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妊娠
  • 2篇子宫
  • 1篇悬吊式
  • 1篇悬吊式腹腔镜
  • 1篇阴道
  • 1篇妊娠期
  • 1篇术后
  • 1篇剔除术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剖宫产术后
  • 1篇剖宫产术后子...
  • 1篇剖宫产术后子...
  • 1篇气腹
  • 1篇子宫肌
  • 1篇子宫肌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 1篇子宫瘢痕
  • 1篇子宫瘢痕处妊...

机构

  • 3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肖倩琨
  • 1篇李锦玉
  • 1篇罗毅文
  • 1篇郭艳红
  • 1篇张昭
  • 1篇周龙书
  • 1篇梁爽爽
  • 1篇陈勇霞
  • 1篇刘颖
  • 1篇史文静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单操作孔悬吊式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悬吊式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39例,其中行单操作孔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者18例,行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者21例。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单操作孔悬吊式腹腔镜组最大肌瘤直径大于气腹腹腔镜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少于气腹腹腔镜组(P<0.05),两组在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18例行单操作孔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者,7例于术中发现术前B超或镜下未探及的肌瘤结节共12个,予以剔除。结论应用单操作孔悬吊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及彻底剔除肌瘤方面较气腹腹腔镜具有明显优势。
史文静肖倩琨张昭罗毅文郭艳红周龙书
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无气腹气腹
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效果被引量:32
2012年
目的:评价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病例共32例,评价不同治疗方式及其治疗效果。结果:18例甲氨蝶呤(MTX)联合米非司酮药物保守治疗,其中4例单纯药物治疗成功,14例药物保守治疗后行清宫术。10例行米非司酮+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术(UAE)+择期清宫术;2例瘢痕处妊娠病灶切除术+瘢痕缺陷修补术;2例患者子宫切除术。3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治疗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中米非司酮+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术(UAE)+择期清宫术方案是一种适合各种类型子宫瘢痕处妊娠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陈勇霞刘颖肖倩琨梁爽爽
关键词:剖宫产术瘢痕妊娠
RVVC和妊娠期RVVC的治疗探讨
2009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和妊娠期复发性VVC的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40例RVVC确诊患者,随机分3组:A组、口服易启康;B组、口服易启康+克霉唑栓阴道上药;C组、在B组基础上再进行维持治疗。3组均进行6个疗程治疗,治疗完成后第4、8、12、24周进行疗效评定。选择75例妊娠期复发性VVC确诊患者,随机分3组,采用凯妮汀500mg阴道上药。A组3 d 1次,连续2次;B组3d 1次,连续2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C组为6 d 1次,连续使用15次,于治疗后7、14、28 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组RVVC治疗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A组对于B、C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周后A组对于B、C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复发性VVC,3组用药7 d、14 d和28 d后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和28 d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周期治疗是治疗RVVC最有效可行的方案;凯妮汀栓治疗妊娠期复发性VVC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维持治疗疗效更高。
肖倩琨李锦玉
关键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妊娠期克霉唑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