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君
- 作品数:17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厦门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改良式Z-stent在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自制改良式Z stent在治疗布 加综合征 (BC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①首先行彩色Doppler检查确定BCS病变性质以选择血管内支架类型 ;②X线监视下行下腔静脉破膜及扩张后 ,将作有标记的自制改良式Z stent准确置放于下腔静脉 ,其无支架区对准肝静脉开口 ;③行下腔静脉及肝静脉造影以了解支架位置。结果 应用自制改良式Z stent治疗 18例BCS病人 ,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 (2 8 5± 1 0 )cmH2 O降至术后 (8 6± 0 9)cmH2 O ,随访 5~ 38个月 ,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流通畅 ,症状及体征消失。结论 自制改良式Z stent能避免肝静脉开口受压并完全对抗下腔静脉的回缩 ,应用其治疗BCS效果良好。
- 苏国强苏静君张逢吉秦双张旋孔凡明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BCS肝静脉血栓
- 彩色多普勒及声学造影在诊断婴幼儿房间隔交通的价值
- 2000年
- 苏静君张永春苏刚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婴幼儿彩色多普勒声学造影
- X线与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的比较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放射及超声引导下下腔静脉内支架置放术治疗布 -加综合征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40例 ,其中放射介导下治疗 32例 ,起声介导下 8例。结果 X-线下 :直观、清晰 ,非放射专业人员易接受 ;超声下 :可对下腔静脉各方位扫查并同时监测下腔及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但应用于无下腔静脉血栓者较为安全。二者均有一定并发症。结论 二者均为较理想的方法 。
- 苏静君苏国强谢勇苏刚张逢吉孔凡明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内支架超声引导PTSA
- 经股血管途径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被引量:3
- 2000年
- 苏国强苏静君谢勇孔凡明张逢吉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经股静脉穿刺介入疗法并发症
-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内支架置入治疗肝静脉膜状阻塞所致布-加综合征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中静脉阻塞的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肝静脉膜状阻塞 (MOHV)所致肝静脉阻塞患者 ,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应用PTHV方法穿刺肝中静脉 ,然后在DSA引导下行肝静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支架植入时 ,在下腔静脉肝中静脉开口处置放球囊 ,以防止支架移位。结果 应用该方法手术顺利 ,术后随访 3年 ,效果良好。结论 PTA加内支架置入是治疗MOHV所致布 -加综合征安全。
- 苏国强张逢吉秦双元文勇谢勇苏静君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血管内支架
- nm23-H_1基因与突变型P^(53)基因在人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 1999年
- 目的观察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病变组织中nm23-H1及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结果nm23-H1基因在56例乳腺癌中表达率为44.64%,10例乳腺纤维瘤均阳性,10例纤维囊性病9例阳性,后二者均高于乳腺癌中阳性率(P<0.005,P<0.01);P53在乳腺癌中阳性率35.71%,在所有良性乳腺疾患中均阴性(P<0.025)。同时发现nm23-H1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25,P<0.05),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5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转移正相关(P<0.05),与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nm23-H1与P53表达呈负相关(P<0.05);另外,nm23-H1表达缺失与P53的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上有协同作用。结论nm23-H1的表达缺失及P53的阳性表达提示乳腺肿瘤恶性度高、淋巴转移潜能大,二者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评价更为全面可靠。
- 苏国强李焕芝苏静君赵友军张爱荣张爱荣张逢吉
- 关键词:NM23基因P53基因淋巴结转移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
- 2007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的不同类型BCS患者106例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观察其特异性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DSA对比,并治疗后随访。结果(1)超声诊断BCS90例,DSA确诊89例,超声诊断的敏感性97.8%,特异性82.4%,准确性95.3%,假阳性率17.7%,假阴性率2.3%。(2)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下腔静脉(IVC)狭窄者可见局部高速血流,阻塞者局部无血流信号;肝静脉(HV)扩张,血流减慢,并可见肝内侧枝血管;门静脉(PV)入肝血流速度减慢.(3)介入治疗及手术后随访:①介入治疗后,IVC病变处增宽,血流恢复,并可见支架回声,HV及PV血流速度加快;②手术治疗组,根治者可见IVC及HV血流恢复正常,人工血管转流者,可见人工血管呈螺旋管状,内血流清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BCS的诊断与血管造影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明确BCS特异性异常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是BCS诊断及术后随访的可靠方法。
- 苏静君苏国强方苇张逢吉孔凡明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布-加综合征血流动力学
- 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彩色多普勒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 (BCS)介入治疗前后特征性异常血管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对 186例BCS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 186例BCS中 ,下腔静脉狭窄或阻塞者 ,远端下腔静脉扩张 ;肝静脉狭窄或阻塞者 ,其血流通过肝内侧支至未闭的肝静脉 ,或通过副肝静脉流入下腔静脉。治疗后可见血流通过开通的肝静脉及下腔静脉 ,内支架形状清晰可见。结论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准确观察BCS特异性变化 ,为其诊断及随访的主要手段。
- 苏静君苏国强张永春谢勇张逢吉孔凡明宋治卫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彩色多普勒介入治疗
- 食道调搏心负荷二维超声心动图试验评价冠心病介入性治疗疗效
- 2000年
- 目的 探讨TEAP—2DE试验对CHD诊断价值及其一对介入性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 1995年4月~1998年9月之间38例在我院住院的CHD患者,先期行TEAP—2DE试验及CAG检查,并在1周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PICA或PTCA+Stent),分别在1、3、6、12个月用TEAP—2DE评价介入治疗的效果。结果 TEAP—2DE与CAG相比,检出冠脉狭窄的符合率相似。TEAP—2DE观察到CHD介入性治疗后3个月疗效最好,3~6个月时介入性治疗发生再狭窄率最高。结论 PTCA或PTCA+Stent是CHD介入性治疗中疗效确切、成功率高的方法。TEAP—2DE可作为介入性治疗后短期和长期疗效评价的可靠、无创伤性、廉价的一种方法,为CHD介入性治疗选择合适的病例及合适的血管提供帮助。
- 张永春侯景玉黄陆力苏静君刘建庄刘建恩
- 关键词:冠心病食道调搏术球囊成形术超声心动图
-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的选择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布 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类型与内支架选择的关系。方法 应用PTA及PTSA治疗BCS186例 ,术前应用彩色Doppler常规检查。选择内支架按以下要求 :①内支架直径应超过下腔静脉病变远端扩张处直径 1.0cm ;②有下腔静脉血栓者 ,选择两组支架 ,一组压血栓 ,一组扩张病变 ;③为避免肝静脉开口受压 ,可选择改良血管内支架。结果 收治的 186例患者中 ,149例行PTA ,48例行PTSA(包括 11例PTA后复发者 ) ,11例患者有不同类型并发症 ,余患者随访 1~ 10年疗效良好。
- 苏国强苏静君毛乾国谢勇张逢吉孔凡明
-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内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