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仰增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小梁
  • 5篇青光
  • 5篇青光眼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小梁切除
  • 4篇小梁切除术
  • 2篇代谢
  • 2篇手术
  • 2篇丝裂霉
  • 2篇丝裂霉素
  • 2篇丝裂霉素C
  • 2篇小梁手术
  • 2篇开角型
  • 2篇开角型青光眼
  • 2篇抗代谢药
  • 2篇抗代谢药物
  • 1篇羊膜
  • 1篇羊膜植入
  • 1篇原发性

机构

  • 6篇河南省眼科研...

作者

  • 6篇董仰增
  • 4篇杨国华
  • 3篇余晓临
  • 3篇陈静琪
  • 2篇李润婷
  • 2篇种平
  • 1篇万光明
  • 1篇张晓玮
  • 1篇吴众
  • 1篇王翔
  • 1篇周炜
  • 1篇庞辰久

传媒

  • 4篇眼科研究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黏弹性物质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2001年
目的对黏弹性物质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35例(166眼)随机分成1组(83眼)单纯行小梁切除术,Ⅱ组(83眼)行小梁切除术并前房内及结膜瓣下注入2%甲基纤维素。结果两组术后早期前房深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无明显提高(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前房内注入黏弹性物质不能有效地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结膜瓣下注入黏弹性物质也无助于有效滤过泡的形成。
吴众杨国华董仰增王翔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中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临床观察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对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71例(80眼)首次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可拆除缝线组35例(40眼),术中应用双臂一体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照组36例(40眼)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可拆除缝线组7.5%(3眼),对照组27.5%(11眼)(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5%(P>0.05),但可拆除缝线组术后眼压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该技术能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灵活地控制滤过量,明显减少了术后因滤过强所致的浅前房。
余晓临杨国华代维芳陈静琪董仰增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拆除缝线
抗代谢药物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被引量:9
1997年
为了探讨抗代谢药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对50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40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MMC组手术成功率86%;5-Fu组成功率82.5%。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率,MMC组16%;5-Fu组10%。结果表明,上述药物能明显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化,但不能减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男性、青少年性青光眼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发生率较高。
余晓临杨国华陈静琪董仰增万光明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抗代谢药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3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前房、滤过泡、眼内反应、眼压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12个月。结果 眼压:术后5~7天7眼在3.96~7.10mmHg,其余太低测不出;术后1、3、6和12个月平均服压分别为(12.34±3.81)、(14.68±3.73)、(15.75±4.14)和(17.13±6.15)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值分别为16.08、14.89、13.83和10.24,P均<0.01)。随访期间6眼眼压>21mmHg,经术区激光周边虹膜成型或房角穿刺4眼恢复正常。术后早期全部可见滤过泡隆起,随访末期77.1%可见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有小梁-后弹力膜穿孔、术区虹膜前粘连及小梁-后弹力膜纤维增生增厚。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种平董仰增李润婷庞辰久
关键词: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丝裂霉素C开角型青光眼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代谢药物促滤泡形成的临床研究
2000年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代谢药物促滤泡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 45 0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实施小梁切除术 ,手术分为 3组 ,A组采用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缝线可拆除技术 ,并在术中使用沾有 0 5mg/ml的丝裂霉素C(MMC)液棉片处理巩膜切口 ,B组和C组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后B组结膜下注射 5 Fu ,C组不用抗代谢药物 ,仅做常规处理。结果 :术后 3 88只眼随访 6~ 3 0个月 ,A组的成功率从 86%降至 65 % ,B组从 83 %降至60 % ,C组 6~ 2 4个月的成功率从 5 8%降至 2 6% ,明显低于使用抗代谢药物组 (P <0 .0 5 ) ,A组的术后并发症较B组少。结论 :抗代谢药物 5 Fu和MMC均能明显抑制滤过区瘢痕形成 ,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MMC的效果较 5 Fu更好 。
余晓临周炜杨国华张晓玮陈静琪董仰增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5-FU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评价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6例(16眼)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滤过泡、眼内反应及视力等情况。随访6~24个月。结果 术后1、3、6、12和24个月的眼压(单位:mmHg)分别为:13.52±4.71、16.30±4.11、16.38±4.26、16.54±4.39和17.6±4.58,与术前眼压46.24±9.32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访期间2眼眼压>21mmHg,其中一眼局部用药可控制,另一眼接受再次手术。75%眼可见显著弥散的滤过泡。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视力不稳定,1个月后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治疗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理想的方法,比经典小梁切除术更优越。
种平董仰增李润婷
关键词:非穿透小梁手术联合手术羊膜植入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