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洪平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重庆市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天文地球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理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篇动力学
  • 8篇分子
  • 7篇势能函数
  • 6篇分析势能函数
  • 5篇动力学研究
  • 5篇反应动力学
  • 3篇基态
  • 3篇分子反应
  • 3篇分子反应动力...
  • 2篇异构体
  • 2篇气中
  • 2篇离子
  • 2篇甲酸
  • 2篇甲酸甲酯
  • 2篇甲酯
  • 2篇二氧化氮
  • 2篇分子动力学
  • 2篇NO
  • 2篇HCN
  • 2篇HF

机构

  • 14篇四川师范学院
  • 5篇四川联合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科技大学
  • 1篇福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重庆石油高等...

作者

  • 18篇谢洪平
  • 10篇朱正和
  • 7篇蒋刚
  • 6篇陈泽琴
  • 5篇杨迎春
  • 4篇谭明亮
  • 4篇吕利刚
  • 2篇郭莉萍
  • 2篇邱体孝
  • 2篇王多才
  • 2篇叶芝祥
  • 1篇蔡铎昌
  • 1篇郭莉萍
  • 1篇江东林
  • 1篇张传飞
  • 1篇傅依备
  • 1篇黄整
  • 1篇张进
  • 1篇陈慧清
  • 1篇李俊篯

传媒

  • 8篇原子与分子物...
  • 7篇四川师范学院...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激光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1
  • 6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5
  • 1篇199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弱结合分子Kr-HF结构与相关效应被引量:17
2000年
采用二阶、三阶Moller Plesset微扰理论方法 (MP2 ,MP3 ) ,组态相互作用方法 (QCISD)在不同的基组下对弱结合分子体系Kr HF进行了abinitio计算 ,得到了Kr HF体系的两个不同的线型平衡几何结构 :Kr HF和Kr FH .对于Kr HF分子 ,在MP2 / 6 3 11++G 水平上得到Kr与HF分子中心的间距为 0 3 7787nm ,离解能为 6 14 80eV ,谐振频率分别为ν1(σ) =4 187 963 8cm-1,ν2 (π) =162 2 95 3cm-1,ν3(σ) =4 1 8689cm-1.并计算得到了这两个分子构型的热力学常量和谐性力常量 .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基组和方法对弱结合分子的影响 .
蒋刚谢洪平谭明亮朱正和
关键词:相互作用电子相关效应
分子离解过程的对称性被引量:1
1995年
通过对分子离解过程的研究,发现离解极限必须符合对称性关联的方向性原则.把这一结论应用于各种离解过程之中,获得了正确的离解通道,并且,应用于NO_2体系,在势能表面上准确地再现了NO_2(X ̄2A_1)平衡结构和ONO( ̄2Ⅱ_u)线性鞍点.
谢洪平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离解极限
大气中分子离子体系的结构、性质和势能函数——CH^+(a^3∑^-),HCO^+(X^1∑^+)和COH^+(X^1∑^+)体系被引量:1
2000年
运用Gaussian 94程序 ,与QCISD/ 6 - 311++G 方法优化了CH+ (a3 ∑ -) ,HCO+ (X1∑ + )和COH+(X1∑ + )的平衡结构和能量 ,计算了CH+ (a3 ∑ -) ,HCO+ (X1∑ + )和COH+ (X1∑+ )的谐性力常数 .利用单点计算的结果以及Murrell-Sorbie函数拟合了激发态分子离子CH+ (a3 ∑ -)的解析势能函数 ,并且确定了该分子离子的光谱常数ωe,ωeχe,Be 和αe 之值 .
谢洪平陈泽琴杨迎春吕利刚
关键词:势能函数激发态
Cu-Mn合成甲酸甲酯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被引量:2
2000年
Cu Mn催化剂对于由合成气一步法合成甲酸甲酯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采用草酸盐胶态共沉淀法 ,相转移法 ,络合物溶液法及快速燃烧法来制备Cu Mn催化剂 用XRD ,BET ,TEM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发现采用这些方法所制得的催化剂达到了纳米超细粒子水平 。
杨迎春叶芝祥王多才谢洪平蔡铎昌
关键词:甲酸甲酯
H(~2S_g)+CN(X^2∑^+)体系的非反应碰撞传能研究
1999年
用Monte_Carlo轨迹法研究了H(2Sg)+CN(X2∑+)体系的非反应碰撞传能方式、变化规律及其与反应过程的竞争能力.得知:在CN(X2∑+)处于振转基态V=0,J=0时,非反应碰撞主要发生T→R传能,次要发生T→V传能;当V=1,J=0时,该碰撞主要发生V→T传能,次要发生V→R传能.当CN(X2∑+)随振动态由V=0→1变化。
谢洪平张静吕利刚邱体孝
关键词:传能分子反应动力学HCNHNC
基态SiC(X^1Σ^+)分子势能函数的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运用Gaussian 94程序 ,由从头计算方法计算了基态SiC(X1Σ+ )分子的平衡结构和离解能 ,利用单点计算的结果 ,采用Murrell Sorbie函数形式 ,拟合出了SiC分子的分析势能函数 ,并计算出SiC分子的光谱常数ωe,ωeχe,Be,αe的值 .
谢洪平陈泽琴张静吕利刚
关键词:分析势能函数分子物理碳化硅材料
合成甲酸甲酯Cu-Mn催化剂的活性组分及活性中心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研究了不同铜锰比 ,不同分解气氛以及催化剂中不同组分的相对活性 .并对不同预处理方法所得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铜锰催化剂的活性源于氧化铜、氧化锰及锰酸铜之间的紧密结合 ,其中锰酸铜物相的存在对反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采用XPS -Auger,XRD及FT -I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发现铜锰催化剂中Cu+ 为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可能性较大 ,与锰的化合物相互作用催化该合成反应的进行 .
杨迎春叶芝祥谢洪平王多才
关键词:合成气甲酸甲酯催化剂活性组分活性中心
SiCO体系的结构和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未考虑电子瞬时相关效应的Hartee Fock(HF)法和组态相互作用法QCISD在 6 - 311++G 基组下对分子体系SiCO进行了abinitio计算 ,得到了SICO体系的两个不同线性平衡结构 :Si-CO、Si-OC和一个角形结构Si-CO ,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结构、能量和力常数 .线性Si-CO结构为该体系的最稳定结构 ;线性Si-CO结构为体系的另一稳定结构 ,属于亚稳态 ,它们均属于C∞V构型且基电子态均为X3 -.角型Si-CO结构可能是线性稳态结构Si-CO和Si-OC结构互变时的一个中间过滤态即鞍点 .
陈泽琴谢洪平张进郭莉萍陈慧清
BrSSCl和SSBrCl相对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2003年
采用量子化学中的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1+G(3df)水平上全优化得到了S_2BrCl分子线型和分叉型2种异构体的平衡结构,同时对可能发生的分子内原子迁移过程的过渡态进行了考察。计算结果表明,从能量角度看,线型的BrSSCl为稳定构型。采用统计热力学及过渡态理论,研究了2种平衡结构之间相互转化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根据计算结果,无论是Cl迁移还是Br迁移,分子内的原子迁移都需要较高的活化能,并且迁移速度较慢。
杨迎春陈文凯陈泽琴谢洪平李俊篯
关键词:异构体密度泛函理论量子化学过渡态理论
NO_2体系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二)被引量:1
1995年
基于多体展式方法所导出的NO2(X2A1)的分析势能函数[1],用准经典的Monte-Carlo轨迹法研究了O(3Pg)+NO(X2II)和N(3Du)+O2(X3∑-g)的原子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指出,反应O(3Pg)+NO(X3II)→NO2(X2A1)的阈能值约为2kcal/mol,而反应N(2Du)+O2(X3∑-g)→NO(X3II)+O(3Pg)是无阈能的。对后者,随初始平动能的增加,反应产物的向前散射减少,在160kcal/mol时达到极小,之后又缓慢增加。
谢洪平朱正和谭明亮
关键词:二氧化氮分子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