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秀云 作品数:8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文化科学 艺术 语言文字 更多>>
谁捅了马蜂窝——《千禧年》系列推理悬疑小说 2011年 尽管推理悬疑小说已经屡见不鲜,但能像《干禧年》这样产生轰动效应的系列却并不多见。作者为瑞典作家斯蒂格·拉森(Stieg Larsson,1954~2004)。他于2001年开始创作该系列,到2004年共完成了《龙文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的女孩》(The Girl Who Played with Fire)和《捅马蜂窝的女孩》(The Girl Who Kicked the Hornets’ Nest)等三部作品。 许秀云关键词:小说 轰动效应 WHO 女孩 语义方阵与两种文化——读《我们的生命只是借给我们的》 2018年 主要借助格雷马斯的语义方阵分析英国当代女作家佩·菲茨杰拉德的短篇《我们的生命只是借给我们的》中存在的人物关系和叙事线索,旨在阐明其中提及的"西方与原住民"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从其中主要人物的身份、种族、文化以及权力关系等各方面入手,揭示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和单向流动现象。 周青 许秀云 卢伟关键词:语义方阵 文化 《挪威的森林》:从文本到电影语言的解读 2014年 小说《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不但在日本引起轰动,也引发了世界性的村上春树效应。越南导演陈英雄将其改编,并拍成了电影。电影的故事情节起伏并不太大,人物也不复杂,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借一个年轻人渡边的世界,去诠释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的年轻人的生活。然而,收视情况却异常地失败,甚至引起了读者的反感。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联系陈英雄电影化处理的,关于作者村上春树的文学语言特色,以及主题特色问题,研究探讨《挪威的森林》文本到电影中语言。 许秀云关键词:《挪威的森林》 文本 电影 语言 略论近代欧美留学热潮与英语教育精英化 2013年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从意识领域控制中国,主动接受大量的中国留学生,从而引发了近代第一次的欧美留学热潮,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 许秀云关键词:留学热潮 英语教育 初中生网络行为调查及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2 2004年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工具之一.网络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尤其在青少年学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本论文通过对初中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了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伦理道德观,真正提高信息素养. 许秀云关键词:初中生 信息技术教学 伦理道德教育 语言文体学视角下对弥尔顿与苏轼悼亡诗词的对比研究 2014年 在许多诗歌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了爱情和死亡两个永恒的主题,对于悼亡诗歌来讲无疑是将这两种主要的诗歌主题和元素融合在了一起。弥尔顿和苏轼的悼亡诗词之间有诸多十分有趣的可供对比研究的元素,通过对弥尔顿和苏轼悼亡诗词之间的对比研究,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分别深入了解弥尔顿和苏轼在悼亡诗词上的倾向和表现,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悼亡诗词这一独特的诗歌题材。 许秀云关键词:悼亡诗 弥尔顿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兴盛与没落 2012年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作为20世纪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上的重要现象,思想上公然摒弃理性主义转向非理性,在艺术手法上强调反传统与创新性。它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西方文学在文学观念、创作方法、表现技巧上的重大突破和反叛。这种反叛,表现在思想内容上,即作品所表现的人的异化感、荒诞感和孤独感、恐惧感、失落感;表现在艺术形式上,即象征、荒诞、意识流手法的广泛使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以牺牲理性为代价,使现代主义真实观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走上反现实、反文学的极端。 许秀云关键词:反叛 非理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