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准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5篇肝硬化
  • 3篇脂质
  • 3篇肝病
  • 2篇代谢
  • 2篇用药规律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生物学
  • 2篇呃逆
  • 2篇细胞
  • 2篇纤维化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15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16篇肖准
  • 10篇马素平
  • 4篇赵文霞
  • 4篇杨芳明
  • 3篇李鲜
  • 1篇张振强
  • 1篇陈欣菊
  • 1篇徐江雁
  • 1篇张岚
  • 1篇费景兰
  • 1篇张传雷
  • 1篇顾亚娇
  • 1篇张丽慧
  • 1篇尚东方
  • 1篇赵洁
  • 1篇李志恒
  • 1篇郝尧坤
  • 1篇刘鸣昊
  • 1篇陈晓琦

传媒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5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李鲜基于“圆运动”分期论治肝硬化腹水经验
2023年
总结李鲜基于“圆运动”理论分期论治肝硬化腹水经验。李鲜以“圆运动”理论为切入点,认为肝硬化腹水由中土湿困、气行失常、水气瘀结所致,临床治疗不可拘泥于利水,应依据腹水量分期论治,以培土祛湿为主,辅以疏木宣肺,复左升右降的气行常态,使气行得畅,水道得通,壅滞自除。同时活血化瘀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一方面可消即成之瘀血以利气行,另一方面可防止瘀血蓄积加重气滞,使气行复圆。
牛娅嫚李鲜肖准韩宇高洁琼韩冰李志恒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圆运动分期论治名医经验
基于国内数据库探索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2024年
目的基于国内数据库探索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栓塞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12月关于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TACE后栓塞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并提取中药复方组成数据,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5)对中药数据进行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总结核心组合。结果检索出文献310篇,筛选后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3篇,涉及中药复方61首,中药133味。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居多,药物归经以脾、肺、胃、肝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20组常用药物组合、18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4类聚类组合。结论原发性肝癌经TACE后栓塞综合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湿热互结。用药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清热、理气、利水、活血,标本兼治、功补并施。
袁帅朋卢粤霞肖准马素平田菁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栓塞综合征用药规律
中医外治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及潜在机制
2024年
肝硬化是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最终阶段。肝硬化患者常因并发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原发性肝癌等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肝移植是肝硬化的最终解决策略。对于无法进行肝移植的患者,目前的治疗策略主要为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肖准马素平杨芳明刘杨春费景兰赵文霞
关键词:肝硬化中医外治法
138例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患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病因、中医证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资料,归纳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征。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肝硬化DN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97.83%、94.93%),其次为肾(23.91%);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为主(73.91%、58.70%),其次为湿(34.78%);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盛证、瘀毒蕴结证、水湿内阻证,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8.70%),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DN患者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0,P<0.05),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9.8%),而C级则以湿热内盛证多见(39.1%)。结论初步概括了肝硬化DN常见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肝硬化DN的中医辨治提供参考。
姚肖肖郝尧坤肖准张岚马素平赵文霞
关键词:肝硬化证型证素
从脂质蓄积与“痰浊”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24年
中医学认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聚积于肝”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核心病机,“痰浊”是NAFLD关键的病理因素。现代医学认为“肝内脂质沉积”为NAFLD病理关键,也是促进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痰浊”与脂质蓄积常见于痰湿体质者,二者均具有黏滞、易聚集的特性,同时作为病理产物又加剧了NAFLD疾病发展,故脂质蓄积可能是“痰浊”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之一。NAFLD病机复杂,虚实并存,临证需注重病机走向,谨防兼证、变证出现,治以虚实同调,以健脾祛湿化痰为要,临证选用泽泻汤加味以健脾祛湿,化痰散瘀。
赵洁丁睿哲丁婧肖准张振强张效威谢治深徐江雁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质蓄积泽泻汤加味痰湿体质
呃逆从肺论治被引量:13
2015年
呃逆俗称"打嗝",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声连连、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证医家多责之于胃,笔者秉承《内经》"肺主气"思想,认为呃逆不可执着于胃,可从肺论治,肺气通利则气机统摄有权,中焦气运通畅,呃逆可止。笔者将呃逆分为寒呃、热呃、虚呃,并以宣肺降逆为主要思路,临证分别应用宣肺散寒、宣肺清热、补肺益气等平衡枢机之法治疗呃逆,颇有奇效,值得深思与推广。
李鲜肖准
关键词:呃逆从肺论治
基于脂质代谢异常探讨“痰浊”理论在肝细胞癌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内涵被引量:6
2023年
肝癌的防治目前仍缺乏有效策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由于脂质代谢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其变化过程与中医“痰浊”理论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肝细胞癌微环境中脂质代谢变化入手,探讨脂质代谢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群的异常改变与“痰浊”理论的相关性,以及临床应用化痰相关治法所取得的疗效。由于中医“痰浊”理论的致病特性在肝癌发病和病机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理论内涵的分析有助于病理机制的阐明,也为中医药发挥防治肝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杨芳明肖准陈晓琦张传雷陈欣菊马素平赵文霞
关键词:脂类代谢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被引量:12
2022年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中医理论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充分阐明。肝细胞是发挥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调节铁代谢的重要场所,其调节铁蛋白储存和铁代谢的功能似与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相契合。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法将肝细胞铁死亡与中医理论结合,提出肝纤维化中医基本病机“正虚血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铁过载诱导肝细胞铁死亡有关,为中医理论分子机制的阐明及创新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肖准杨芳明代静慧马素平
关键词:肝纤维化取象比类肝细胞铁代谢
脾主肌肉在肝硬化肌肉减少症中的中西医内涵
2023年
肝硬化是指各种病因导致肝脏实质长期损伤、持续激活的炎症反应以及伤口愈合反应。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慢性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HSC)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Fs),导致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肝脏重构[1]。肌肉减少症是指肌肉质量和功能减少的现象,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患者是否存在基础疾病,而肝硬化是肌肉减少症最具代表性的基础疾病之一[2]。
李圣圣马素平肖准
关键词:肝硬化肝病传脾脾主肌肉
阿比特龙致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病例分析
2023年
阿比特龙是治疗前列腺癌的常用靶向药物,其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R)包括肝功能异常、疲乏、恶心、水肿等。本文报道了1例入住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78岁既往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的前列腺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于入院1个月前开始应用阿比特龙,用药3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4周时症状加重并伴皮肤、眼珠、小便发黄,5周(入院1周)后不幸死亡。结合检验检查结果,该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患者的病例情况及相关诊疗经过,并结合诺氏ADR评估量表评估出ACLF与阿比特龙的使用“很可能”相关,提示阿比特龙可能诱导肝硬化等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衰竭的严重ADR;临床应动态检测该类患者的肝功能变化,必要时予以保肝药物预防性治疗。
肖准代静慧姚伟丽马素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药物不良反应肝衰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