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鹤立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球铁
  • 2篇奥贝球铁
  • 1篇破坏形式
  • 1篇球墨
  • 1篇球墨铸铁
  • 1篇铸铁
  • 1篇接触疲劳性能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疲劳
  • 1篇奥氏体
  • 1篇奥氏体-贝氏...
  • 1篇贝氏体
  • 1篇贝氏体球墨铸...

机构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范鹤立
  • 2篇李隆盛
  • 2篇丛家瑞
  • 1篇曹兴言

传媒

  • 1篇金属学报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奥贝球铁接触疲劳破坏形式的研究被引量:7
1989年
研究了奥贝球铁的接触疲劳破坏形式,应用铁谱技术分析了接触疲劳过程。试 验表明:奥贝球铁接触疲劳破坏形式取决于载荷。在重载条件下(寿命小于 5× 106 次),其破坏形式为片状剥落;在轻载条件下,破坏形式为麻点剥落。疲劳裂纹是在 表面石墨空穴的边角处萌生,并向深处扩展。接触疲劳磨损分三个阶段:磨合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及疲劳磨损阶段。应用铁谱技术可以预测寿命。奥氏体的存在对奥贝球 铁接触疲劳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范鹤立丛家瑞李隆盛
关键词:奥贝球铁金属疲劳
奥贝球铁接触疲劳性能的研究
范鹤立
关键词:奥贝球铁
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中奥氏体对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1992年
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中有20—40%的奥氏体,在滚动接触疲劳过程中,表面层奥氏体仅有5—10%发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产生于未转变的奥氏体区中,这种相变对于表面硬度的提高贡献不大,对接触疲劳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丛家瑞范鹤立曹兴言李隆盛曹月君徐香秋
关键词:奥氏体球墨铸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