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锦文 作品数:38 被引量:156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黄埔区科技计划项目 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及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影像学诊断及影像诊断方法间的相互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踝关节PVN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弥漫型.X线上4例均不同程度上出现压迫性骨质破坏,受... 杨朝湘 刘玉新 罗锦文 杨壁然关键词:踝关节疾病 影像学诊断 病理机制 文献传递 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造影MSCT诊断胃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造影多层螺旋CT(MSCT)诊断胃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拟患有胃肿瘤的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MSCT检查,将患者按就医顺序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毫安的方式进行检查,实验组使用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同样使用该方法但在噪声指数中标准差方面有所不同,其中实验组SD为12,观察组为15,造影剂均使用碘海醇。对三组患者的MSCT图像质量和剂量加权指数降低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在胃壁情况、脏器间情况及脏器显示方面图像均较为清晰,而观察组在胃壁情况、脏器间情况及脏器显示方面,图像质量均相对较差,但并未影响定性诊断;对照组与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为10分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与观察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剂量加权指数降低率分别为12.7%、35.7%、78.6%,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对比剂及使用智能毫安调节的方式进行MSCT能减少人体受到的辐射量,提高安全性,同时有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低剂量低对比剂低张胃充气可有效提高胃肿瘤的MSCT诊断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罗锦文 邓义 何月明关键词:低剂量 胃肿瘤 16排螺旋CT术前对直肠癌诊断及分期的评估与手术方案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前16排螺旋CT检查对直肠癌的诊断和分期以及手术方案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肛肠科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根据患者的CT扫描结果进行诊断和分期,并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以检验术前CT-TNM分期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探讨多层螺旋CT评估和术式选择的相关性。结果术前的CT-TNM分期中,18例为CT-Ⅰ期,26例为CT-Ⅱ期,17例为CT-Ⅲ期,17例为CT-Ⅳ期。术后病理学诊断中,14例为pⅠ期,23例为pⅡ期,26例为pⅢ期,15例为pⅣ期。术前多层螺旋CT预测手术的准确性为93.59%。术前CTTNM分期的准确度为74.36%,其中CT-Ⅰ期的准确度为78.57%,CT-Ⅱ期的准确度为73.91%,CT-Ⅲ期的准确度为57.69%,CT-Ⅳ期的准确度为100%。除了CT-Ⅲ期的敏感度为57.69%外,CT-TNM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70%。术前CT-TNM分期和术后病理学分期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661,P<0.05。齿状线和肿瘤下缘的距离(F=3.379,P=0.038)、肿瘤的厚度(F=4.551,P=0.021)、CT-M分期(χ2=9.682,P=0.010)以及CT-TNM分期(χ2=13.068,P=0.039)是影响术式选择的相关因素。肿瘤的厚度(cc=0.322,P=0.031)、CT-M分期(cc=0.371,P=0.010)和CT-TNM分期(cc=0.370,P=0.009)与术式选择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术前的CT-TNM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术前CT检查提供的肿瘤的厚度、CT-M分期和CT-TNM分期等信息可以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罗锦文关键词:16排螺旋CT 直肠癌 手术方案选择 基于MR组学特征的诺模图(Nomogram)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MR组学特征的诺模图(Nomogram)在术前预测宫颈癌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共1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Ⅰ~ⅡA期]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病理及MR影像资料,年龄36~75岁,平均(57±13)岁,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77例)和验证组(33例),根据病理分为LVSI阳性组和LVSI阴性组。在MR上测量得肿瘤的最大径、肌层浸润深度;使用MaZda 4.6软件对MR图像矢状位T_(2)WI抑脂序列的肿瘤影像提取794个3D影像组学特征,并用软件内自带的B11模块特征选择,得到对术后病理分组最优的30个组学特征。然后再对最优的30个组学特征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与宫颈癌LVSI最相关的组学特征,将最相关的组学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用于评价预测模型Nomogram图的诊断性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组学特征之间的曲线下面积(AUC),绘制Nomogram图、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最终选择得到3个组学特征并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显示预测模型对宫颈癌LVSI阳性组和LVSI阴性组有良好的鉴别。S(0,5,5)Entropy、135°_LngREmph、Gr_NonZeros是LVSI独立预测指标。ROC曲线分析中,MR组学模型Nomogram图预测LVSI在训练组AUC及95%CI、敏感度、特异度为0.762(0.656~0.868)、0.881、0.5714,验证组中对应的AUC及95%CI,敏感度、特异度为0.711(0.534~0.888)、0.3889、1.00,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决策曲线在组学特征训练组、验证组中净收益分别为14.40和13.6,组学联合临床特征训练组、验证组中净收益分别为16.1和15.8。结论基于MR的影像组学对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状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宫颈癌术前预测LVSI,决策曲线提示有较好的临床实用性。 何月明 陈思琳 马跃昆 罗锦文 范良生关键词:纹理分析 宫颈癌 基于CT纹理分析在鉴别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与转移淋巴结中的价值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3D纹理分析在鉴别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与转移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CT图像上可辨识的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灶45枚,转移淋巴结灶45枚,全腹部CT扫描均在术前1周内完成。通过MaZda软件对静脉期增强轴位图像进行3D纹理分析,提取各个病灶的3D纹理参数共794个特征值,联合软件内置费尔系数(Fisher)、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和交互信息(MI)3种方法的(FPM)进行特征降维得到30个最优纹理参数,并由内置的B11模块的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对这些纹理参数进行分类分析,各纹理特征参数的诊断结果以误判率形式显示;采用SPSS 19.0软件比较TD与MLN的30个最优纹理参数间的统计学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并计算AUC并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肿瘤沉积组及转移淋巴结组纹理特征分类中,NDA对两种病变的误判率(4.44%~10.00%)较RDA(15.5%~26.67%)、PCA(16.67%~31.11%)和LDA(10.00~30.00%)均低。基于螺旋CT静脉期增强图像的三维纹理特征,采用NDA的误判率最低,其中FPM联合NDA的误判率最低,误判率为4.44%。在肿瘤沉积组与转移淋巴结组30个最优纹理参数中,30个最优纹理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中,有14个特征AUC>0.70,其中>0.9有1个。结论基于螺旋CT静脉期增强图像的3D纹理分析对结直肠癌旁肿瘤沉积及转移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客观的量化证据。 罗锦文 王梦龙 戴子扬 关玉宝 邓义 李新春关键词:纹理分析 结直肠癌 转移淋巴结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辐射剂量CTU在泌尿系统疾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低剂量对比剂联合低辐射剂量)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至2014年CTU检查的病例157例,所有病例均确诊。双低剂量组78例,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120 k V,扫描平扫期、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SD值分别设定为20、15、15、20,碘海醇1.3 m L/kg,速率3 m L/s。常规剂量组79例,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法,120 k V,扫描平扫期、皮质期、髓质期和排泄期,各期SD值设定为10,碘佛醇0.8 m L/kg,速率3 m L/s。计算各病例的有效剂量。对比分析CT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对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畸形、肾肿物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尿路上皮癌的敏感性分别为91.67%,92.31%,阴性预测值均为83.33%,尤登指数均为0.92。两种CTU检查方法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低剂量组的对比剂用量和辐射有效剂量分别降低37.05%,6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低剂量CTU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性能可靠,明显降低对比剂用量和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义 欧阳中敏 罗锦文 刘玉新 杨壁然 周传仁 唐亚霞 陈旭荣 李小瑛 何上青关键词:尿路成像 低剂量对比剂 泌尿系统疾病 结直肠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表现与分子标记物ERCC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表现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每组各40例,并选取结直肠癌癌旁黏膜组织的正常肠壁组织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弥散系数表现,并与手术后常规病理免疫组化ERCC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ADC值和ERCC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随着结直肠癌肿瘤组织ERCC表达增加,其ADC值降低,结直肠癌ADC值与ERCC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598,P=0.000);高分化(r=-0.688,P=0.000)、中分化(r=-0.698,P=0.000)、低分化(r=-0.741,P=0.000)与ERCC的表达水平均呈为负相关。结论:结直肠癌的ADC值能从分子水平反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程度,ADC值低的患者,其ERCC处于高表达水平,结直肠癌ADC值的变化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术前的恶性程度进行诊断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依据。 罗锦文 李新春 卢雪梅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磁共振 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尿路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尿路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60例尿路结石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每组30例,CT组患者通过CT尿路造影进行检查,磁共振组患者采取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临床确诊率。结果 CT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6.7%,明显高于磁共振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磁共振组患者的4级图像质量略高于CT组。结论 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所呈现的图像均比较清晰,CT尿路造影的确诊率要高于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而后者无需使用造影剂和电离辐射,因此这两种检查方法都适用于尿路结石的诊断。 罗锦文 邓义 刘玉新 杨壁然 刘燕关键词:CT尿路造影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 尿路结石 肾实质占位的多层螺旋CT诊断 2012年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螺旋CT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肾实质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与术前定性明显提高,并且对恶性肾实质占位的手术前指导、分期及良性肾实质占位的保守治疗提供良好的影像信息.作者通过分析36例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对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肾实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罗锦文关键词:多层螺旋CT扫描 多期扫描 基于MR超分重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MR深度迁移学习超分重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C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早期CC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对矢状面T 2WI抑脂非增强序列原始图像(OI)进行深度迁移学习超分重建图像(SRI),并采用ITK-SNAP软件在OI及SRI上对全肿瘤区域进行3D标注,根据病理结果分为LVSI阳性与LVSI阴性组,并按照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和验证集(20例)。对OI、SRI标注图像3D VOI进行特征提取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分别建立LightGBM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O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LVSI状态,训练集AUC=0.795(95%CI:0.696~0.894),敏感度为0.533,特异度为0.920;验证集AUC=0.637(95%CI:0.350~0.924),敏感度为0.429,特异度为0.923。基于S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LVSI状态,训练集AUC=0.817(95%CI:0.722~0.913),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717;验证集AUC=0.815(95%CI:0.625~1.000),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786。两组图像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SRI较OI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DCA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MR深度迁移学习S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较OI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有所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何月明 罗锦文 张婷 戚莹莹关键词: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