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体达

作品数:146 被引量:1,378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6篇农业科学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8篇土壤
  • 40篇水稻
  • 28篇微生物
  • 23篇稻田
  • 20篇水稻土
  • 17篇稻田土
  • 17篇稻田土壤
  • 16篇有机碳
  • 16篇土壤微生物
  • 14篇施肥
  • 14篇
  • 12篇氮素
  • 11篇酶活性
  • 10篇土壤有机
  • 9篇水分
  • 9篇自养
  • 9篇长期施肥
  • 8篇有机氮
  • 8篇玉米
  • 8篇物量

机构

  • 113篇中国科学院亚...
  • 3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0篇湖南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莱阳农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植...
  • 6篇江西理工大学
  • 4篇东北农业大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省农业科...
  • 3篇湖北大学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贵州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日本高知大学

作者

  • 146篇葛体达
  • 81篇吴金水
  • 52篇袁红朝
  • 49篇祝贞科
  • 30篇黄丹枫
  • 27篇王久荣
  • 26篇宋世威
  • 21篇童成立
  • 21篇肖和艾
  • 15篇周萍
  • 12篇隋方功
  • 11篇张丽萍
  • 11篇吴小红
  • 10篇唐东梅
  • 9篇刘守龙
  • 7篇吕银燕
  • 7篇陈晓娟
  • 7篇李宝珍
  • 7篇周广胜
  • 7篇王娟

传媒

  • 31篇环境科学
  • 8篇生态学报
  • 8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土壤通报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土壤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中国园艺学会...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土壤
  • 2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工程...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6篇2022
  • 8篇2021
  • 6篇2020
  • 9篇2019
  • 12篇2018
  • 11篇2017
  • 4篇2016
  • 10篇2015
  • 12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1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含量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讨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土壤DTPA浸提态铁(Fe)锰(Mn)铜(Cu)锌(Zn)含量的特征,采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对上海郊区大棚及露地栽培体系下有机和常规农业生产系统中土壤不同土层DTPA-Fe、Mn、Cu、Zn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生产系统的DTPA-Fe、Mn、Cu、Zn含量均高于常规生产方式,露地有机园艺管理耕作层DTPA-Mn、Cu、Zn浓度高于常规管理,而DTPA-Fe则反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对DTPA-Fe、Mn、Cu、Zn含量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大棚条件下更为明显。因此,不同栽培管理方式改变了土壤DTPA浸提态铁锰铜锌的分布及其特性。
李苗苗石辉聂三安葛体达童成立肖和艾Kozo Iwasaki
关键词:有机栽培常规栽培土层深度土壤微量元素
玉米根、叶质膜透性和叶片水分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反应被引量:64
2005年
利用大型活动式防雨旱棚 ,人工控制不同土壤含水量 ,全生育期系统研究了轻度及严重土壤干旱胁迫对夏玉米根系活力、叶片相对含水量、离体叶片保水力和根、叶质膜透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土壤干旱胁迫下 ,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离体叶片保水力降低 ;叶片及根系质膜透性上升 ,并且根的质膜透性比叶片上升快 ,根系活力下降 ;在干旱胁迫下 ,根系、叶片质膜透性与叶片相对含水量呈负相关 ,而根系、叶片质膜透性与离体叶片保水力呈显著正相关 ,根系膜透性与叶片膜透性也呈显著正相关 ,维持根系活力与保持较高的叶片含水量有密切关系 .另外 ,由于严重水分胁迫处理的上述特性和充分供水处理差异显著 ,而轻度胁迫和充分供水不显著 ,因此可以认为轻度水分胁迫 ,即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6 0± 5 %为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的下限指标 ,可作为制定节水栽培措施的理论依据 .
葛体达隋方功张金政吕银燕周广胜
关键词:玉米干旱胁迫相对含水量质膜透性
长期施肥稻田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底物可利用性的响应特征被引量:7
2020年
土壤中碳(C)和氮(N)等底物的可利用性决定着微生物生长代谢,同时影响土壤胞外酶活性.为探讨土壤酶活性对土壤原有有机质变化的响应,本试验选取了长期定位试验田的4种施肥处理水稻土[无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有机肥+化肥配施(OM)和秸秆还田+化肥配施(ST)],通过0、 4、 8和12个月的分段培养获取了具有不同可利用性C、N含量梯度的土壤,分析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的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与可溶性有机碳(DOC)、铵态氮(NH4^+-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OM和ST处理对土壤中DOC含量的提高更显著(P<0.01),是CK和NPK处理的2~3倍.NPK、OM和ST处理的MBC含量、BG和NAG酶活性高于CK处理.所有施肥处理中,随着可利用性底物(DOC和NH4^+-N)含量的升高,BG和NAG活性整体呈稳定或下降趋势,MBC和MBN含量变化趋势与BG和NAG相同.施肥处理和培养时间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P<0.01)土壤DOC、NH4^+-N、MBC和MBN的含量.回归分析显示, OM处理MBC/MBN值与DOC/NH4^+-N值之间正相关(P<0.05);ST处理的ln(BG)/ln(NAG)值和DOC/NH4^+-N值之间负相关(P<0.01),这表明稻田土壤可利用性底物浓度是影响胞外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且微生物量的碳氮计量比受控于土壤中底物的碳氮计量关系.该结果对深入研究稻田土壤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调节稻田土壤碳氮平衡,提高稻田土壤肥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宁玉菲魏亮魏晓梦祝贞科袁红朝葛体达吴金水
关键词:胞外酶活性水稻土长期施肥
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处理对番茄幼苗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矿质养分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幼苗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氮及其它矿质养分运输对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酸态氮(Gly-N)处理的不同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处理8d后,‘申粉918’和‘沪樱932’番茄木质部和韧皮部汁液中全氮含量表现为NH4+-N>Gly-N>NO3--N处理,而氮溢出量则以Gly-N处理的最多,其次为NH4+-N或NO3--N处理。两个品种木质部汁液中K、Ca、Mg以及‘沪樱932’木质部汁液中Cu含量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而‘申粉918’中的Cu含量则表现为NO3--N>NH4+-N>Gly-N处理。两个品种木质部汁液中K、Ca、Mg、Cu、Zn、Mn溢出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韧皮部汁液中K、Ca、Cu、Mn溢出量表现为Gly-N>NO3--N>NH4+-N处理;而其Mg、Zn溢出量则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且‘沪樱932’的变化幅度较‘申粉918’的小。NH4+-N处理抑制番茄木质部养分向上运输的能力远大于Gly-N,‘申粉918’受抑制的程度更为明显。
葛体达姜武宋世威黄丹枫
关键词:番茄无机氮氨基酸态氮韧皮部养分运输
长期施肥对不同深度稻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特征被引量:13
2018年
与稻田土壤碳周转密切相关的酶活性是评价土壤肥力和肥料管理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选取秸秆还田(ST)、化肥(NPK)和不施肥(CK)的长期定位试验田,以10 cm的间距分段采集土壤剖面0~40 cm范围内的新鲜土样,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参与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不同深层土壤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不施肥的土壤,施用化肥和秸秆土壤的B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5%~118%和55%~342%;NAG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30%和102%~484%.同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0~20 cm深层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20~40 cm深层土壤.在不同施肥措施中秸秆还田可高程度影响稻田深层土壤.RDA分析表明土壤碳氮含量主要与0~20 cm的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20~40 cm的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降低.长期施肥显著提高了不同深层土壤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秸秆还田作用尤为突出.因此,合理的秸杆还田有利于改善稻田深层土壤肥力,优化农田土壤养分循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杜林森唐美铃祝贞科魏亮魏晓梦周萍周萍葛体达王久荣邹冬生
关键词:水稻土长期施肥酶活性
一种微生物代谢物多组分分离、纯化及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代谢物多组分分离、纯化及收集装置,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包括样品盘、压缩空气源、若干试剂瓶、真空泵和加液器,样品盘上沿样品盘的周向设置有若干组管结构,各组管结构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若干收集管、样品管...
贺珍袁红朝王久荣万运帆张丽萍祝贞科葛体达
温度对土壤中外源氨基酸、多肽的矿化及其吸收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不同温度(1℃、15℃和25℃)对3种园艺生产系统(有机生产系统OS、转换期生产系统TS、常规生产系统CS)土壤中外源添加氨基酸、多肽的矿化及其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外源添加的氨基酸和多肽在土壤中的矿化速度加快.在1℃、15℃和25℃下,3种供试土壤中谷氨酸(Glu)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13.3、6.8和5.5h;而谷氨酰-苯丙氨酸(Glu-Phe)的平均半衰期则分别为29.7、7.5和4.4h.土壤的氨基酸、多肽的吸收动力学试验表明,土壤对氨基酸、多肽的吸收速率随着外源添加氨基酸和多肽浓度及温度的增加而提高.土壤对氨基酸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和亲和力(Km)及对多肽的吸收速率(Vh)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0~2.5mmol.L-1浓度范围内,土壤对氨基酸的吸收动力学曲线遵循经典的米氏动力学曲线,而多肽则表现为线性模式.3种园艺生产系统土壤的氨基酸和多肽的周转速率、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和Vh)均表现为OS>TS>CS.总之,温度显著影响了氨基酸、多肽在土壤中的矿化及其吸收动力学特性.
葛体达宋世威黄丹枫
关键词:氨基酸多肽温度可溶性有机氮矿化吸收动力学
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对甜瓜幼苗氮素吸收及生长生理的影响
研究植物对无机氮和氨基酸态氮的吸收动力学及生长生理响应,对阐述植物对氨基酸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提高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甜瓜(Cucumis melo L.)为材料,蛭石培养至3叶1心时用于试验...
宋世威季凯莉葛体达黄丹枫
关键词:甜瓜无机氮吸收动力学氮素吸收根系结构
文献传递
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幼苗碳、氮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番茄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叶片碳氮积累动态对无机氮(NH4+-N、NO3--N),氨基态氮(Glycine)的不同响应。【方法】采用2个番茄品种(‘申粉918’、‘沪樱932’),水培条件下设置相同氮浓度(3.0mmol·L-1N)的NH4+-N、NO3--N、Glycine(甘氨酸)3个处理,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干物质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根系叶片碳氮含量和植株总氮量。【结果】在无机氮(NH4+-N、NO3--N)和氨基态氮(Gly-N)存在的营养介质中,番茄幼苗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d或16d)的株高、生物量、植株总氮量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处理间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NH4+-N培养导致番茄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不同氮素形态对番茄叶片的全碳含量影响不大,而NH4+-N、Gly-N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番茄根系全碳、叶片及根系全氮含量,且NH+4-N处理的增加效应大于Gly-N处理。在处理前期(如处理后8d或16d),植株全碳积累量表现为NO3--N>NH4+-N>Gly-N,而其后则表现为NO3--N>Gly-N>NH4+-N;植株氮吸收量均表现为NO3--N>Gly-N>NH4+-N。【结论】氮素形态不同,对植物产生的生理效应不同。氨基态氮(Gly-N)也可以成为番茄生长的氮源。不同品种对氨基态氮的吸收利用能力不同。
葛体达黄丹枫宋世威芦波杨冬冬
关键词:番茄氨基态氮
一种3D微流控芯片模型、3D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微流控芯片模型、3D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3D微流控芯片模型,包括模具2和位于模具2底部的底座1;所述底座1包括底板1‑1和侧壁1‑2;所述模具2包括本体...
葛体达祝贞科王季婓袁红朝魏晓梦王东东吴金水
文献传递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