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庆亮
- 作品数:16 被引量:26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氧化苦参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联合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综合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85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OM组(60例)、UTI组(60例)和联用组(6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其中,OM组单独应用氧化苦参碱,UTI组单独应用乌司他丁,联用组接受氧化苦参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3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淀粉酶、白细胞以及血钙水平;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比例,2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治疗结束时的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第5天,联用组血淀粉酶水平为(670.0±104.1)U/L,显著小于OM组的(990.2±122.1)U/L和UTI组的(899.2±112.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联用组血淀粉酶、血白细胞和血钙水平分别为(220.3±88.5)U/L、(10.3±1.5)L/109、(2.13±0.12)L/mmol显著小于OM组的(570.0±114.2)U/L、(12.8±1.9)109/L、(1.95±0.15)mmol/L和UTI组的(490.0±103.1)U/L,(12.9±1.8)109/L、(2.00±0.1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9.23%,高于OM组的70.00%和UTI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低于UTI组的50.00%和OM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用组的APACHEⅡ评分为(13.24±4.39)分,低于UTI组的(22.39±7.83)分和OM组的(32.38±8.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氧化苦参碱和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后,可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
- 孙继芬张志强臧辉宫本松邵庆亮
- 关键词: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氧化苦参碱乌司他丁
- 小肠扭转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本文探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成人小肠扭转的诊治水平。方法为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扭转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是26例患者均表现为突发剧烈脐周绞痛,持续发作,阵发加剧,伴有频繁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21例疼痛牵涉至腰背部,4例出现休克表现。腹部可见肠型,肠呜音消失,腹胀不对称,并出现腹膜刺激征。腹部立位平片检查示23例有气液平面,其中2例见空回肠换位征,1例见假肿瘤征。10例行腹部CT检查发现腹腔积液,经穿刺证实为血性,其中4例见漩涡征。26倒患者均行手术治疗,25例肠功能恢复出院,1例同时合并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突发剧烈腹部绞痛、频繁呕吐、不对称腹胀为小肠扭转的特征性表现,腹部X线及CT检查有助于该病诊断;本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
- 邵庆亮
- 关键词:小肠扭转
- 氧化苦参碱不同途径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不同途径给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 70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15例)接受基础治疗,OM灌洗组(15例)在基础治疗同时接受OM腹腔灌洗治疗,OM灌肠组(2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接受OM灌肠治疗,OM静滴组(20例)在基础治疗同时接受OM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各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并于治疗开始前(D0)和治疗后24 h(D1)、48 h(D2)、72 h(D3)检测血清内毒素和血浆D-乳酸,于D4和D7检测血清IL-1、IL-6和TNF-α。结果 OM静滴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OM灌肠组和OM灌洗组(P均<0.05),OM灌肠组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OM静滴组和OM灌洗组(P均<0.05)。D1、D2、D3时,OM静滴组和OM灌肠组的血清内毒素和血浆D-乳酸水平低于OM灌洗组(P均<0.05);D4、D7时,OM静滴组的血清IL-1、IL-6、TNF-α水平低于OM灌肠组和OM灌洗组(P均<0.05)。结论 OM治疗SAP的三种给药途径相比,静滴效果最佳且患者接受度高,灌肠给药可促进排便,腹腔灌洗的效果略差。
- 邵庆亮张志强柳青峰臧辉宫本松
- 关键词:胰腺炎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氧化苦参碱给药途径
- 神经外科急诊中医护人员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与对策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急诊作为医院中抢救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场所之一,其面对的患者病情复杂,发病情况紧急,且患者的随机性也较大,而神经外科的急诊相对于其他科室而言,其患者的情况更为复杂,来的患者的病情也更为凶险,当医护人员在进行抢救处理的同时会因为患者的复杂性而在伦理学上出现很多冲突。
- 卢昆丁姗刘培慧江曦张志强臧辉宫本松邵庆亮
- 关键词:外科急诊伦理困境急诊工作抢救时机知情同意权倦怠感
- 氧化苦参碱靶向调控Th17细胞分化维护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
- 目的:探究氧化苦参碱调控T细胞亚群Th17分化维护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急性炎症组、治疗组,急性炎症组与治疗组使用LPS尾静脉注射诱导急性炎症大鼠动物,诱导成功后治疗组给予氧化苦...
- 臧辉张志强邵庆亮郭恩玲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TH17细胞
- 文献传递
- 腹腔镜下氧化苦参碱灌洗与氧化苦参碱静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氧化苦参碱灌洗和静脉点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作用及效果对比。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灌洗组和静点组。于治疗前(T0)和治疗后12 h(T1)、24 h(T2)和36 h(T3)测量各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白细胞介素β(IL-1β)含量,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在T1、T2、T3时,较之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OM灌洗组有下降,OM静点组显著下降;在T1、T2时,较之对照组的血清TNF-α水平,OM灌洗组有下降,OM静点组显著下降;对照组IL-1β含量随病程进展降低(P<0.05)。结论 OM灌洗与OM静点临床疗效对比,静点疗法有明显的优势,腹腔灌洗的效果略差。
- 李军张志强臧辉柳青峰邵庆亮宫本松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氧化苦参碱
- 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搜集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54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全部病例的临床诊断方法进行总结性分析,并给予实验组27例降脂治疗,给予对照组27例常规治疗。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降脂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 邵庆亮
- 关键词:降脂治疗
- 长链非编码RNA CCHE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检测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CHE1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ncRNA CCHE1与PDA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RT-PCR检测PDAC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以及PDAC细胞和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lncRNA CCHE1的表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lncRNA CCHE1与PDA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利用生存曲线分析lncRNA CCHE1与PDA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利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lncRNA CCHE1与PDA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lncRNA CCHE1在PDAC组织和细胞中均呈过表达;lncRNA CCHE1的表达与PDAC的分化程度以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lncRNA CCHE1高表达的PDA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的患者,lncRNA CCHE1高表达是PDA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cRNA CCHE1在PDAC中表达升高,与PDAC的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生存时间及预后相关。
- 邵庆亮臧辉郭恩玲张志强
- 关键词:胰腺导管腺癌预后
- 氧化苦参碱不同应用方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OM)不同应用方式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SAP患者,均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基础治疗的患者被设为对照组(30例),接受OM腹腔灌洗、OM灌肠治疗的患者分别被设为OM灌洗组(30例)和OM灌肠组(30例),观察、比较各组治疗结果。结果:据统计,OM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不良结局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对照组。OM灌肠组的肿瘤坏死因子改善最为明显。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联合氧化苦参碱灌肠和腹腔灌洗后的治疗效果理想,其中灌肠治疗可显著纠正炎症因子高表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李军张志强臧辉柳青峰邵庆亮宫本松
- 关键词:氧化苦参碱重症急性胰腺炎
- 加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取加速康复理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3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14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开展加速康复理念的患者作为加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速组患者术后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40%(2/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45%(15/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采取加速康复理念,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总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刘学伟邵庆亮孙田褚飞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