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刚
- 作品数:31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大明宫太液池出土“左策”铭文砖考释被引量:2
- 2010年
- 近年来,随着唐长安城大明宫考古发掘的日益深入,出土了一大批蕴涵丰富文化信息的铭文砖,这些铭文砖是我们了解研究唐大明宫历史不可或缺的史料。本文主要结合前人考古研究,经考证后认为太液池铭文砖采用干支纪年,“左策”是左神策军的略写与“左策”相对应的“右策”也应是右神策军的简称。
- 贾志刚
- 关键词:铭文砖
- 唐代军费问题研究
- 唐代作为中国中古社会变革或转型的重要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其军费支用也自有特色.该文在尽可能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参据中外学人已有的讨论,通过相关专题或个案的具体分析,围绕唐代军费问题的诸多层面进行了考察和研究,...
- 贾志刚
- 关键词:军籍
- 文献传递
- 试论“右策宁州留后朱记”铜印的断代问题
- 2014年
- 曾经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右策宁州留后朱记"铜印一直被作为五代时期的典型文物,实际上从印文内容看,这种判断有待重新审视。综合多方面特征来看,此印应属于唐代,原因如下:其一,印文中之"右策"可能是右神策军的简写或省称,虽然这种称法并不多见,但此印文中之"右策"与多件已出土茶托铭文和铭文砖上的"左策"不约而同地证实唐代左、右神策军曾经一度简称"左策"和"右策"。其二,宁州作为唐代神策军京西北诸镇的驻地之一,与神策军有直接关系。其三,作为官名,"留后"之称属于唐代特殊地方官制的产物,而作为凭证,唐代就有把印称为朱记之先例。这些特征均证明"左策宁州留后朱记"属于驻地在宁州之神策军外镇中留后官印。而备受争议的、甚至是劣迹斑斑的神策军在唐朝灭亡后再未重新出现的历史事实,证明保留许多唐代历史信息的官印,不可能在右神策军已经停废的五代时期行用。诚如是,则"右策宁州留后朱记"作为官印其使用的时代只能是唐代,不可能是其他,因此,我们认为中晚唐时期的断代较五代之说更符合历史实际。
- 贾志刚
- 从出土文物管窥唐代私家藏书印被引量:1
- 2011年
- 有明确纪年的"渤海图书"印及印盒的出土,为没有明确纪年的"武威习御图书"印及印盒的断代和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二者是迄今为止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印章的最早出土文物,填补了学界研究唐代藏书印没有实物的空白,为确定唐代藏书印的风格、形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
- 贾志刚
- 关键词:形制
- 唐长安平康坊出土鎏金银茶托再考察被引量:1
- 2013年
- 1957年,西安市和平门外唐长安城平康坊内建筑遗址出土7件带錾文鎏金银茶托。马得志先生曾就所发现的茶托予以公布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许多问题上取得进展。时至今日,虽然这批茶托所包含的历史信息已得到多方面的发掘,但对它的某些历史价值仍有必要重新认识,故本文欲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出土相关唐代遗物重新审视这批鎏金茶托的价值,并就茶托铭文之“使宅茶库”提出一己之见。
- 贾志刚
- 《唐魏系墓志》考释
- 《唐魏系墓志》(编号332)拓片收入《河洛墓刻拾零》一书,书中附有题记:"共25行,满行26字,590×590×105。志盖篆书:‘唐伊阙令魏府君墓铭'。3行,行3字……2003年秋,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出土。"志主卒于大历...
- 贾志刚
- 文献传递
- 唐代地方长吏的交接替代被引量:5
- 2007年
- 唐政府要求前后任长官将交接替代的相关内容列在交割文书中,此交割文书在交接完成后一月内上报中央。唐代州郡和方镇是两个不同的政治范畴,其主要官员的交代也有所区别,刺史侧重于仓库、钱物、斛斗、文案、户口、职田等方面的移交,节使除了具备这些项目外,更加突出军资器械、兵马战士、军需费用等内容。唐政府确立的方镇留后、州府知州负责与新旧任递相交割的办法,既有考核的动机,也有干预地方长吏交接替代的用意,更有控制地方的意图。唐朝地方长官的交代虽注重礼仪、传统,但也不能无视法令,在交代手续、交代过程中法令可补传统习俗之不足,尤其在前后任发生纠纷时,正是以法变俗的良机。故为唐政府所关注的州郡、藩镇长吏的交接替代,有多重政治功能。
- 贾志刚
- 关键词:知州
- 唐代军市问题研究——兼析传统军市的终结
- 目前,关于汉唐之间一直存在的随军设市现象,已有一些学者专门研究,遗憾的是,并未与逐渐兴起的驻军于市现象联系起来。作为一种新情况,驻军入市强调军队对市场既保护又依赖,而传统的随军设市则更注重军市对军需的供应,从以商助军到以...
- 贾志刚
- 文献传递
- 隋朝工程营建之多层次监管法再考察
- 2024年
- 隋代在短期内完成了多项大型工程,在中古史上属于工程营建密集期,惜各项工程运作程式却不见于诸史记载。通过对隋代迁都大兴、开凿漕渠、营建仁寿宫、迁建东京等一系列工程中具体组织过程的钩沉,发现一种暂时可概括为“多层次工程监管法”之运作程式。实际上,隋人多次运用此法来完成各项大型工程,且屡试屡效,一再证明此法在工程组织管理方法堪称良好,能在传统手工为主的时代有效保证工程工期和进度。如果回避滥用民力的道德拷问,钩沉和追溯此类运作程式至少也是一项值得更多关注的学术命题。
- 贾志刚
- 关键词:隋代
- 从征马使一职看中唐以后战马征用
- 中唐以后,随着河西监牧区的陷落,唐朝马政日渐衰微,但更加严峻的边防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军事格局对大量战马愈加依赖。虽然唐玄宗在幸蜀途中诏令各地"应须兵马、甲仗、器械、粮赐等,并于本路自供",提及诸军战马供给的问题,但传统史籍...
- 贾志刚
- 关键词:神策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