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永忠

作品数:19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酒泉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术后
  • 6篇麻醉
  • 4篇苏醒
  • 3篇镇痛
  • 3篇手术
  • 3篇全麻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术后康复
  • 2篇疼痛
  • 2篇剖宫产
  • 2篇剖宫产术
  • 2篇剖宫产术后
  • 2篇外科
  • 2篇康复
  • 2篇护理
  • 2篇护理效果
  • 2篇喉罩
  • 1篇导管
  • 1篇地佐辛

机构

  • 16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6篇赵永忠
  • 9篇宋文学
  • 7篇马树勇
  • 4篇龚小红
  • 3篇吴佳璇
  • 3篇王进文
  • 2篇李万福
  • 2篇张丽
  • 2篇侯兴华
  • 2篇王敏
  • 2篇岳琳莹
  • 2篇许婧
  • 2篇何斌
  • 2篇杨晓金
  • 1篇王勇
  • 1篇陈旭
  • 1篇赵丽萍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上海医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海军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每周文摘·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痛人流术后康复的评价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行无痛人流术和传统人流术孕妇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采取门诊手术麻醉功能恢复指数(FRI)对两组孕妇进行比较,探讨FRI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门诊人流手术60例,根据孕妇是否选择静脉麻醉分为传统人流组(A组)和无痛人流组(B组)。记录两组孕妇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在手术开始前及术后1、3、5、7天对孕妇进行随访,由孕妇对FRI中的每个项目进行评分,得到总分。根据分值的高低评价门诊行人工流产术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采用FRI对两组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量化分析。无痛人流组因使用静脉麻醉,提高了术中孕妇的舒适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相对于传统人流组,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更理想。结论使用FRI可评价门诊行传统人流术和无痛人流术孕妇术后功能恢复情况,从而指导孕妇出院后的行为,提高孕妇术后的安全性。
吴佳璇赵永忠宋文学李万福马树勇许婧龚小红
关键词:静脉麻醉门诊手术人工流产
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个月内择期行剖宫产术孕妇6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或Ⅱ级,年龄23~37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Dex组,每组31例。胎儿娩出后,对照组产妇于10 min内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 ml,Dex组于10 min内静脉泵注Dex 0.5μg/kg(溶于10 ml生理盐水)。于术后即刻(T0)、1 h(T1)、2 h(T2)及24 h(T3)采用数字化量表分别评估术后恶心呕吐、疼痛程度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实验。研究方案获酒泉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酒市医发[2016]182号),并由产妇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与对照组(T0:5.4±1.3;T1:4.8±1.4;T2:2.8±0.8;T3:2.6±0.5)比较,Dex组(T0:3.4±0.8;T1:3.0±0.7;T2:1.8±0.5;T3:1.7±0.4)产妇术后恶心评分在T0~T3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T1:4.2±1.2;T2:4.3±0.9)比较,Dex组(T1:2.8±0.8;T2:3.4±1.0)产妇术后疼痛评分在T1和T2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Dex组产妇MAP于药物注射后5、10、15、20 min显著升高(P<0.05)。结论胎儿娩出后给予产妇Dex可有效减少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并减轻术后疼痛。
许婧赵永忠
关键词:恶心呕吐疼痛剖宫产
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联合专业化麻醉护理效果及对术后苏醒延迟的影响
2023年
比较分析胸腔镜肺手术患者的保温护理联合专业化麻醉护理效果及对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影响。方法:随机抽选2020年07月~2022年10月期间入院行胸腔镜肺手术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临床研究,术前将患者随机分组为参照组39例、实验组40例。比较参照组(常规手术室护理)、实验组(保温护理 专业化麻醉护理)术中、术后体温、循环系统功能指标,手术指标,术后麻醉苏醒指标,术后躁动、苏醒延迟发生率组间差异。结果:(1)实验组麻醉1h、2h及手术结束即刻体温均高于参照组,且实验组术后15min时SBP、DBP、HR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2.50%)、苏醒延迟发生率(0.00%)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手术治疗中予以患者保温 专业化麻醉联合护理配合,可积极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及循环系统功能稳定,合理控制患者术中麻醉用量,提升术后麻醉恢复安全性。
侯兴华宋文学赵永忠曹天彪赵汝莲赵丽萍
关键词:保温护理
不同剂量地佐辛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观察
2021年
探讨剖宫产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在术后给予镇痛上,以不同剂量地佐辛的给药方案对于镇痛的效果。方法:对研究的60例予以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通过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分成甲组20例、乙组20例以及丙组20例,对产妇的剖宫产操作,麻醉的处理上,均是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在各组手术结束前分别给予甲、乙、丙三组应用0.2mg、0.3mg、0.5mg地佐辛注射液,术后连接自控镇痛泵镇痛,对比各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乙丙两组镇痛时间比甲组长,麻醉起效时间与术后排气时间比甲组短(P<0.05),但乙丙在指标上却无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4h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8h、12h、24h乙丙两组VAS评分均低于甲组(P<0.05),而乙丙两组的指标无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甲乙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丙组(P<0.05),甲乙两组则是不存在显著组间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后,给予0.3mg地佐辛的镇痛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马树勇宋文学赵永忠龚小红王进文
关键词:地佐辛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镇痛
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在开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开颅手术中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循环指标的影响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情况。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神经外科需要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D)组(n=30)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n=30)。麻醉诱导插管后L组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行患侧相关头皮神经阻滞,D组不实行神经阻滞但常规按时给予舒芬太尼和肌松药,两组手术中均采用丙泊酚持续输注维持麻醉。记录术中镇痛、镇静药用药量、循环相关指标、拔管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值及手术相关麻醉费用。结果 D组与L组比较,手术期舒芬太尼用量[(1.67±0.24)、(0.20±0.11)μg/kg],丙泊酚用量[(5.27±2.15)、(3.62±1.36)mg·kg-1·h-1],拔管后VAS评分[(7.21±1.40)、(3.15±1.20)分],手术相关麻醉费用[(1 683±64)、(1 327±71)元],前者均高于后者(P均<0.05);手术开始至苏醒拔管,D组平均动脉压、心率上升较L组明显(P均<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头皮神经阻滞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复合全身麻醉能增加麻醉的可控性,术毕苏醒拔管平稳,可降低苏醒期的风险,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相关的麻醉费用,是神经外科手术麻醉的一种新的辅助技术。
马树勇赵永忠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开颅手术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对患者苏醒质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选择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行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静脉泵入剂量5μg/kg纳入低剂量组,静脉泵入剂量1.0μg/kg纳入高剂量组,每组各41例;对两组患者苏醒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剂量组唤醒睁眼时间较低剂量组耗时更长,拔管时间更短,疼痛及镇静评分更低(P<0.05);T0时,组间心率(HR)、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比较无差别(P>0.05);T1、T2时,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较T0时,低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组变化显著(P<0.05);T3时,组间比较,与T0时比较均无差异意义(P>0.05),而与T1、T2比较,高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低剂量组无差异意义(P>0.05)。结论:较高剂量组而言,低剂量更有助于患者咽喉反射恢复,提高其苏醒质量,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小,值得推广。
王进文卢莉宋文学赵永忠
关键词:复合全麻疼痛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
快速康复外科在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ERAS)在麻醉恢复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3月-2017年6月收治全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在开展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期间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加速术后康复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战、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ERAS理念应用于麻醉患者的恢复期管理中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侯兴华张丽宋文学赵永忠徐铭阳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
布托啡诺对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对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入选择期行斜视矫治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n=30):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布托啡诺40μg/kg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估患儿的躁动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和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分别评估入麻醉后恢复室即刻(T_0)、15 min(T_1)和30 min(T_2)时患儿镇静程度和疼痛程度,观察入病房12 h内恶心、呕吐及干呕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组PAED评分峰值显著降低,且患儿出现躁动及严重躁动比例明显减少,躁动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患儿在T_1和T_2时间点CHEOPS评分较低(P<0.05);芬太尼组患儿在T_0和T_1各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0.05),布托啡诺组患儿在T_0、T_1和T_2 Ramsay镇静评分均较高(P<0.05),且布托啡诺组在T_2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较芬太尼组高(P<0.05)。入病房12 h内,芬太尼组患儿恶心、呕吐及干呕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布托啡诺组患儿恶心、呕吐及干呕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EA的发生。
许婧赵永忠
关键词:布托啡诺七氟烷芬太尼苏醒期躁动
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与HB-EGF的关系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影响及其与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关系。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5只,6周龄,体重25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5):假手术组(Sham组)、VILI组、毛蕊异黄酮5 mg/kg组(M1组)、毛蕊异黄酮10 mg/kg组(M2组)、毛蕊异黄酮20 mg/kg组(M3组)。于机械通气前7 d开始口饲药物,Sham组和VILI组口饲玉米油1 ml/d;M1组-M3组分别口饲毛蕊异黄酮溶液5、10、30 mg/kg,共7 d。之后禁食8 h,制备VILI模型。机械通气4 h后,行左肺肺泡支气管灌洗术,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采用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采用ELISA法测定IL-1β、TNF-α和IL-10浓度,瑞氏染色后计算中性粒细胞比例;随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W/D)比值,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及HB-EGF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HB-EGF染色面积,HE染色法观察肺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计算TUNEL阳性细胞密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VILI组W/D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总蛋白、TNF-α和IL-10浓度升高,HB-EGF表达下调,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增加,Bax和Bcl-2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升高(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加重。与VILI组比较,M1组BALF总蛋白、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HB-EGF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降低;M2组W/D比值、BALF总蛋白、TNF-α和IL-1β浓度降低,M3组W/D比值、BALF中性粒细胞比例、总蛋白、TNF-α、IL-1β和IL-10浓度降低,M2组和M3组HB-EGF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染色面积增加,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TUNEL阳性细胞密度降低(P<0.05),肺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毛蕊异黄酮可减轻大鼠VILI,机制可能与促进肺组织HB-EGF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有关。
岳琳莹赵永忠杨晓金何斌王敏
关键词:中草药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在硬膜外无痛分娩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单胎、无头盆不称及硬膜外穿刺禁忌的初产妇90例,年龄22~36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L组(n=30),单纯罗哌卡因组;LF组(n=30),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LK组(n=30),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组。记录3组产妇的生命体征、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胎心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VAS评价镇痛效果,术后随访神经系统并发症。结果:单纯罗哌卡因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在产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和罗哌卡因复合氯胺酮组两组产妇血压、心率、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3组的胎儿心率、胎儿AParg评分和术后随访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罗哌卡因复合低浓度氯胺酮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是经济、安全、有效的。
马树勇赵永忠
关键词:分娩镇痛罗哌卡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