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丽

作品数:8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鲢鱼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热泵干燥
  • 2篇组织蛋白
  • 2篇组织蛋白酶
  • 2篇组织蛋白酶B
  • 1篇蛋白酶解
  • 1篇营养
  • 1篇鱼片
  • 1篇鱼头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食盐
  • 1篇水产
  • 1篇水产品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相色谱-质...
  • 1篇萃取

机构

  • 6篇江苏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苏丽
  • 6篇高瑞昌
  • 5篇袁丽
  • 4篇马海乐
  • 3篇黄星奕
  • 1篇李欣
  • 1篇郭雪霞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食盐添加对乌鳢鱼头汤熬煮过程营养物质溶出与微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在鱼头汤熬制过程中,食盐添加后会与汤中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产品品质。本文研究了NaCl添加时机对乌鳢(Channaargus)鱼头汤中营养物质迁移以及微纳米颗粒(microand nano particles, MNPs)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鱼头汤加盐前的熬煮时间和加盐后Na^(+)、Cl^(–)与各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物质的迁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还会影响体系中微纳米颗粒形成,并最终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在熬煮至60min时加盐时机最佳。此条件下制得的汤中营养物质和呈味物质的溶出和迁移达到最大程度,所形成的微纳米颗粒为大小均匀的双层球状小颗粒,甘油三酯自组装形成球形颗粒,蛋白质分子分散在其周围或与之结合附着在表面,体系呈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乌鳢鱼头汤制品的生产提供参考。
苏丽李欣李欣
热泵干燥前后鲢鱼挥发性成分变化的SPME-GC-MS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鲢鱼加工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探索干燥前后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腌制后1-己醇(3.71%)、3,7-二甲基-1,3,6-辛三烯(3.52%)的含量显著降低;而1-辛烯-3-醇(14.15%)、壬醛(23.15%)显著增加;并且检测到4种新物质:2-十一烷酮、庚烷、3-甲基壬烷、乙酸;干燥过程中己醛(7.26%)和壬醛(4.49%)的含量显著下降,并且检测出大量新物质如乙醇(0.18%)、环戊醇(0.63%)、1-戊烯-3-醇(4.94%)、十五烷(3.22%)、十七烷(4.49%)、乙酸乙酯(0.22%)、3-甲基-1-丁醇丙酸酯(4.28%)等;而庚醛、辛醛在干燥后则未检测出。
苏丽黄星奕高瑞昌袁丽马海乐
关键词:热泵干燥鲢鱼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成分
冷风变温干燥对半干鲫鱼片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以鲫鱼为原料,利用冷风恒温干燥、降温干燥和升温干燥模式进行了干燥试验。通过对干燥曲线、产品质构特性、氧化值和挥发性气味物质各种指标的比较,发现不同的干燥模式对半干鲫鱼片最终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恒温模式和升温模式的干燥速度低于降温模式,但最终产品的质构特征和产品挥发性物质种类上都优于降温模式。恒温模式和升温模式更适合半干鲫鱼片的干燥。
袁丽苏丽高瑞昌郭雪霞
关键词:鲫鱼变温干燥
水产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9
2013年
水产品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独特的风味,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其中风味又是评价产品好坏的重要指标,水产品的风味由气味和滋味组成,气味指能够引起嗅觉反应的物质,而滋味则指能够引起味觉反应的呈味物质。
高瑞昌苏丽黄星奕袁丽马海乐
关键词:水产品风味呈味物质
鲢鱼肌肉蛋白在冷风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
本文利用SDS-PAGE方法研究了半干腌制鲢鱼肌原纤维蛋白和水溶性蛋白在冷风干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并测定了内源性组织蛋白酶B和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干燥过程中个,鲢鱼肌肉内总可溶性氮(TSN)和非蛋白氮(NPN)先显...
袁丽苏丽高瑞昌马海乐
关键词:冷风干燥蛋白酶解SDS-PAGE
文献传递
腌干鲢鱼组织蛋白酶B、L活力变化的响应面法预测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以鲢鱼为原料,进行腌制和热泵干燥加工,研究内源组织蛋白酶B、L活性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选取加工过程对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组织蛋白酶B、L活力影响较大的3个工艺参数(温度、pH值、盐质量分数)作为试验因素,并根据酶学特性和干燥过程中各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确定其试验水平。采用响应面法考察此3因素对组织蛋白酶B、L活性的影响,并根据回归方程对腊干鲢鱼加工过程中的组织蛋白酶活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回归方程可用于组织蛋白酶B、L实际活力预测;两种酶的潜在活力在加工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加工结束时组织蛋白酶B和L的潜在酶活力分别为初始的43.18%和26.08%;通过回归方程对组织蛋白酶B、L在腌制前、腌制后、干燥2d、干燥5d、干燥7d实际活力进行预测,组织蛋白酶B实际酶活力分别为潜在酶活力的36.7%、39.9%、46.5%、46.5%和53.5%,而组织蛋白酶L则为6.6%、5.6%、10.4%、10%和12.6%。
高瑞昌苏丽黄星奕袁丽马海乐
关键词:热泵干燥组织蛋白酶B响应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