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念峰
-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高渗晶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高渗晶胶液复苏组(H组)和复方乳酸钠复苏组(L组),将16只SD大鼠制成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分别使用高渗晶胶液和复方乳酸钠各6ml/kg进行复苏,在休克前(T1)、休克后60min(复苏前,T2)及复苏后5min(T3)、30min(T4)、60min(T5)时记录血压,取血浆分别测定出血时间(BT)、凝血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两组在T2~T5时BT、TT、PT、KPTT均明显长于T1时(P〈0.05),Fib明显低于T1时(P〈0.05);H组在T3~T5时BT、TT、PT、KPTT均明显短于L组(P〈0.05);两组之间Fib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渗晶胶液对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有影响,使BT、TT、PT、KPTT延长,Fib降低,但尚未超过机体的代偿范围。应用高渗晶胶液进行液体复苏时应在临床推荐剂量内,同时加强凝血功能的监测和控制。
- 赵念峰杨建香黄爱杰孙义伟
- 关键词: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失血性休克凝血功能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单肺通气期间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病人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30min(T2)、60min(T3)、120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病人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和无效腔量/潮气量(Vd/Vt)值。结果与T1相比,两组T2-4时Paw均升高(P〈0.01),T2-4时Qs/Qt均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相比,A组T2-4时的Qs/Qt增加(P〈0.01),A—aDO2增加(P〈0.01),PaO2降低(P〈0.01),而Vd/Vt,血压、心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肺换气功能有影响,使Qs/Qt增加,PaO2下降,A—aDO2增大;对肺泡通气功能指标Vd/Vt影响甚微。
- 赵念峰杨建香刘功俭
- 关键词:单肺通气硬膜外阻滞全麻气体交换
- 线粒体分裂抑制剂在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 2018年
- 目的探讨线粒体分裂抑制剂(Mdivi-1)在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细胞组(N组)、赋形剂组(V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Mdivi-1组(M组),利用氧糖剥夺法建立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模型,缺氧6 h后复氧20 h,测定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Bcl-2、Bax、Cyt C)的表达含量及细胞凋亡率。结果 4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V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高于N组、V组(P<0.05)。M组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低于I/R组(P<0.05)。4组Drp1、Bcl-2、Bax、Cyt C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V组Drp1、Bcl-2、Bax、Cyt C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Drp1、Bax、Cyt C表达量高于N组、V组,Bcl-2表达量低于N组、V组(P<0.05)。M组Drp1、Bax、Cyt C表达量低于I/R组,Bcl-2表达量高于I/R组(P<0.05)。4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组、V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细胞凋亡率高于N组、V组(P<0.05)。M组细胞凋亡率低于I/R组(P<0.05)。结论Mdivi-1可降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内钙离子浓度,调控Drp1、Bax、Cyt C、Bcl-2表达,抑制线粒体分裂,降低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 赵念峰王士雷赵勇王金英
- 关键词:神经元海马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80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20 min(T_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5 min、60 min、120 min(T_(2~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两组术中PaCO_2、pH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PaCO_2、pH、Paw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与T_1相比,A组、B组T_(2-4)时Paw及Qs/Qt均增加,PaO_2均降低(P<0.05)。与B组相比,A组T_(2~4)时的Qs/Qt增加更明显,PaO_2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有增加Qs/Qt,使PaO_2下降的风险。因此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病人时,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
- 周升民赵念峰黄爱杰邓泽冰
- 关键词:单肺通气硬膜外阻滞全麻动脉血气肺内分流
- 不同时机应用格拉司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格拉司琼对预防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48例,按应用格拉司琼的不同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麻醉诱导完毕即刻;B组:麻醉诱导完毕后1h;C组: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后。记录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在A组与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术后恶心发生率及术后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在预防术后恶心呕吐时,建议在术毕应用。
- 赵念峰赵勇黄爱杰周升民
- 关键词:格拉司琼全身麻醉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