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谷彩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第一荣康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性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 3篇急性脑血管
  • 3篇急性脑血管病
  • 3篇梗死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不足
  • 2篇亚低温
  • 2篇皂甙
  • 2篇三七总皂甙
  • 2篇总皂甙
  • 2篇脑出血
  • 2篇局部亚低温
  • 2篇基底

机构

  • 11篇河南第一荣康...

作者

  • 11篇谷彩萍
  • 4篇刘士霞
  • 3篇高寒梅
  • 2篇王桂艳
  • 1篇孙英
  • 1篇郭龙枝
  • 1篇赵伟河
  • 1篇郭靖
  • 1篇宋朝功

传媒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国民政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期酗酒与青年脑梗死被引量:2
2009年
谷彩萍刘士霞
关键词:长期酗酒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老年性疾病发病率
氟桂利嗪治疗儿童偏头痛2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谷彩萍
关键词:偏头痛儿童氟桂利嗪
急性脑血管病超早期防挛缩模式对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谷彩萍王桂艳赵伟河刘士霞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预后
三七总皂甙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在脑出血早期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6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第1、第7、第14、第30天进行血肿、血肿周围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第30天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发病第7天:两组血肿均无改变,治疗组血肿周围有轻度水肿,对照组血肿周围水肿明显;发病第14天:治疗组血肿有所吸收。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缩小,对照组血肿吸收不明显,血肿周围水肿有所缩小;发病第30天:治疗组大部分患者血肿完全吸收,大部分患者血肿周围水肿消失,对照组部分患者血肿完全吸收,部分患者血肿周围水肿消失。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14、第30天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30天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0.6%(P<0.05)。结论三七总皂甙在脑出血早期应用可延迟脑出血后血肿周围水肿的形成,显著缩短水肿的消失时间,并能促进血肿的吸收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谷彩萍宋朝功
关键词:三七总皂甙脑出血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性昏迷11例临床分析
2002年
谷彩萍高寒梅孙英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高渗性昏迷
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组(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及治疗后14d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出血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d、第14d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或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14d后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85.7%)较对照组(67.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14d纤维蛋白原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巴曲酶,且安全、实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谷彩萍高寒梅郭靖
关键词:血塞通巴曲酶脑梗死
吡拉西坦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近期疗效。方法将5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29例,分别使用吡拉西坦及盐酸培他啶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治疗VBI疗效肯定。
谷彩萍刘士霞
关键词:吡拉西坦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局部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在脑出血早期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在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联用组(局部亚低温联用三七总皂甙)、局部亚低温组、三七总皂甙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联用组各时期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第30d显著低于亚低温和三七总皂甙组;联用组的有效率在30d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能显著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谷彩萍王桂艳
关键词:亚低温三七总皂甙脑出血
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46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2 4例 ,对照组 2 2例 ,通过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及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利多卡因治疗VBI性眩晕疗效肯定。
谷彩萍高寒梅谢晓冷
关键词:利多卡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疗效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救治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方法 :分析2 7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脑血管并发MODS的患者死亡率 66 67% ,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与死亡率呈负相关。应激反应是引发MODS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 ,脑干与下丘脑的损害是MODS发生的始动因素。结论 :减轻应激反应 ,控制原发病 ,缓解颅高压 ,恢复脑干功能是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后MODS发生的重要环节 。
谷彩萍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应激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