少CEC,降低体内sTM和vWF水平,减轻术后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彭七华贺明芳马伟文邹育海
关键词:体外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瑞芬太尼
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入选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存在心肌桥的患者为心肌桥组,根据其是否合并冠心病又将其分为单纯心肌桥组及心肌桥合并冠心病组,58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心肌桥及冠心病的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量血脂并计算AIP值,比较各组间AI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差异及分析AIP与IMT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且心肌桥近侧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桥组AIP、IMT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心肌桥合并冠心病组AIP、IMT较单纯心肌桥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其他血脂指标,心肌桥组患者AIP与IMT有相关性。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AIP与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对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雷刚肖华邱健洪长江林朴卿邹育海
关键词:心肌桥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UCP3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解偶联蛋白3(UCP3)是线粒体内膜上的质子载体。既往研究发现,UCP3具有降低质子梯度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使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影响ATP合成、减少活性氧类生成、转运脂肪酸阴离子、减轻过氧化物损伤等作用。近期研究发现,UCP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有保护作用,表现为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强心肌对缺血的耐受性,增加缺血区ATP保有量,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UCP3参与缺血预适应(IPC)的心肌保护机制,在IPC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邹育海吴源锋李慧娣向定成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3线粒体
卵圆孔未闭不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2008年
长期以来,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备受关注。早期的病例对照研究认为:PFO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55岁的年轻PFO患者中隐原性卒中的发生率增高。而近年的前瞻性研究则认为:PFO不是缺血性卒中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未发现PFO与隐原性卒中显著相关。
邹育海郑兴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缺血性卒中反常栓塞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和PCI决策影响因素:80~95岁住院患者
2018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老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经皮冠脉介入诊疗术(PCI)决策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7月~2017年6月我院住院诊疗的63例老老年NSTEMI患者与同期71例中青年NSTEMI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PCI选择情况,分析影响PCI决策的相关因素。结果老老年组患者伴随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贫血的比例较中青年组升高(P<0.05);与中青年组相比,老老年组选择PCI术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老老年组在住院期间总体抢救成功率低于中青年组(P<0.05);老老年组选择PCI治疗策略死亡率与中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保守治疗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GRACE危险分层、心功能分级、伴随≥3个疾病是影响NSTEMI患者是否行PC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老老年急性NSTEMI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疾病多,选择PCI术的比例下降;PCI有益于提高老老年急性NSTEMI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邹育海孔冉冉洪长江向定成
关键词:老老年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浓度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入长海医院就诊行经皮冠状动脉诊疗术患者72例,检测研究对象术前NGAL浓度。依单一血管狭窄程度评分、血管评分、狭窄计分分组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与NGAL浓度的关系。结果:(1)与冠脉正常组相比,NGAL术前浓度在不同血管评分组间水平比较如下,血管评分分组显示,只有三支病变组NGAL水平显著升高。以狭窄评分分组提示≥4分组NGAL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4分组升高无显著差异。单一血管评分分组显示,≥75%无心梗组和心梗组NGAL水平显著升高,<75%组NGAL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但未达显著差异。(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NGAL浓度与单一血管评分、血管评分、狭窄评分显正相关,经身高、年龄、血脂等因素较正后仍显正相关(单一血管评分、血管评分、狭窄评分P值分别为0.025,0.037,0.039)。结论:NGAL浓度在冠脉狭窄程度达75%以上时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NGAL可以作为狭窄程度的重要预测因素。
邹育海肖飞叶丽丽郑兴邱健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NGAL
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对比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药物治疗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接收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药物组和PCI组,每组30例。药物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加用P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与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用PCI治疗,可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邹育海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药物治疗
艾司洛尔成功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室电风暴1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男,61岁,因“反复胸闷痛2个月余.再发3d”于2012年7月11H入院。患者于2012年4月29Ft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于前降支近段植入一枚支架,近3d未服药,感心前区持续性闷痛人院。
邹育海郑宜鹏顾晓龙邱健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艾司洛尔PCI术胸闷痛前降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