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曦东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阻塞性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CD11B/...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愈合
  • 1篇皂苷
  • 1篇三七总皂苷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足
  • 1篇糖尿病足溃疡

机构

  • 3篇开滦总医院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邓曦东
  • 2篇赵妍
  • 2篇赵景春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09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三七总皂苷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究三七总皂苷(PNS)复合纳米囊泡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皮肤创面愈合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构建DFU模型,将造模成功的27只大鼠随机分为DFU组、PNS组和PNS复合纳米囊泡(PNS-CNV)组,每组9只。另取12只血糖正常的皮肤创面大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比较各组创面愈合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生成因子(VEGF)、神经源性基因同源蛋白(Notch1)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DFU组、PNS和PNS-CNV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均高于Control组(P<0.05);药物干预7 d、14 d时,与DFU组相比,PNS组和PNS-CNV组大鼠FBG明显降低,且PNS-CNV组低于PNS组(均P<0.05)。与Control组相比,DFU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均明显降低,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升高(均P<0.05);与DFU组相比,PNS和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中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与PNS组相比,PNS-CNV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组织CD34阳性表达、MVD及VEGF蛋白表达量升高,血清IL-6、IL-8、TNF-α含量及创面组织Notch1蛋白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PNS-CNV可上调DFU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加速创面的愈合,且该作用优于PNS。
戴酉力邓曦东牛伯晖王登梅赵妍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血管生成创面愈合
粘附分子CD11b/CD_(18)白介素-8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被引量:2
2005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涉及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系统、氧化和抗氧化等.而以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为主的气道壁、肺泡壁的炎症和进行性发展的气流阻塞是COPD的两大特点[1,2].
邓曦东赵景春
关键词:CD11B/CD18白介素-8CD8^+T淋巴细胞进行性发展气流阻塞
牛血清白蛋白-硫化铜联合光热治疗小鼠糖尿病足溃疡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2025年
目的观察牛血清白蛋白-硫化铜(BSA-CuS)联合光热治疗(PTT)对糖尿病足溃疡(DFU)小鼠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2023年1―5月,运用化学法制备BSA-CuS,并处理培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平板涂布法计算抑菌率。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创面混合菌涂布法制造DFU小鼠模型,分别给予BSA-CuS给药、PTT治疗、BSA-CuS联合PPT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人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创面组织中无翼型MMTV聚集家族成员3A(Wnt3a)、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结果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PPT组相比,BSA-CuS+PPT组大肠杆菌[(56.48±6.54)%比(6.48±1.37)%]、金黄色葡萄球菌[(71.47±7.71)%比(6.56±1.38)%]的抑菌率均明显升高(P<0.05)。BSA-CuS联合PPT处理相较于BSA-CuS或PPT单独处理,DFU小鼠的创面愈合率升高(P<0.05),MDA、IL-1、IL-6和TNF-α均显著降低(P<0.05),SOD显著升高(P<0.05),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GSK-3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BSA-CuS联合PPT可抑制DFU小鼠体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利于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失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戴酉力邓曦东牛伯晖王登梅赵妍
关键词:氧化应激炎症反应WNT信号通路
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的表达
2009年
邓曦东赵景春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CD11B/CD18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