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海
-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GSTπ在胃炎、胃癌中表达意义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
- 高会斌任卫东张晓丽薄爱华于永强逯海田亚汀王晓寅齐维娟牛书雷蒋亚楠兰永昊
- 该研究为2004年1月自立科研项目,为应用基础研究。本研究以我国常见胃癌、胃炎为对象,收集内窥镜钳取胃黏膜标本和胃癌切除标本400多例,经过严格的病理诊断和病理分型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观...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胃炎致病因子基因调控
- 食管癌前病变与食管腺癌细胞DNA倍体变化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慢性炎症-癌前病变-食管腺癌不同阶段的食管黏膜细胞DNA含量及倍体变化,从细胞代谢水平揭示食管癌的发展过程.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15例检查未见器质性病变者的正常组织,2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25例Barrett食管患者和31例食管腺癌患者的病变组织细胞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对四组的DNA倍体类型、DNA指数(DI)、G2/G1、增殖活性(SPF)和细胞增殖活性指数(PI)做了对比分析.结果食管腺癌22例DNA含量全部为非整倍体变化(DNA指数DI>1.1),Barrett食管25例中仅6例为非整倍体DNA含量,胃食管反流病和健康者无1例为非整倍体DNA含量;食管腺癌组G2/G1、SPF、PI较正常组织和胃食管反流病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Barrett食管组介于胃食管反流病与食管腺癌之间,并且G2/G1、SPF和PI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诊断阳性率差异显著.结论食管癌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阶段之间密切相关.
- 孙剑经逯海张斌
- 关键词:食管腺癌癌前病变DNA含量
-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及其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8年
- 孙剑经逯海徐三荣孙大裕
- 关键词:抗磷脂抗体血栓形成慢性肝病抗磷脂综合征获得性易栓症狼疮抗凝物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及疗效研究
- 高咏梅刘云峰沈金库高会斌于永强孙剑经逯海李多
- 在其他临床研究前列地尔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作用的基础上,除了进一步从血流动力学指标,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临床疗效等多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而且增加了前列地尔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而关于前列地尔...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处方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 ravenous Admi xt ure Servi,cPeIVAS)的不合理处方,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临床药师审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分析不合理情况。结果:共审查医嘱2235张,发现不合理72张,主要包括配伍禁忌、溶媒选择错误,药物浓度不合适,给药间隔不合理、医嘱录入错误等。通过药师干预,不合理医嘱出现率由6.7%下降到1.63%。结论:PIVAS的开展,可减少不合理医嘱,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陈勇刘克勤苏隽王佐逯海高永荣
- 关键词:临床药师合理用药
- 清除自由基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14年
-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是指脑缺血致脑细胞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其缺血性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据WHO公布的资料,在57个国家中,有40个国家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列入了前三位,其中在日本和中国已居首位[1]。自由基在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氧自由基的生成起重要作用[2],深入研究脑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
- 王四海郭桢张秀敏魏淑莲韩培天温塘芳逯海王树
- 关键词:自由基缺血再灌注损伤SODGSH褪黑素
- 步长胆石利通片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评估胆石利通片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胆石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口服步长胆石利通片,6片/次(0.45g×6),3次/d,疗程3个月;对照组采用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8~10mg/(kg.d),早晚进餐时分次口服,疗程6个月。结果研究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步长胆石利通片具有较强的溶石排石作用,对胆总管结石、泥沙型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小结石尤为显著,具有明显缓解或消除疼痛、减轻纳差等作用,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步长胆石利通片是目前治疗胆石症较为理想的中成药。
- 孙剑经逯海齐维娟
- 关键词:步长胆石利通片熊去氧胆酸胆石症
- 胃镜检查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做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情况、胃黏膜病变程度,探讨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其他病因,并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胃黏膜病损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观察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根据其内镜表现分为无、轻、中、重度4级;门脉高压性胃病(PHG)按Comgack内镜诊断标准分3类[1]。结果1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98例占82.7%(98/120);PHG出血54例占45%(54/120);非食管静脉曲张和非PHG22例,占出血总数的18.3%(22/120),其中急性胃黏膜病变出血10例(0.8%),消化性溃疡出血8例(0.6%),其他不明原因出血4例(0.3%);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PHG病变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出血是引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原因;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加重,PHG逐渐增多和加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PHG可同时并存;急性胃黏膜病变与消化性溃疡等也是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常见原因。
- 孙剑经逯海高会斌于永强齐维娟李多
-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急性胃黏膜病变
- 胆石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7年
- 孙剑经逯海
- 关键词:胆石症发病机制胆结石饮食结构常见病
- 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通过临床常用检查法与食管黏膜脱落细胞DNA倍体分析法的比较,探讨后者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0例食道癌(包括癌前病变)患者和45例食管良性狭窄或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黏膜脱落细胞行DNA倍体分析,同时将DNA倍体分析、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分别与食道癌术后临床及病理确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DNA倍体分析对诊断疾病准确性分别为67.6%、77.1%5、4.3%和89.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5%、72.3%、61.8%和92.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8.7%、51.2%、64.3%和77.6%。DNA倍体分析对食道良恶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3%和91.1%。内镜检查、黏膜脱落细胞检查、X线钡餐造影检查及DNA倍体分析在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尤登指数值分别为0.373、0.555、0.1120、.806。结论 DNA倍体分析在诊断食道良恶性疾病中的价值优于普通检查手段,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 孙剑经逯海姚世媛张斌
- 关键词:DNA倍体钡餐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