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中华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先天性巨结肠
  • 2篇结肠
  • 2篇巨结肠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皮下坏...
  • 1篇以家庭为中心
  • 1篇艺术
  • 1篇置换术
  • 1篇术后
  • 1篇术后护理
  • 1篇皮下
  • 1篇皮下坏疽
  • 1篇偏瘫
  • 1篇人工关节
  • 1篇人工关节置换
  • 1篇人工关节置换...
  • 1篇外科

机构

  • 5篇桂林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蒋中华
  • 3篇曾庆玲
  • 3篇闫秀兰
  • 2篇唐琳
  • 1篇赵芳
  • 1篇阳景荣
  • 1篇彭艳红
  • 1篇欧阳群

传媒

  • 1篇华夏医学
  • 1篇护理研究(下...
  • 1篇全科护理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为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为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的效果。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4例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患儿。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创面愈合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愈合的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1,P=0.002)。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护后其创口的愈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新生儿皮下坏疽患者采用辐射保暖台暴露法与局部喷药法进行护理可加快其康复的速度,提高其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蒋中华
关键词:新生儿皮下坏疽暴露疗法硫酸阿米卡星贝复济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偏瘫侧股骨颈骨折的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彭艳红闫秀兰曾庆玲蒋中华
关键词:偏瘫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
护患沟通艺术应用于小儿外科护理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对护患沟通艺术应用于小儿外科护理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患儿70例,以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与患儿之间的互动,对比两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S焦虑自量表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患沟通艺术应用于小儿外科护理中可提升整体满意度,缓解患儿家属焦虑情况,值得临床应用.
蒋中华
关键词:沟通艺术儿科护理满意度
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提高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先天性巨结肠症又叫赫希施普龙病,病理基础为远端乙状结肠和直肠肌间神经节细胞缺乏或发育障碍,故临床上也称为"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本病如不及时积极治疗,有20%30%的患儿在新生儿期并发小肠结肠炎,病情严重的患儿常常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1-2]。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闫秀兰唐琳曾庆玲蒋中华欧阳群
关键词: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巨结肠
临床护理路径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5年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6年引入我国~[1,2],是目前较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模式,它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先天性巨结肠又称赫希施普龙(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儿外科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闫秀兰曾庆玲蒋中华赵芳阳景荣唐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先天性巨结肠术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