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燕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预防护理体会
- 2012年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是引起全球性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近年来,ICU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呈增加趋势;多重耐药菌出现的频率增加。
- 周华英谢燕杨芳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普通病房消毒液
- 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324例接受治疗的ICU患者,其中2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产生的效果。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长期卧床、心肺功能衰竭、呼吸未正压机械通气以及镇静和肌松药物的使用(P<0.05)。在对患者实施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之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得到较为显著的改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有很多种因素都会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所以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针对这些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样能够有效防止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 谢燕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方法
- 我市2017年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2月院前急救患者23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发病性别、年龄、病种分布情况、院前急救的季节与时段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主要病种分型:车祸伤676例(28.45%)、外伤448例(18.68%)、急性高原病325例(13.68%);急救时段:除5-8时相对较少外,其他时段人数较高;疾病谱月份:6、7、8月以车祸伤、外伤、急性高原病为主,1、11、12月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全年月份分布:以夏季(6、7、8月)为主。结论通过对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可以科学制定院前急救模式有效提高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 杨芳索朗曲扎朱丽英谢燕
- 关键词:院前急救疾病谱流行病学分析
- 高海拔地区人工气道患者湿热交换器与超声湿化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描述并比较高海拔地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湿热交换器和超声的湿化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7年8-12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人工气道患者231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湿热交换器组125例,在脱机过程中采用湿热交换器进行气道湿化。超声湿化组106例,在脱机过程中采用超声湿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调查脱机24、48、72 h后,患者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气道内的温度以及PaO2、PaCO2情况。结果湿化前、湿化后1 d、湿化后2 d、湿化后3 d,超声湿化组的Ⅰ度痰液比例分别为77.36%(82/106)、80.19%(85/106)、95.28%(101/106)、99.06%(105/106),湿热交换器组分别为99.20%(124/125)、99.20%(124/125)、95.20%(119/125)、72.80%(91/125),2组湿化前、湿化后1 d、湿化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5、24.06、28.75,P<0.01)。湿化后湿热交换器组的PaCO2与超声湿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化后2、3 d湿热交换器组PaO2分别为(92.62±5.76)、(91.34±4.85)mmHg(1 mmHg=0.133 kPa),低于超声湿化组的(97.38±5.55)、(99.16±5.43)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7、11.558,P<0.01)。湿热交换器组新出现的痰痂形成率更高,超声湿化组吸痰次数更高。结论高海拔地区湿热交换器和超声湿化各有优缺点,建议护士把握使用指征,动态评估湿化效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尊柱德吉央宗李真孙建华孙红谢燕郭海凌李奇孙小南
- 关键词:气道管理痰液湿化
- 高海拔地区人工鼻和加温加湿组合装置应用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组合装置在高海拔地区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入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患者225例。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2组,对照组125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人工鼻进行湿化,观察组采用加温加湿组合装置进行湿化。观察2组患者的痰液性状,有无痰痂形成,每日3:00、9:00、15:00、21:00测量环境温度、湿度及气道温度,并取4次测量的平均值,通过血气分析结果记录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水平、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痰液性状在实施湿化前没有差异,实施湿化后第1、2、3天观察组Ⅱ度、Ⅲ度黏痰发生例数分别为13、9、10例,对照组分别为46、48、6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66、25.387、44.100,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在湿化前、湿化第1天都没有明显的差异,第2、3天对照组分别为(50.62 ± 5.84)、(50.78 ± 5.44)mmHg(1 mmHg=0.133 kPa),观察组分别为(47.36 ± 4.85)、(44.38 ± 3.0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5、10.534,P<0.01)。第2、3天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分别为(92.62 ± 5.73)、(91.34 ± 4.82)mmHg,对照组分别为(96.17 ± 3.60)、(95.53 ± 2.96)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7、8.045,P<0.01)。观察组湿化3 d后痰痂形成例数和气道温度分别为41例、(29.89 ± 1.95)℃,对照组分别为7例、(34.79 ±1.8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35,t=-26.031,P<0.01)。结论加温加湿组合装置可以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痰痂形成,有效改善动脉血二氧化碳水平,并且没有增加工作量。
- 李尊柱孙建华德吉央宗李真谢燕孙红柴文昭
- 关键词:气道管理重症患者护理
- 高原神经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神经重症患者起病急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无法自主咳嗽、呼吸,吞咽功能障碍,常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患者气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心肺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氧输送。神经重症患者中枢损伤及意识障碍对气道的影响非常明显,气道不畅所致患者缺氧又明显加重中枢损伤[1]。高原(平均海拔> 4000米)处于缺氧、低压的特殊地域环境,重症患者机体常常处于应激状态,高原环境使患者应激更重,常导致神经重症患者损伤重、颅内压(ICP)增高出现早、血氧饱和度(SaO_(2))低、加之交通不便,院外滞留时间较长,救治难度更大[2]。因此,如何通过精准的护理,探索出高原神经重症患者气道管理的特点,以减少院内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显得尤为迫切,并具有重大意义。
- 谢燕普布卓玛达娃曲吉王小亭李尊柱孟彦玲
- 关键词:继发肺部感染气道管理吞咽功能障碍气道通畅氧输送重症患者
- 糖尿病护理门诊在藏族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影响。方法将到内分泌专科门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均在门诊接受常规诊治与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专科护士一对一教育指导,疗程为期6个月。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及自我管理能力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血糖相关指标FPG(5.97±0.87 mmol/l)、2h PG(8.10±1.50 mmol/l)、Hb A1C(6.85±0.84%)与对照组FPG(7.06±0.76mmol/l)、2h PG(11.04±1.24 mmol/l)、Hb A1C(7.19±0.67%),均具有显著差异差(P<0.05);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实验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82.48±5.48分)及自我行为管理(84.59±5.42分)与对照组(74.48±5.19分)、(77.98±5.01),具有显著差异差(P<0.05);结论开设糖尿病护理门诊能使糖尿病患者实现较好的自我管理,优化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 谢燕仁春梅
- 关键词:护理门诊糖尿病自我管理
- 浅谈高原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护理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高原环境中最小意识状态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在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的基础上,用视觉、听觉、味觉及深浅感觉刺激等方法促进患者的觉醒。结果通过这些措施获得较满意的康复效果。结论充分认识到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及预防并发症是延长高原患者生存期的关键,促进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的保证。
- 谢燕周华英
- 关键词:最小意识状态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