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鸿兴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空军指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管
  • 1篇动脉灌注
  • 1篇动脉灌注化疗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神经损伤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区域性动脉灌...
  • 1篇区域性动脉灌...
  • 1篇腓总神经
  • 1篇腓总神经损伤
  • 1篇踝关节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空军指挥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倪量宏
  • 3篇贾鸿兴
  • 2篇何建苗
  • 2篇马小军
  • 2篇蒲永东
  • 1篇张月高
  • 1篇黄凯

传媒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自发性小腿部分骨筋膜室综合征并腓总神经损伤1例
2012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30岁,左踝陈旧伤史,负重10kg行走2d,7h/d,即出现左小腿前外侧肿胀,皮肤发红,疼痛明显。3d后左足背痛觉减退,足完全不能背伸,足趾背伸肌和胫前肌肌力均为0级。彩超示:左小腿动、静脉血流未见异常。
张月高黄凯倪量宏贾鸿兴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踝关节腓总神经
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MVD、MLVD的影响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微血管密度(MVD)、微淋巴管密度(MLVD)的影响。方法将76例晚期乳腺癌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局部动脉灌注化疗(A组)35例和术前全身静脉化疗(B组)41例,另选25例未行术前化疗的Ⅲ期乳腺癌作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用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抗体对3组组织标本进行MVD、MLVD检测。结果A组MVD为36.05±13.64,B组为49.92±12.90,对照组为60.38±13.5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A组MLVD为6.62±3.70,B组为9.96±4.57,对照组为11.30±5.32,A组与对照组、B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能有效地降低肿瘤组织及其周边组织内MVD和MLVD,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减少肿瘤转移的机会。
马小军何建苗蒲永东倪量宏贾鸿兴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淋巴管密度
乳腺癌及癌周组织中淋巴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
2007年
目的研究淋巴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及其受体3(VEGFR3)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患者乳腺癌组织及其癌周组织中淋巴VEGF-C及其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8.6%,在癌周组织中为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阳性的脉管数在乳腺癌组织中为7.896±5.565,癌周组织中为10.306±6.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与VEGF-C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6,P<0.05)。VEGF-C在乳腺癌微转移阳性组为87.5%,在阴性组为7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R3在淋巴转移阳性组为12.484±6.505,阴性组为8.471±6.0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C主要表达于乳腺癌组织肿瘤细胞中,而VEGFR3则表达于乳腺癌间质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内皮细胞;VEGF-C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受体在癌周组织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的微转移密切相关。
马小军蒲永东何建苗倪量宏贾鸿兴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淋巴管生成淋巴转移
全文增补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