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智颖

作品数:26 被引量:116H指数:7
供职机构: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血管
  • 8篇动脉
  • 7篇血管成像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5篇成像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血管造影术
  • 4篇造影术
  • 4篇肾动脉
  • 4篇静脉
  • 4篇供血
  • 4篇供血动脉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综合征
  • 3篇淤血
  • 3篇体层摄影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盆腔
  • 3篇肿瘤

机构

  • 14篇广州医学院
  • 8篇佛山市南海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3篇覃智颖
  • 22篇张应和
  • 16篇潘小舟
  • 11篇岑贤友
  • 10篇梁晓芬
  • 9篇顾瑞基
  • 8篇范真真
  • 3篇苏敏仪
  • 3篇甘艺平
  • 3篇罗东
  • 3篇梁晓芬
  • 2篇张艳雯
  • 2篇杨志权
  • 2篇李杜
  • 1篇范召应
  • 1篇余强国
  • 1篇罗东
  • 1篇彭炜
  • 1篇胡伟民
  • 1篇赵殿才

传媒

  • 6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国CT和M...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检验医学
  • 1篇功能与分子医...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对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单侧梗阻性重度肾积水、IVU检查不显影、对侧肾显影正常的患者38例,无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病及泌尿系感染或结核,除外肾占位性病变、肾囊肿、肾炎或慢性肾病且总肾功能正常,行MSCT灌注扫描,梗阻解除后6个月行MSCT灌注扫描和IVU检查,测量积水肾与对侧肾皮质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值。根据术后IVU检查结果分为显影(22例)和不显影(16例)组,统计学比较2组手术前后积水肾的BF和BV值。结果显影组梗阻解除前后MSCT检查积水肾皮质BF分别为(361.6±109.7)和(561.14-165.4)ml/(100g·min),BV值分别为(24.1±10.2)、(35.9±11.3)ml/100g,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2.34,P值〈0.01和0.05)。不显影组梗阻解除前后积水肾皮质BF分别为(39.1±22.5)和(38.7±15.4)ml/(100g·min),BV值分别为(8.7±4.4)、(10.3±4.9)ml/100g,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间手术前后BF、B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09、4.15,P值均〈0.01)。结论MSCT灌注成像在预测IVU不显影的单侧梗阻性积水肾肾功能可复性中具有一定价值。
甘艺平余强国岑贤友潘小舟孙伟桂范召应宋小松肖玮琳吴燊荣费西平覃智颖
关键词:灌流肾积水
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的MSCTA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术前经多层螺旋CT检查并术后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患者32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肿瘤供血动脉重建,研究其血供特点。结果32例子宫肌瘤均可显示其供血动脉,显影率100%,表现为双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或一侧子宫动脉供血为主型;4例显示双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2例显示一侧卵巢动脉参与供血。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巨大子宫肌瘤供血动脉及侧支循环,能作为判断肿瘤起源的依据及为制定手术切除方案或栓塞介入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覃智颖张应和范真真苏敏仪梁晓芬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卵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睾丸动脉起源变异的MSCTA表现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睾丸动脉(TA)起源变异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为睾丸病变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腹部及盆腔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正常成年男性250例,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TA异位开口的发生率、起始血管及部位。结果:250例TA中共223例双侧TA显影,显影率89.2%(223/250),19.3%(43/223)异位开口。一侧开口异常41例,其中6.3%(14/223)异位开口于肾主动脉或分支,5.4%(12/223)异位开口于肾副动脉或分支,4.0%(9/223)异位开口于肾动脉水平上方腹主动脉前外侧壁,2.7%(6/223)异位开口于肠系膜下动脉水平下方腹主动脉前外侧壁;1例双侧开口异常,均开口于肾主动脉或分支;另1例右侧双支动脉供血。结论:采用VR AV最能清楚、准确、直观地显示TA的起源变异情况。
潘小舟刘明山张应和覃智颖梁晓芬
关键词:睾丸血管疾病血管造影术
腰椎间盘脱出并肉芽组织增生的MRI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MRI对椎间盘脱出并肉芽组织增生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T2WI示脱出髓核周围和其内高信号影27例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分析其表现及特点。结果 27例共30个腰椎间盘脱出,脱出髓核与硬脊膜分界模糊9个,部分分界清楚21个,增强扫描髓核周围线样强化6个,带状强化24个,17个与患侧神经根粘连。6个脱出髓核内信号稍减低,8个信号稍增高,5个明显增高,11个呈等信号,增强扫描髓核无强化26个,斑片状强化4个。结论 MRI能准确诊断腰椎间盘脱出及肉芽组织增生。
彭炜胡伟民张应和平国兴彭继红潘小舟覃智颖
关键词:腰椎问盘突出症高信号区肉芽组织
多排螺旋CT对副肾动脉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测定肾脏体积和主肾动脉(mRA)直径,并判断副肾动脉(aRA)存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5月在我科行腹部CT增强扫描患者共68例。根据有无aRA分为两组,比较肾脏体积和mRA直径,同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136个肾脏中,42个肾脏存在aRA,约占30.88%。有aRA和无aRA两组间肾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RA直径前者小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A直径与aRA直径具有负性相关(r=-0.0658,P=0.0000)。当mRA直径取5.32 mm,判断aRA存在与否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7.7%和95.2%。结论 CT测量mRA直径可作为判断aRA存在准确可靠的间接指标。
罗东张应和覃智颖顾瑞基李杜张艳雯杨志权黄汉培
关键词:螺旋CT肾脏体积肾动脉副肾动脉
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肾上腺肿瘤患者27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显示右肾上腺动脉(AA)供血肿瘤,评价其在定位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7例右肾上腺肿瘤最大径5.2cm~11.5cm,平均7.3cm,原发性肿瘤21例,转移性肿瘤6例,均不同程度突入肝脏右叶。AV重建显示25例肿瘤由右侧AA供血,显影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92.6%(25/27)。结论 MSCTA通过显示AA供血肿瘤,能准确进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
张应和岑贤友甘艺平覃智颖潘小舟费西平梁晓芬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盆腔淤血综合征右侧卵巢静脉动脉期显影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盆腔淤血综合征(PCS)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时右侧卵巢静脉(ROV)动脉期显影的意义。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且行MSCTA检查的43例PCS患者,采用容积再现血管生长、最大密度投影进行血管重建,分析ROV动脉期显影与汇入部位、左侧卵巢静脉(LOV)、盆腔引流静脉动脉期显影的关系。结果 ROV动脉期显影43例中,21例(48.8%)ROV作为PCS引流静脉,17例(81.0%)ROV汇入下腔静脉。19例(44.2%)ROV参与PCS的形成,ROV均开口于右肾静脉主干。3例(7.0%)为右肾静脉源性PCS,2例ROV开口于右肾静脉主干,1例开口于右肾静脉分支。结论根据双侧卵巢静脉及盆腔静脉显影情况,可以判断ROV作为PCS的引流静脉、参与或形成PCS。
张应和覃智颖潘小舟罗东梁晓芬
关键词:盆腔瘀血综合征卵巢血管造影术
非对比剂增强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非对比剂增强MR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疑诊肾动脉狭窄患者,行多普勒超声(DUS)、多排螺旋CTA(MSCTA)及非对比剂增强MRA检查,评价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DUS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明显低于MSCTA及非对比剂增强MRA,后两者诊断的一致性很高。结论 DUS、MSCTA及非对比剂增强MRA均能诊断肾动脉狭窄,非对比剂增强MRA敏感性及准确性很高,且更安全,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法。
覃智颖张树勋苏敏仪梁晓芬罗东顾瑞基张应和
关键词:肾动脉狭窄磁共振血管成像
外生性肝细胞肝癌的MSCTA诊断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肿瘤定位及周围器官侵犯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例25个EHCC最大径6.5~17.5cm,平均10.8cm。肿瘤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处,基底连接23处,起源于肝右叶及尾状叶者(12个)由肝右动脉分支供血,左叶者(11个)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MSCTA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5/25)。肿瘤侵犯周围器官4例5处,MSCTA仅显示3处侧支供血动脉。结论:MSCTA通过显示EHCC供血动脉,能准确进行定位诊断,对判断周围器官的侵犯亦有较高的价值。
张应和潘小舟费西平覃智颖徐新超靳仓正谭婉嫦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造影术
胃十二指肠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Ⅰ型为起源变异,Ⅱ型为分支变异(IIa型为正常起源于GDA的分支发自其他动脉,Ⅱb型为正常起自其他动脉的分支发自GDA,Ⅱc型为上述2型分支变异的混合表现),Ⅲ型为同时存在GDA起源及分支变异,分析各型的表现及发生率。结果 1810例患者中,GDA变异62例,总的发生率3.43%(62/1810),Ⅰ型10例,发生率0.55%(10/1810);Ⅱ型49例,发生率2.71%(49/1810),其中,Ⅱa型8例,发生率0.44%(8/1810),Ⅱb型28例,发生率1.55%(28/1810);Ⅱc型13例,发生率0.72%(13/1810)。胰横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0.44%(8/1810),替代和(或)副右肝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1.5%(27/1810),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替代或副肝右动脉的发生率1.0%(18/1810)。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GDA解剖及变异,准确进行分型。
罗东张应和范真真潘小舟覃智颖岑贤友费西平李杜顾瑞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