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业翠

作品数:111 被引量:1,24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1篇经济管理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生态
  • 16篇土地利用
  • 14篇城市
  • 10篇土地资源
  • 9篇整治
  • 8篇石漠化
  • 7篇移民
  • 6篇优化配置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喀斯特地区
  • 6篇耕地
  • 5篇土地整治
  • 5篇集约利用
  • 5篇建设用地
  • 5篇城市群
  • 4篇生态系统服务
  • 4篇生态移民
  • 4篇适宜性
  • 4篇土地管理
  • 4篇土地适宜性

机构

  • 8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国土资源部
  • 11篇山东农业大学
  • 5篇国家自然科学...
  • 4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国家海洋信息...
  • 3篇中国国土勘测...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科...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山东省国土资...

作者

  • 108篇胡业翠
  • 15篇郑新奇
  • 11篇方玉东
  • 7篇刘彦随
  • 5篇赵庚星
  • 4篇王慧勇
  • 4篇周伟
  • 4篇封志明
  • 3篇原智远
  • 3篇郑云梅
  • 3篇张宇龙
  • 3篇徐劲原
  • 3篇吕小龙
  • 3篇赵国梁
  • 3篇赵丹丹
  • 3篇刘桂真
  • 3篇王佼佼
  • 2篇邓旭升
  • 2篇郭丽英
  • 2篇东野光亮

传媒

  • 9篇农业工程学报
  • 9篇中国土地科学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开发研究
  • 3篇国土资源科技...
  • 3篇山地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3篇广东土地科学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土地

年份

  • 10篇2024
  • 9篇2023
  • 1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1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AP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在介绍软硬件配置及评价方法选择的基础上 ,探讨了综合应用MAPGIS和相关软件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东野光亮赵文武胡业翠陈德胜
关键词:MAPGIS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及土壤质量的影响——以广西移民迁入区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选取广西喀斯特异地安置点进行采样,研究自然林地(NF)开垦后土壤养分分布及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选择桉树林地(UG)、甘蔗地(SF)、玉米地(CF)3种当地主要的自然林地开垦后的利用类型,采用室外采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方法,基于空间位置代替时间序列的理论,分析了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养分分布状况;并运用土壤质量综合评分和Markov方法研究了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自然林地开垦后土壤有机碳及全养分含量在不同开垦类型及各个土层中均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通过土壤质量综合评分和Markov方法对土壤质量分析发现,土壤质量均出现退化趋势,且退化主要集中在10~40 cm的土壤表层,随土层深度增加,退化程度逐渐减弱。结果表明,林地开垦会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壤质量下降,在喀斯特地区异地安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异地安置点生态系统的人口承载力和农业用地的供给能力,避免因大量开垦造成土壤退化、生态环境破坏使迁入区出现贫困化和石漠化的问题。
仝金辉胡业翠李英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开垦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土壤质量
广西环江移民迁入区生态移民的环境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生态移民在改善移民迁出区资源环境配置格局的同时,势必会给迁入区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农户作为生态移民政策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和决策主体,是影响生态环境的最重要单元。科学测度农户对环境的影响,并找出缓解生态压力的对策,对移民迁入区人地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移民迁入区广西金桥村18个屯的入户调研数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和"STIRPAT"模型,对影响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化的农户微观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辨识。结果表明:由于大量移民的迁入,移民迁入区的土地生态承载力处于较低水平,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对移民迁入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研究区人均生态赤字严重,尤其是耕地和林地面临的压力较大;与移民农户相比,当地驻民的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家庭人口规模、土地资源拥有量、农业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加重环境压力,户主受教育年限、非农业收入和非农业劳动比重的提高有助于生态环境改善;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户生计转型和生计多样化是缓解环境压力的重要举措。
王静胡业翠武淑芳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移民环境影响
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及整治路径被引量:7
2020年
由于我国城市群区域发展差异显著,国土综合整治需分类有序推进。立足于地域系统理论采用熵值法、关联性分析等方法,从建设用地投入、利用强度、产出水平、利用品质等维度构建了度量城市群国土空间综合利用效率的指标体系和计量模型,划分了国土综合利用效率分区,从国土综合整治角度明确了整治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群综合发展指数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部沿海高,中西部地区低的区域特征;全国城市群空间利用综合效率可以划分为3个综合指数区和12个整治提升区,不同类型区特点鲜明,城市群分区的差异是资源禀赋、地理区位、政策制度倾向、产业结构等众因素交叉作用的综合体现。通过对城市群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的特征及分异机制的研究,不仅为国土空间综合整治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能为国土空间规划服务。
司润磊胡业翠李军宋荣
关键词:GIS城市群国土综合整治
中国土地整治实施模式运行机制研究
研究目的:从土地整治实施模式基础理论出发,对土地整治实施模式的内涵、理论特征、.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进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土地整治实施模式的一般运行机制.研究方法:文献综合法、总结归纳法.研究结果:本文系统阐述了土地整治...
赵国梁胡业翠黄婧刘凌露吕玲
关键词: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
大都市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供给与需求研究
2019年
大都市区耕地生态服务功能的供给与需求研究对我国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北京城郊为例,基于28个典型村的入户调研数据,构建了耕地生态服务认知、供需评价模型,对大都市区农户耕地生态系统服务认知、供给与需求进行评价,并对影响该评价结果的农户微观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北京市地区农民了解并关注耕地生态服务,但生态服务意识较低;北京市耕地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北京市耕地在现代农业功能存在较强的需求大于供给现象。由此笔者提出分区域分层次保障粮食基本功能,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户利益均等化,创建耕地流转政策缓冲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重视耕地周边生态环境的区域发展和耕地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
任书义胡业翠刘泽锡辛钟龄
关键词:耕地生态服务功能
中国土地整治资金效益及其空间分异被引量:26
2012年
研究目的:评价土地整治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不同尺度土地整治资金实施效果评价标准序列建立及宏观政策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指标评价法。研究结果:中国不同类型的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有所差异,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益相对较高;各类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呈现国家、省、市不同尺度的较大空间差异。研究结论:市域尺度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分析能够反映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总体投资效益情况,适用于全国层面土地整治项目投资效益的深入评价分析。
胡业翠郑云梅徐劲原
关键词:土地整治空间分异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增长边界预测——以北京市为例被引量:35
2016年
研究目的:构建城市增长边界预测模型,以北京市为例,研究该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尝试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结合GIS和RS技术,并选定绿地、建筑物、行政中心、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坡度、坡向和海拔8个对城市边界扩张影响较大的因子,建立城市增长边界模型(UGBM),并应用该模型预测了北京市2020年城市增长边界,同时用面积匹配值法评估了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使用UGBM模型预测城市增长边界,总的面积匹配值为106%,稍微高估了城市扩张面积。研究结论:基于BP神经网络的UGB划定方法对确定城市未来扩张方向有指导作用,可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
付玲胡业翠郑新奇
关键词:土地管理BP人工神经网络
广西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与扶贫开发探析被引量:61
2006年
石漠化是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和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共同产物。石漠化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生态恶化与贫困化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广西石漠化面积达2.93×104hm2,占石山面积的30%,且以每年1.03%的速度发展,这已经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及其环境影响效应基础上,对土地石漠化的时空特征、区域环境进行了阐述,认为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素质低和外部基础条件差是广西石漠化治理的难点所在。结合广西喀斯特山区的自然、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适生适种、生态补偿、综合开发为准则,因地制宜地制定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与扶贫开发的模式及策略。
刘彦随邓旭升胡业翠
关键词:土地石漠化扶贫开发
广西喀斯特石漠化与贫困化空间相关性及互动效应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基于广西石漠化与贫困化空间分布研究,从农民人均纯收入、贫困发生率、贫困度3个方面探讨了广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与贫困化的空间相关性,发现两者具有较强的地理空间相关性,但反映县域总体贫困程度的贫困度指标与石漠化所表现出来的空间相关性要明显小于其他两个指标,揭示了人为因素对土地石漠化面积扩大的影响及退耕还林政策、反贫困战略对石漠化治理的重要作用。将石漠化与贫困化的相互作用划分为低水平协调阶段、冲突与发展阶段、高水平协调阶段,认为广西喀斯特贫困县多数处于第一阶段,即低水平协调阶段,仅个别县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过渡时期,"先恶化,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广西喀斯特贫困山区不可行。
胡业翠方玉东江文亚
关键词:石漠化反贫困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