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靖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3篇短暂性
  • 3篇短暂性脑缺血
  • 3篇脑缺血
  • 2篇短暂性脑缺血...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加权
  • 2篇弥散加权成像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发作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机构

  • 7篇吉林市中心医...
  • 4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8篇许靖
  • 5篇尤凤华
  • 5篇陈秋惠
  • 1篇张晓军
  • 1篇孙亚娟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横纹肌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致横纹肌损伤的发生情况以及心肌酶反应横纹肌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5例ACO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COP患者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组,根据有无横纹肌损伤的症状和体征(肿胀、疼痛或极度肌无力等)将患者分为显性肌损伤组与隐性肌损伤组,结合心肌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心电图(ECG)、肌钙蛋白I(CTn I)测定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轻、中、重度中毒并发横纹肌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11.1%、24.4%、24.4%,33.3%的ACOP患者并发显性肌损伤。ACOP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学改变,重度与轻、中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程度越重,心肌酶改变越明显,重度中毒组的显性肌损伤发生率与轻度中毒组及中度中毒组的显性肌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2,P>0.05);显性肌损伤组与隐性肌损伤组相比,肌酸激酶(C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CK-MB/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ACOP致横纹肌损伤较为常见。显性肌损伤的发生率与中毒程度无关,与CK活力升高呈正相关,心肌酶的升高更大程度上提示横纹肌的损伤,在反映心肌损伤方面特异性不高。
许靖尤凤华陈秋惠
关键词:职业中毒横纹肌溶解症心肌酶肌酸激酶
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21年
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有很大的病情加重或复发风险,对于不符合取栓适应证的患者应发病后应尽早给予抗栓治疗,目前溶栓与桥接治疗方法关于是否能够在24h内给药尚有争议。血小板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或致残率,减少复发以及减轻复发时严重程度。在标准溶栓治疗后,仍然会存在血管再闭塞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针对24内使用替罗非班进行讨论研究,本文就目前替罗非班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许靖尤凤华
关键词:替罗非班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
表现为反复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发性抗磷脂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9年
抗磷脂综合征是由抗磷脂抗体引起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动脉、静脉血栓,病理性妊娠、血小板减少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本文报道中年起病的以反复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的抗磷脂综合征1例,分析该病的临床资料、神经影像等,讨论可能的机制,并就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及抗磷脂抗体的特征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
张晓军尤凤华许靖
关键词:抗磷脂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抗磷脂抗体脑血管病
有机磷酸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organophosphorus compounds,OP)用途广泛,可被用作有机磷杀虫剂、石油添加剂、塑料改性剂、润滑剂、抗氧化剂和阻燃剂,它可以通过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吸收,其脂溶性使其易于侵入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
许靖陈秋惠孙亚娟
关键词:有机磷酸酯迟发性神经病
伴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1
2017年
脑梗死出血性转化(HT)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约为8.5%-30%,其中有症状的约1.5%~5%。大多数HT无症状,10%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因为HT神经功能恶化㈦,预测HT对于评估预后、
许靖尤凤华
关键词:出血性转化脑微出血神经功能恶化常见并发症溶栓治疗无症状
弥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风险的评估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Fisher提出至今几经变革,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人们对TIA认识的不断深入,基于“时间和临床”的传统定义受到了诸多质疑。
许靖陈秋惠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弥散加权成像发作后FISHER
TIA与TIA形式的脑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TIA及TIA形式的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探索其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初步诊断为TIA并在症状首发后24 h内行常规MRI及DWI检查的患者,发病1周内行颈部动脉血管彩超、TCD。记录发病后7 d内的临床转归。根据DWI结果分为DWI+组及DWI-组,确定DWI阳性率。比较DWI+组及DWI-组临床特征差别。分析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性质、数量及颅内外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结果DWI阳性率为36.1%。DWI阳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P=0.03),与颈部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目相关(P=0.04),TIA症状首发后7 d内,30.0%DWI+组患者TIA症状反复发作或表现为临床症状持续存在,高于DWI-组(22.6%)。结论临床表现为TIA的病例大于1/3急性期已经形成了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越多,DWI阳性的可能性越大,DWI+的患者7 d内更易进展。
许靖陈秋惠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弥散加权成像
抗血小板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抗血小板治疗(APT)能够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的病死率或致残率,减少复发以及减轻复发时严重程度[1~3]。随着新型抗栓药的问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也迎来了新的曙光。2015年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指南更新,以及随后的DAWN(DWI or CTP Assessmment with Clinical Mismatch in the Triage of Wake-Up and Late Presenting Strokes Undergoing Neurointervention with Trevo)和DEFUSE-3(The Endovascular Therapy Following Imaging Evaluation for Ischemic Stroke)的研究,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随之而来的早期抗栓药的应用时机、品种的选择等问题成了新的挑战,本文就目前抗栓药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许靖尤凤华陈秋惠
关键词:抗血小板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