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庆才
- 作品数:14 被引量:1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湖南省农科院院长基金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早稻新品种湘早籼43号
- 詹庆才何登骥朱克永李召华陈祖武曾曙珍
- 湘早籼43号是由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利用分子育种技术选育的高产早籼新品系。该品系于2002年参加省预备试验,2003年及2004年参加省区试,区试结果建议报审。主要特征特性丰产: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87.05kg。比对照增产1...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稻
- 利用SSR分析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交配系统被引量:4
- 2010年
- 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了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参数,旨在了解其居群交配系统,为有效原位保护、异位保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166~0.6075),居群间分化明显(Fst=0.4220)。广东高州大岭居群和广东高州朋山居群有过剩的杂合子(F<0),而另外4个居群有过剩的纯合体(F>0)。普通野生稻6个取样居群交配系统为混合交配类型,居群之间的异交率相差较大(多位点异交率变幅为15.1%~41.8%,单位点异交率变幅为10.1%~28.5%)。6个居群的多位点异交率都高于单位点异交率,而且位点亲本相关度比较大,说明居群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同时,各居群单位点相关度与多位点相关度差值较大,表明居群内存在亚结构。还讨论了进一步改善普通野生稻原位和异位保护的措施。
- 李小湘刘勇段永红王淑红詹庆才孙桂华高立志
-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交配系统简单重复序列
- 苦瓜功能稻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及精米营养品质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针对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苦瓜DNA的籼稻子代D9和受体RT,采用IlluminaHiSeq^(TM)平台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了精米的基本营养成分、总皂苷成分以及膨胀势和米饭的食味品质。结果表明:苦瓜的部分DNA片段被整合进了受体水稻的DNA中,使生理活性成分总皂苷含量显著提高;苦瓜基因对水稻的营养成分有改善作用,使脂肪含量增加,膳食纤维与灰分的含量有所减少。
- 袁洁何登骥何加太詹庆才周昆何艳阳永建魏颖娟陶湘林唐汉军
- 关键词:籼稻苦瓜花粉管通道法碱基序列营养品质
-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综合报告被引量:4
- 2002年
- 回顾了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历程、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绩 ,并提出了 2 1世纪初始 10a研究重点应放在水稻分子连锁遗传图谱构建、水稻转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种子纯度及外源DNA导入等方面。
- 邓文蔡立湘彭新德詹庆才何登骥
- 关键词:农业生物技术水稻分子标记
- 阴雨对早稻开花及受精结实的影响被引量:24
- 1995年
- 利用人工模拟阴雨条件在抽穗扬花期对491个早稻品种进行了试验,并在自然阴雨条件下观察了39个品种的表现。在阴雨条件下,水稻开花率、受精率和结实率均明显降低。降雨主要造成开花率和受精率的大幅度下降,遮荫则使退化颖花和批粒增加。相同处理的不同品种之间差异很大,其中以闭花受精品种类型对阴雨适应性最强。并将水稻品种对阴雨的适应性分为5种类型。
- 张玉烛张桂和朱国奇邓启云詹庆才
- 关键词:适应性阴雨开花早稻
- 杜仲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被引量:31
- 1994年
- 在附加不同浓度NAA,6—BA的MS培养基上对杜仲的下胚轴和子叶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并获得两类不同的愈伤组织,一类是白色的结构松散的非胚性愈伤组织,虽然能继代培养,但在附加较高浓度的6─BA的MS培养基上都不能再生植株;另一类是黄绿色的结构紧密的有颗粒状突起的胚性愈伤组织.在附加适量的6—BA的MS培养基上能较容易再生小植株。实验表明,杜仲的下胚轴和子叶在附加1.0mg/LNAA和1.0mg/L6—BA的MS培养基上能100%诱导成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在附加0.5mg/LNAA和2.5mg/L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植株再生频率高达92%;小植株转移到附加1.5mg/L的IBA的1/2MS培养基上,15d左右长出较粗的根。
- 王秀松胡东波詹庆才
- 关键词:愈伤组织植株再生
- 水稻苗期耐冷性QTLs的分子定位被引量:44
- 2003年
- 进行耐冷性数量性状(QTLs)的精细定位,可为水稻耐冷性分子育种提供条件.以籼稻品种二九青和粳稻品种Yukihikari杂交后自交8代得到的79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用89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用4种低温处理21d的幼苗高度作为耐冷性指标,对RIL群体进行了耐冷性分析.4种温度条件下共定位了10个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其中2个QTLs在4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检测到,1个QTL在三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6个QTLs在2种环境条件下能检测到,而1个QTLs却只能在1种环境条件下检测到.10个QTLs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从4.85%到22.47%.位于第1染色体上的RM104和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RM160位点,在4种环境下都能稳定表达,是对环境条件相对稳定的QTLs,可作为苗期耐冷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依据.
- 詹庆才曾曙珍熊伏星齐藤浩二加藤明
- 关键词:水稻苗期耐冷性微卫星标记QTL分析
- 外源DNA直接导入水稻的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外源DNA直接导入水稻的研究詹庆才,刘志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室)利用开花植物授粉后形成的花粉管通道来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进而实现某些目的基因转移的技术,自七十年代由周光宇先生提出后,相继在多种作物上进行了实验研...
- 詹庆才刘志刚
- 关键词:水稻外源DNA导入育种
- 水稻孕穗期茎注射野生稻DNA变异株系的RAPD分析被引量:29
- 2000年
- 利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是培育超高产栽培稻 ( Oryza sativa L,2 n=2 4 AA染色体组型 )的主要技术路线之一。本研究通过穗茎注射法将小粒野生稻 O.minuta( 2 n =4 x=4 8,BBCC染色体组型 )总DNA导入杂交稻当家亲本 V2 0 B,获得了变异株的 3个高世代株系 ;用 RAPD方法对上述 3个株系、供、受体及对照品种明恢 63共 6个材料进行了多态性研究分析。所用 83个 Operon引物均在小粒野生稻与V2 0 B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 ,二者相似系数仅为 2 6.7% ,而明恢 63与 V2 0 B二者的相似系数达 90 .5%。83个引物中有 15个引物在变异株第 7代株系 97C- 77与受体 V2 0 B间扩增出的产物存在差异 ,差异带共有 2 6条 ,占 83个引物在 V2 0 B中扩增出的带数 397的 6.6%。其中 OPB- 18、OPD- 0 3、OPE- 0 9、OPE- 18、OPG- 10及 OPG- 11等 6个引物在 97C- 77中各扩增出 1条只在供体中存在而在受体中不存在的特异带。 2 6条差异带中的 2 4条在共第 3代祖先的第 9代 2个株系 98C- 10 7、 98C- 165与 97C- 77间无差异。因此 ,绝大多数 DNA水平上的变异可能从第 3代起稳定遗传 ;研究结果从 DNA水平证明 ,变异株系中导入了野生稻 DNA,导入野生稻
- 赵炳然贾建航阳和华李传友詹庆才王斌周坤炉袁隆平
- 关键词:栽培稻野生稻水稻变异株系RAPD
- 利用分子标记进行水稻苗期耐冷性相关性状的QTLs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用二九青和Yukihikari杂交后再经 8代自交得到的 79个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为材料 ,构建了包含 89个微卫星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以低温下缺绿、枯萎死苗为指标对水稻苗期耐冷性数量性状位点 (QTLs)进行了定位。在 1 7℃ ,1 8℃和 1 5~ 2 0℃ 3种不同低温处理情况下 ,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 ,共定位了 1 1个QTLs ,它们分别位于染色体 1 ( 2个 ) ,2 ( 2个 ) ,3,5 ,6 ,7,8,9,1 2上 ;其中 3个QTLs在 3种环境中都能检测到 ,1个QTL在 2种环境中检测到 ,而其余 7个QTLs只能在 1种环境中检测到 ;1 1个QTLs各自引起的表型变异为 5 .6 8%~ 2 7.42 %。以枯萎死苗作为指标共定位了 5个QTLs,分别位于染色体 3,4,7,8,1 1上 ,各QTL控制的表型变异范围为 7.6 5 %~ 49.34 %;其中位于染色体 1 1上的RM2 2 4位点引起的表型变异达 49.34 %,是一个主效QTL。缺绿和枯萎死苗都是不耐冷品种受低温影响的表现 ,但从分子图谱定位的结果看 ,它们是由不同的基因位点控制的 ,没有连锁遗传关系。由此推断 。
- 詹庆才朱克永陈祖武曾曙珍
- 关键词:水稻苗期耐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