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紫刚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预测指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建立一个用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诊断准确率的综合性血管痉挛预测指数(VPI)。方法选取71例确诊为aSA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后72h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率、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CVS发生,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管痉挛的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得出VPI。结果 21例(296%)发生CVS。MCAV>120cm/s,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0.3%。Lindegaard率>3.0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17%。VI>3.5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4.5%。以CT Fisher分级、MCAV、VI为危险因素得出的VPI诊断CVS准确率为94.4%。结论 VPI与以往单独的预测因素比较,能显著提高诊断CVS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医师用来评估aSAH之后患者发生CVS的有用工具。
- 俞学斌金国良吴承龙孙新芳邵劲松袁紫刚鲍武乔
- 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1、2、3周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MBI)、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HAMD评分分别为(22.52±1.87)分、(15.16±2.62)分、(10.24±1.78)分,均低于对照组[(24.16±2.64)分、(19.22±2.97)分、(15.34±2.13)分,均P<0.05]。2组患者MBI及SS-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MBI及SS-QOL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康复依从性为96.7%(58/60),优于对照组的83.3%(50/60),P<0.05。结论 生物波穴位刺激联合中医情志护理可有效减轻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依从性。
- 毛亚娣孙剑虹刘蓝冰马兰相松飞黄春敏袁紫刚
-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脑卒中后抑郁日常生活能力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标记物的筛选和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标志物与预后的关系。方法1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入研究,记录年龄,GCS评分,瞳孔和头颅CT的Rotterdam评分;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肽素(Copep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浓度;预后指标:外伤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血清S100B(Z=7.87;P<0.01)和NSE(Z=7.37;P<0.01)浓度与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有关,分类和回归树分析显示以S100B、瞳孔情况、肺栓塞、NSE和CRP预测因子建立的树状预测模型,预测预后的总准确率达87%。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B和NSE水平与预后相关,与临床指标结合可准确预测预后。
- 王建莉冯一金国良袁紫刚杨飞英张华亮张小兵包庆泉韦明珠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与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 [研究背景]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在原有血管床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微血管系统的过程,它在胚胎发育、女性生殖、组织修复、炎症病变和肿瘤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血管生成的过程包括血管基底膜的分解,内皮细胞的增...
- 袁紫刚
- 关键词:PTENAKT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
- 文献传递
- 轻型颅脑损伤的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1072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进入前瞻性研究,记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受伤方式、受伤后症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score,GCS评分)、实验室数据和头颅CT表现等,随访记录外伤后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 Extended,GOSE评分)为预后指标。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年龄(t=8.65,P〈0.01)、文化程度(Z=14.05,P〈0.01)、受伤方式(χ~2=32.43,P〈0.01)、Rotterdam CT评分(Z=44.02,P〈0.01)、GCS评分(Z=129.87,P〈0.01)、创伤后头痛(χ~2=2.78,P〈0.01)、创伤后遗忘(χ~2=6.62,P=0.01)、创伤后意识丧失(χ~2=17.72,P〈0.01)和创伤后癫痫(χ~2=12.35,P〈0.01)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致伤原因、创伤后意识丧失、创伤后癫痫、GCS评分和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轻型颅脑损伤通常预后良好,但高龄、低文化程度、暴力击打伤、意识丧失、癫痫、低GCS评分和高Rotterdam CT评分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 王建莉袁紫刚俞学斌李锦泉裘天仑金国良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颅脑损伤后综合征预后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71例确诊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72小时之内行TCD,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比值、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并同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WBC),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例(29.6%)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WBC)、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与是否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明显相关;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有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进入方程。可见对于诊断症状性血管痉挛,最好的多变量模型是选用CT Fisher分级,MCA流速,痉挛指数为变量。结论 MCAV、Lindegarrd率、VI、WBC计数、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6个因素是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 俞学斌金国良袁紫刚鲍武乔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经颅多普勒超声
- PI3K/AKT/PTEN信号途径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 2017年
- 目的研究AKT、VEGF和PTEN蛋白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免疫组化表达,探讨PI3K/AKT/PTEN信号途径与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5例脑动静脉畸形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AKT(pan)、p-AKT(ser473)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TEN、AKT(pan)和VEGF在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皮细胞中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91.43%和80.00%,而在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40.00%和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而p-AKT(ser473)在脑动静脉畸形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43%和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PTEN的高表达可能在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生成中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它明显抑制了PI3K/AKT的信号途径,却仍旧表达了高水平的VEGF,推测PTEN不是通过PI3K/AKT的信号途径调控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生成。
- 袁紫刚王建莉金国良张建民
- 关键词: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PTEN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预后分析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大的相关因素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291例,其中56例因缺乏头颅CT数据等情况不纳入分析,最终研究对象为235例)进行随访观察,收集记录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术前情况(GCS评分,瞳孔状态,实验室检查和头颅CT数据)、术后血肿增加量、预后(GOS评分)指标,比较血肿增大组与血肿未增大组各参数差异(视数据特性进行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同时采用分类和回归树预测血肿是否增大,并进行Rotterdam CT评分与GOS相关性分析.结果 235例患者中血肿增大组120例,血肿未增大组115例,组间比较显示,年龄(t=2.034,p=0.043)、首次Rotterdam CT评分(Z=4.838,P<0.01)、GCS评分(Z =4.440,P<0.01)、瞳孔状态(Z=3.235,P=0.001)、外伤到开颅时间(Z=3.874,P<0.01)、血糖值(Z=3.880,P<0.01)和疝出幅度(Z=2.529,P=0.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类和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最初头颅CT的Rotterdam评分、血糖值和外伤到开颅间隔时间是强有力的预测因子,年龄和骨瓣大小也对挫伤性脑出血是否增大产生有意义的影响,分类和回归树预测准确率为83.3%;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Rotterdam CT评分与GOS呈负相关(r=-0.333,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血糖值和外伤到开颅间隔时间可以预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挫伤出血增大的风险;Rotterdam CT评分与预后密切相关.
- 王建莉金国良袁紫刚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ROTTERDAMCT评分去骨瓣减压术
- 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评分与术后挫伤性脑出血扩大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Rotterdam头颅CT评分与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扩大的关系,明确挫伤性脑出血增加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12例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入研究,记录年龄,GCS评分,瞳孔,实验室检查和最初的、术前最近的、术后首次的头颅CT数据。预后指标:外伤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最初头颅CT的Rotterdam评分与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挫伤性脑出血是否扩大及血肿增加量相关。Rotterdam评分与死亡率和预后相关。去骨瓣减压术后挫伤性脑出血增加量与死亡率和预后相关。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最初的Rotterdam头颅CT评分可以预测去骨瓣减压术后脑挫伤出血扩大的风险,且与预后相关。
- 王建莉金国良俞学斌袁紫刚李锦泉裘天仑代荣晓韦明珠
-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
- 癫痫与锥体外系反应(附病例报告,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正>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症状性癫痫在神经外科领域经常遇到,而锥体外系症状易被神经外科医生忽略和误诊。本文报告一例脑室腹腔(VP)分流管去除术后应用止吐药物引发的锥体外系反应,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文中介绍一例因注射胃...
- 金国良袁紫刚
- 关键词:锥体外系反应抗癫痫药物病例报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