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世龙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气田
  • 3篇盆地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油气
  • 2篇油气成藏
  • 2篇上古生界
  • 2篇中生界
  • 2篇主控因素
  • 2篇古生界
  • 2篇成藏
  • 2篇大牛地
  • 2篇大牛地气田
  • 1篇油气成藏条件
  • 1篇油气成藏条件...
  • 1篇油气成藏主控...
  • 1篇有效厚度
  • 1篇水平井
  • 1篇天然气
  • 1篇天然气分布
  • 1篇平井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6篇范世龙
  • 3篇李仲东
  • 2篇王震
  • 2篇吴永平
  • 2篇惠宽洋
  • 1篇李良
  • 1篇袁京素
  • 1篇过敏
  • 1篇周文
  • 1篇张哨楠
  • 1篇何仕碧
  • 1篇杨洪勇
  • 1篇卢鹏
  • 1篇李兴文
  • 1篇邓强
  • 1篇李兴文
  • 1篇邓强

传媒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矿物岩石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中外能源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体系与天然气分布关系
含油气盆异常压力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地质现象,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异常压力的形成与油气运移、富集有着密切的关系。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普遍低压异常、储层致密、构造简单,而含气层分散,在此背景下,选取大牛地气田为研究对象,通过...
范世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天然气分布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的油气勘探,分析了该区油气成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总结了其分布规律。研究区中生界延长组具备一定的烃源条件,但总体来说较邻区西峰油田差;辨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是最主要的储集层,所形成的厚层砂体对油气运移有利但对成藏不利;该区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岩性油气藏。烃源岩质量、分布范围、有利沉积相带和微构造控制不同类型的油藏分布。根据目前的勘探现状、油藏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指出应围绕圈闭发育地区进行勘探。
王震李仲东惠宽洋吴永平范世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气成藏
鄂南麻黄山西地区中生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被引量:8
2007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麻黄山西地区成藏地质条件和成藏过程的系统研究,麻黄山西地区油气藏形成主要受6种因素的控制:①油源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②断裂活动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成,沟通了生油层和储层;③不整合面与断裂相配置,使油气向更广阔的区域运移;④沉积相奠定了成藏的有利区带;⑤异常高压可提高储层的孔、渗能力,作为有利的封盖条件;⑥区域盖层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保存条件。
范世龙李仲东陈召佑吴永平王震杨洪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中江气田高庙区块JS_3^(3-2)气层产能主控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中江气田高庙区块JS_3^(3-2)气层单井测试产能及生产情况在区域上差异较大;气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气层测井解释孔隙度为6.4%~14.0%,渗透率为(0.03~0.86)×10^(-3)μm^2,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气藏目前正处于开发建产早期阶段,影响气井产能的主要因素尚不明确。利用录井、测井、薄片、测试及试采分析资料,对JS_3^(3-2)气层产能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JS_3^(3-2)气层3条河道实测地压系数各不相同,河道之间储层连通性较差,西部河道气井产能低,东西向河道及东部河道气井产能较高,地压系数高低与气井产能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JS_3^(3-2)气层气井产能主要受气井构造相对位置、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有效厚度共同控制,单条河道内构造位置相对较高,孔、渗性能相对较好,储层有效厚度相对较大的气井产能较高。
谭理亚邓强李兴文范世龙何仕碧
关键词:气井产能主控因素有效厚度
中江气田中浅层水平井地质跟踪应用研究
2016年
中江气田中浅层沙溪庙组气藏开发以水平井为主,通过开展随钻地质跟踪,确保顺利中A靶及水平段在储层中部穿越,以达到地质目的,是决定水平井成败的关键。中江气田沙溪庙组水平井普遍具有邻井少或地层起伏较大的特点,江沙33-23HF井跟踪应用实例表明,以地质、地震综合分析法为主的随钻地质跟踪方法,有效保证井眼轨迹准确入靶,控制井眼轨迹处在储层有利部位,可以提高水平井钻井成功率。
范世龙蒋涛李兴文邓强卢鹏
关键词:水平井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储层孔隙演化被引量:9
2007年
针对大牛地气田二叠系和石炭系泥岩发育高压封存箱,与之相对应层段的砂岩具异常高孔隙这一现象,通过对砂岩高孔隙段的发育现状、成岩作用特征和不同阶段压力封存箱形成与储层孔隙演化关系进行研究后认为:①砂岩高孔隙发育段主要分布在上、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层位性强,具可对比性,与相应层段泥岩"欠压实"密切相关;②该区压力封存箱开始发育于砂岩正常压实之前,压力封存箱的形成,极大限制了层内的流体流动,阻碍了砂岩的进一步压实和胶结作用,从而对下石盒子组砂岩原生孔隙的保护有积极作用;③箱内山西-太原组烃源岩有机质成烃的有机酸性水溶蚀对形成次生孔隙最为有利;④晚成岩作用期砂岩内部异常高孔隙压力抑制了成岩作用的发生,使孔隙空间得到了有效保护;⑤烃源岩生烃过程中产生的超高压,引起砂岩破裂形成裂缝,不但增加了储层渗透性,也成为天然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成藏动力;⑥由于压力封存箱的封闭,溶蚀的物质不能有效带出系统,溶蚀与充填的消长影响,在盒3、盒2段成藏过程中,气水重力分异,对上部盒3、盒2段成藏有利,但对下部盒1、山1、山2段次生孔隙保存不利,同时对其成藏也有消极影响。
李仲东张哨楠周文惠宽洋李良过敏范世龙袁京素
关键词:大牛地气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