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红玉

作品数:13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住院
  • 5篇痴呆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精神病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多发
  • 2篇时点调查
  • 2篇死亡病例分析
  • 2篇主观生活
  • 2篇住院精神病
  • 2篇住院精神病患...
  • 2篇住院精神分裂...
  • 2篇满意度
  • 2篇满意度调查
  • 2篇精神病患者
  • 2篇ALZHEI...
  • 2篇病患
  • 2篇病例分析
  • 1篇多发梗塞性

机构

  • 13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省精神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邓红玉
  • 6篇刘燕
  • 4篇陈美娟
  • 3篇高哲石
  • 2篇徐韩
  • 2篇金通观
  • 2篇宋立升
  • 2篇陆光华
  • 1篇张明园
  • 1篇顾牛范
  • 1篇易正辉
  • 1篇王文忠
  • 1篇王克勋
  • 1篇康伟民
  • 1篇刘福根
  • 1篇黄流清
  • 1篇尤淮凤
  • 1篇李华芳
  • 1篇余慧贞
  • 1篇翁正

传媒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上海精神医学
  • 2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健康心理学杂...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原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调查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 方法:对116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作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等多种量表评定。 结果:80%以上的患者对生活及医疗服务满意度较高,各满意度问卷因子或总分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抑郁,对抑郁进行干预是提高患者主观生活满意度的关键。
刘燕邓红玉范慧斌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主观生活满意度住院患者
社交综合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 探讨社交综合技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2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主要实施本研究设计的社交综合技能训练(简称“训练”),训练时间为4个月,使用量表SANS、IPROS测评。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SANS、IPROS各因子分及总评总和分(指各因子总评分相加)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试验组情感平淡、思维贫乏、意志缺乏、兴趣缺乏、注意障碍、总评总和[分别为(1.41±0.40)分,(1.34±0.46)分,(1.44±0.49)分,(1.90±0.49)分,(1.48±0.51)分,(28.67±7.69)分]低于治疗前[分别为(2.18±0.64)分,(2.11±0.72)分,(2.32±0.68)分,(2.80±0.55)分,(2.26±0.72)分,(44.28±11.38)分]显著减少(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社交综合技能训练可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参加人际交往、参与社会生活,有较好的社交康复效果,应考虑进一步验证和发展。
邓红玉邵燕飞徐小萍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精神科医生对知情同意告知义务的态度状况调查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生对抗精神病药物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知情同意状况。方法采用Schachter等编制的精神科医生对抗精神病药物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知情同意的态度问卷对56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分部的精神科医生及43名同期在该中心进修的精神科医生予以调查。结果90%以上的精神科医生对精神病人或家属的知情同意表示赞同;80%以上的医生认为对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告知应成为知情同意的一部分;但有三分之二的医生担心这种告知会增加病人的焦虑情绪,担心病人难以理解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与进修班同道相比,本中心医生更倾向于应用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替代传统药物治疗,以避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结论精神科医生对抗精神病药物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知情同意持谨慎积极的态度。
刘燕邓红玉高哲石
关键词:知情同意抗精神病药物迟发性运动障碍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及躯体疾病调查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了解目前我院住院精神病患者疾病诊断及相关问题。方法以2002年4月20日为时点调查日,对所有住院精神病患者(共1082例)的病史进行均数和发生率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中精神科疾病诊断排在前5位的是:精神分裂症(75.8%),阿尔采末氏病(6.1%),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4.8%),心境障碍(4.7%),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7%)。合并躯体疾病发生率前5位的是:心脏病(65.6%),高血脂(48.0%),糖尿病(21.7%),肝炎、肝硬化(16.0%),高血压(14.3%)。结论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住院精神病患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合并躯体疾病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多。
邓红玉刘燕王文忠易正辉
关键词:精神病时点调查疾病谱高血脂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了解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 ,对 6 2例 MID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为 (4 .6± 3.4)年 ,死亡原因依次为肺部感染、全身衰竭、脑血管意外和心血管疾病。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发病年龄、烟酒嗜好、有无配偶等为影响 MID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影响 MID病人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死亡原因以躯体并发症为主 ,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陆光华徐韩邓红玉陈美娟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LOGISTIC回归分析
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有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76例住院痴呆患者 ,其中AD42例 ,MID34例 ,平均年龄 (75 .89± 8.0 4)岁 ,平均病程 (4.94± 3 .15 )年 ,平均住院时间 (2 .2 7± 2 .0 6 )年 ,评定工具为MMSE、ADL、ADSS、SBS和PANSS。结果 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的中晚期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无显著差异 ,AD和MID之间各量表分也无差异 (P >0 .0 5 ) ,痴呆程度较重的患者异常行为和锥体外系征发生率及程度均较高 (P >0 .0 5 )。结论 AD和MID至后期痴呆时已无临床差异 ,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对中晚期痴呆严重程度的影响不大。但男性、文化程度低、PANSS。
邓红玉宋立升高哲石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ALZHEIMER病MID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状况调查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疾病诊断比率及康复治疗状况。方法 :对 10 8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诊断及康复治疗进行时点调查。结果 :住院患者中精神科疾病诊断排在前 5位的是精神分裂症、阿尔采末氏病、血管性痴呆、心境障碍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方法中前 5位是音乐治疗、改良森田治疗、劳动作业治疗、老年文体疗法、中青年文体疗法 ;精神病患者参加康复治疗的比例为 86 .1%。结论 :康复治疗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中有重要作用。
邓红玉尤淮凤刘燕沙蓉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时点调查康复治疗
多发梗塞性痴呆死亡病例分析
2000年
为了解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死亡的危险因素,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62例MID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男性44例,女性18例,平均发病年龄73.45±7.77岁。结果,平均生存时间为4.64±3.41年,死亡原因依次为肺部感染(99.68%)、全身衰竭(29.03%)、脑血管意外(20.79%)、心血管疾病(20.7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年龄、烟酒嗜好、有无配偶等为影响MID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影响MID病人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死亡原因以躯体并发症为主,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陆光华徐韩邓红玉陈美娟
关键词:多发梗塞性痴呆病例分析
Alzheimer病的临床性别差异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 了解Alzheimer病(AD)病人在病情进展速度、病前性格等方面存在的男女性别的差异。方法 用自己编制的、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内容为主的调查表,对83例住院AD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发病年龄及发病后的平均生存期男女间无显著差异;女病人出现各种生活、社会功能减退的时间略晚于男性;病前性格:男性以顽固刻板、温和老实、孤僻不合群的较多,女性以开朗好动、急性子、喜与人交往的较多。结论 男女AD病人的病情进展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康伟民邓红玉金通观
关键词:ALZHEIMER病性别差异病前性格
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氯氮平与利培酮对血清催乳素的影响及催乳素与药物疗效、体重、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64例停药 1月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服用氯氮平 (n =3 3 )与利培酮 (n =3 1) ,治疗前及治疗后 8周分别测定其空腹血清催乳素、瘦素、胰岛素、血糖水平 ,测身高与体重 ,以体重BMI(BMI =体重 身高2 (kg m2 ) )评定体脂情况 ,以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nsulinResistance,HOMA -IR =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 )评定胰岛素抵抗 ,以BPRS减分率评定药物疗效。结果 :治疗 8周后利培酮组血清催乳素明显增加 (治疗前vs治疗后 :(651 2 8± 42 9 0 4)mIU Lvs(163 7 60± 10 60 3 5)mIU L ,P =0 0 0 0 ) ,而氯氮平组催乳素浓度无明显改变 (治疗前vs治疗后 :(43 0 57± 43 1 52 )mIU Lvs (3 72 11± 194 57)mIU L ,P =0 687)。多因素逐步回归显示催乳素与性别及不同药物有关。结论 :利培酮能增加血清催乳素水平 ,氯氮平对催乳素基本无影响 ,催乳素与药物疗效、体重。
刘燕李华芳邓红玉王克勋高哲石顾牛范
关键词:氯氮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血清催乳素体重瘦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