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利琴
- 作品数:11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RGS16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意义的初探被引量:4
- 2017年
-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GS16蛋白在84例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8例RGS16蛋白表达阳性,其表达强度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
- 宁毅翟利琴孙睿
-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内镜下切除胃丛状纤维黏液瘤一例被引量:3
- 2018年
- 患者女,29岁,上腹不适3个月余,伴头晕乏力1个月,不伴腹痛、腹泻,无呕血,无恶心呕吐等,就诊于当地医院,化验提示贫血、便潜血阳性。胃镜检查:胃窦大弯前壁可见一大小约2.0cm×2.5cm凸向腔内的广基底隆起,表面明显凹陷糜烂,附白色透亮黏液样物,难以冲洗(图1)。内镜诊断:幽门前区隆起性质待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幽门前区隆起活检病理:
- 马瑞军陈星汪嵘赵丹瑜王志峰翟利琴卢俊会
- 关键词:内镜下切除黏液瘤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丛状幽门前区上腹不适
- 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 2015年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由Klemperper和Rabin[1]是一种发生于胸膜的、特殊类型的梭形细胞成纤维细胞性肿瘤,之后逐渐发现SFT广泛发生于全身各处。1996年Carneiro等[2]首次报道了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 翟利琴屈重霄董燕燕石祥呈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梭形细胞血管周细胞桥小脑角
- proBNP和NT-proBNP在冠心病猝死者体内的表达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猝死者体内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 BNP)、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冠心病猝死法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猝死组及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每组各20例)心肌及心血样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样本中pro BNP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检测BNP m 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NT-pro BNP的含量。结果冠心病猝死组、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心肌组织中pro BN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无阳性染色。冠心病猝死组、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心肌组织内pro BNP蛋白、BNP m RNA相对表达量、血浆内NT-pro BNP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冠心病猝死组血浆内NT-pro BNP含量高于单独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结论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内的pro BNP表达升高,测定血浆中NT-pro BNP有助于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及鉴别冠心病猝死。
- 曾强孙润峰李泽李泽刘明哲翟利琴高彩荣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猝死冠心病脑钠肽前体N端脑钠肽前体
-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5年
- 翟利琴卢振霞孙步彤毕林涛高申
-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大血管内皮细胞选择素家族血小板表面
-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三例报告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H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M-HPC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结果、治疗经过及随访情况,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为男性,2例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为59.7岁(51~66岁).3例组织学形态单一,表现为中等密度瘤细胞弥漫排列,细胞形态一致,界限不清,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瘤细胞间见中至多量分支状、管腔开放的血管.间变亚型,细胞密度、核非典型性及核分裂活性增高.3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CD99及bcl-2弥漫性着色,CD34多灶状至弥漫性着色,Ki-67指数6%~15%.网状纤维染色细胞间见丰富的网状纤维.2例进行了肿瘤全切术,1例进行肿瘤次全切除术,3例术后均联合放疗.至随访结束尚无复发及颅外转移.结论 M-HPC是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间叶源性肿瘤,肿瘤全切+放疗是首选治疗方案,术后需进行长期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 翟利琴杨莉珠
- 关键词:脑膜血管周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
- 脾错构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 2014年
- 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血管性肿瘤;其中,脾错构瘤及窦岸细胞血管瘤是脾脏特有的病变。脾错构瘤由Rokitansky在1861年首次报道;曾用名包括脾瘤、血管瘤、创伤后瘢痕、纤维性结节、瘤样先天性畸形以及增生性结节。
- 翟利琴赵丽平
- 关键词:脾错构瘤增生性结节脾脏切除先天性畸形组织形态学
- 早期心肌缺血大鼠心肌中BNP的时序性表达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心肌组织中BNP mRNA及蛋白时序性表达。方法在GEO数据库中检索到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基因表达谱数据GSE4648,分析并设计实验验证。66只10-12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n=6)、过敏性猝死组(n=6)、假手术组(n=6)及早期心肌缺血组(n=48)。早期心肌缺血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0.5,1,2,4,8,12,24,48 h脱臼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前壁缺血区心肌。假手术组缝合线穿过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而不结扎冠状动脉,脱臼处死大鼠,取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过敏性猝死组大鼠尾静脉注射鸡卵清蛋白诱导过敏性猝死模型,猝死后取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对照组常规饲养1周后脱臼处死,取左心室前壁心肌。应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所取心肌BNP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GSE4648基因表达谱数据显示大鼠心肌缺血4 h时荧光信号强度开始升高,缺血24 h荧光信号达到最强,缺血48 h荧光信号开始减弱。验证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心肌缺血2 h时,缺血区心肌BNP mRNA开始升高(P<0.05),并于缺血24 h时达到峰值(P<0.01),缺血48 h时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心肌缺血4 h时,BNP蛋白表达开始上升(P<0.05),在缺血12 h和24 h时达到最高峰(P<0.01),缺血48 h时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心肌缺血4 h时,缺血区心肌免疫组化出现弱阳性(P<0.05),之后逐渐增强,缺血24 h时达到强阳性(P<0.01),缺血48 h阳性减弱,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及过敏性猝死组三组间心肌BNP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肌缺血时存在BNP mRNA升高;检测BNP mRNA可能对鉴别冠状动脉性猝死和过敏性休克死亡有帮助。
- 翟利琴翟利琴郭相杰靳茜茜郭华林高彩荣
- 关键词:脑钠尿肽心肌缺血过敏性猝死
- 乳腺实体性乳头状癌1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乳腺实体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山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08年12月至2014年8月诊断的乳腺实体性乳头状癌12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0~ 77岁,临床表现为肿块或乳头溢液.组织学表现为在多个扩张的导管腔内实性生长的肿瘤细胞,细胞之间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肿瘤细胞核呈低至中级别,细胞内、外可见黏液;可伴不同类型浸润癌.12例中,肿瘤性上皮细胞嗜铬素A(CgA)、突触素(Syn)、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分别为12、11、9、5例,Her-2在1例伴浸润性黏液癌的病例中呈1+,在2例不伴浸润性癌的病例中呈现局灶弱+,CK5/6全部呈阴性,Ki-67指数介于5%~15%;乳头轴心p63、CK5/6阳性分别为6、5例,在导管周缘分别为8、7例.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实体性乳头状癌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亚型,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准确的病理诊断需与之结合.
- 翟利琴刘青华
-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
-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1、CD62p表达与临床研究
- 本文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1、CD62p表达进行了临床研究。文章以CD61作为泛血小板标志物,通过CD61单抗在流式细胞仪下对血小板进行筛选,检测了其表面CD62p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血小板...
- 翟利琴
-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活化糖蛋白表达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