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寿向
- 作品数:35 被引量:112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台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学分析
- 2014年
-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患者年龄6 ~63岁,平均年龄35岁,多为成年人.13例患者共有15处病变,镜下见组织细胞样瘤细胞弥漫分布,可见核沟,背景内有数量不等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他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100、CD1a、朗格汉斯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凝集素.治疗后随访6~101个月,均健在.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 王秋鹏虞义建王教辰翁寿向甘梅富
- 关键词: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朗格汉斯细胞
- 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APE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9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距离肿瘤切缘≥5 cm)标本,组织标本采集后立即放入液氮中保存。免疫组织化学(HE)染色测定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APE1蛋白表达。结果APE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APE1在不同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是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远处转移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Ⅲ和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有远处转移结直肠癌组织中APE1阳性表达率高于肿瘤直径<5 cm、肿瘤分期Ⅰ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者(P<0.05)。APE1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及分化程度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E1高表达组总生存率低于APE1低表达组(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APE1表达[HR^^=1.198(95%CI:1.102,1.276),P=0.000]、肿瘤分期[HR^^=1.426(95%CI:1.358,1.492),P=0.000]、淋巴结转移[HR^^=1.384(95%CI:1.306,1.457),P=0.000]、远处转移[HR^^=1.735(95%CI:1.164,2.237),P=0.000]为结直肠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APE1表达升高,APE1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
- 翁寿向杨佩浓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肿瘤分期肿瘤转移预后
- 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分化和肾母细胞瘤蛋白1表达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乳腺黏液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分化及肾母细胞瘤蛋白1( WT-1)表达的意义。方法:收集并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诊断的65例乳腺黏液癌(混合型黏液癌31例、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23例、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11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WT-1的表达。比较各型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WT-1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混合型黏液癌和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的淋巴结转移率、人表皮生长因子2( HER-2)阳性率高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均P<0.01)。而混合型黏液癌的淋巴结转移率、HER-2阳性率与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型黏液癌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分化和WT-1表达,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的神经内分泌表达高于混合型黏液癌和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均P<0.05),但混合型黏液癌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混合型黏液癌的WT-1表达低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和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均P<0.05),但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与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乳腺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组的神经内分泌标志物表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0.01), WT-1虽然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较低,但与淋巴结无转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纯黏液癌细胞丰富型比纯黏液癌细胞稀少型HER-2扩增率和淋巴结转移率高,因此纯黏液癌有必要进一步分类。检测乳腺黏液癌神经内分泌标志物及WT-1的表达对亚型分类有所帮助。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黏液癌淋巴结转移率较低。
- 王教辰翁寿向金晓芬余文杰周涛甘梅富
- 肛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误诊为复杂性肛瘘1例
- 2023年
- 患者女,26岁,发现肛周肿物6个月,按压时疼痛伴脓液流出。截石位肛周3~9点钟方向可触及质硬肿块,大小约6 cm×8 cm,边界不清,皮温升高,触痛。指检距肛门6 cm以内未及新生物,指套无染血。门诊以“复杂性肛瘘”收入院。行切开引流术,在外瘘口注入美蓝后,肛门内纱布染色,将探条插入外瘘口一直通向隐窝内口处,拉出探条,梭形切开外瘘口中间皮肤及皮下组织,敞开瘘管,并清除瘘管内坏死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所见:破碎的灰红组织,大小3.0 cm×1.0 cm×0.7 cm。光镜下见表被鳞状上皮,间质内异型细胞巢片状分布,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部分核染色较深,部分胞质红染(图1)。免疫组化染色检查:CK(-),SMA(-),Desmin(+),Myogenin(+),MyoD1(+)(图2),Ki-67(60%+),CgA(-),Syn(-),CD38(-),LCA(-),HMB45(-),S-100蛋白(-)。病理诊断:(肛周)腺泡状横纹肌肉瘤(alveolar rhabdomyosarcoma,ARMS)。行盆腔MRI平扫+弥散成像(3.0T)示:肛周偏右侧见异常信号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欠光整,范围约5.3 cm×4.8 cm×3.1 cm,T 1WI低信号,T 2WI/DWI高信号(图3),增强后明显强化,与直肠局部分界欠清。肿瘤全身断层显像示:肛周团片状团组织密度影,糖代谢较高,符合恶性肿瘤;两侧腹股沟区及盆腔多发肿大淋巴结,轻度糖代谢,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先予以患者化疗后手术切除肿瘤。术后3年双侧乳腺发现肿块,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双侧乳腺)ARMS转移,目前带瘤生存。
- 王秋鹏郑海红翁寿向
- 关键词:双侧乳腺复杂性肛瘘肛周弥散成像断层显像
- 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P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8例SPC患者资料,总结其临床和病理特征,选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 B-2)、增殖标记(Ki-67)、细胞角蛋白5/6(CK5/6)、细胞角蛋白14(CK14)、肌上皮标记(P63)、突触素(Syn)和嗜铬素A(Cg A)等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用荧光原位杂交法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检测。结果:肿瘤主要表现为中心性的乳腺肿块或乳头溢血。镜下肿瘤由边界清楚的膨胀性生长的结节构成,结节内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55.6%伴有黏液分泌,16.7%伴有浸润性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ER、PR呈强阳性,Cerb B-2大部分呈阴性,仅4例Cerb B-2(1+)。肿瘤细胞均不表达CK5/6、CK14及P63,9例肿瘤细胞巢周围显示完整的肌上皮围绕,5例显示肌上皮部分缺失,4例完全缺失。Syn阳性率为72.2%,Cg A阳性率为55.6%,Ki-67增殖指数平均为8.5%。3例伴浸润的SPC均无HER-2基因扩增。17例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中仅1例见癌转移。获得随访的17例(占94.4%)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S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癌,好发于老年女性,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多项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显示SPC具有惰性的生物学行为和良好的预后。
- 罗华荣徐铖郑海红翁寿向甘梅富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卢洪胜甘梅富周涛郑海红翁寿向
- 关键词:子宫肿瘤平滑肌瘤
- 扶正活血中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及肺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扶正活血中药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5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前期干预组、后期短程干预组及后期长程干预组,每组14只,通过单次大剂量6MV—X线加速器胸部照射制成放射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分别不用及照射前2周内、照射后1个月内、照射后3个月内用扶正活血中药灌胃,于照射后3、6个月分别随机处死各组大鼠7只,取大鼠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TGF-β1蛋白表达强度及观察不同时相肺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各干预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放射性肺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扶正活血中药具有抑制TGF—β1分泌,有效阻止或延缓肺纤维化的形成,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
- 郑海红甘梅富翁寿向徐铖葛震
-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转化生长因子Β1
- 胞核中核转运受体蛋白Karyo-pherin alpha 2水平与胃癌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核转运受体蛋白Karyopherin alpha 2(KPNA2)水平与胃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肿瘤石蜡包埋标本103例,制成组织芯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中KPNA2与p53的表达情况。分析KPNA2表达与胃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分析KPNA2与p53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细胞核中KPNA2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正常组织。KPNA2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神经侵犯、脉管内癌栓、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远处转移、TNM分期等均相关(均P<0.05),与患者性别、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类、淋巴结转移、切缘情况、Lauren分型等均无关(均P>0.05)。KPNA2核表达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低于阴性组(P<0.05)。此外KPNA2核表达与p53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上相关(均P<0.05)。结论KPNA2核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较差相关,与p53表达相关,提示KPNA2可能是胃癌患者的其中一个预后分子标志物以及潜在治疗靶点。
- 张玲娜甘梅富周梦雅翁寿向李玉晶蒋菲
- 关键词:胃癌预后
- 牙龈区转移性肝细胞癌一例
- 2020年
- 患者男,53岁,因发现左下颌后牙区牙龈无痛性肿块20d就诊。既往发现“乙肝”病史20年余,7个月前于上海东方医院行“肝癌切除术”(具体情况不详),现病情稳定,术后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査体:皮肤、巩膜黄染,右侧上腹部(肝区)可见一“C”形瘢痕,余无阳性体征。
- 王秋鹏罗华荣翁寿向甘梅富
- 关键词:无痛性肿块巩膜黄染肝癌切除术肝区下颌后牙区术后药物治疗
- 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1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台州医院200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断的胃肠道IMT病例7例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运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MT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的易位情况。结果7例IMT患者中女性4例,男性3例;年龄1~72岁,中位年龄53岁,平均年龄40岁。4例发生在胃,1例在左半结肠,1例在右半结肠,1例在直肠。组织学显示梭形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束状混杂排列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梭形细胞波形蛋白(7/7)、平滑肌肌动蛋白(7/7)阳性,CD34、广谱细胞角蛋白、CD117、DOG1、S-100蛋白、结蛋白均阴性;其中2例免疫组织化学ALK阳性,FISH检测证实此2例肿瘤中存在ALK分离信号,为阳性病例。7例均完整切除肿瘤,随访6~135个月,术后均无瘤生存。结论胃肠道IMT少见,临床及组织学表现多样,容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IMT的可靠方式。ALK可能是IMT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王秋鹏甘梅富张建伟翁寿向张玲娜
- 关键词:胃肠道肿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