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达
- 作品数:54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社会学解读
- 2012年
-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是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从学理上对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深刻涵义和现实意蕴进行诠释,是很有必要的。这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热潮,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
- 罗玉达
-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学解读自强
- 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与农民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农村社区建设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问题正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从依附理论解释传统农村社区中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考察政府与农民关系的历史变迁及出现的问题,提出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由农民对政府的依附关系转为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途径,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性、社区的自治性和农民的主体性。
- 罗玉达付宝全
-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依附理论
- 邓小平教育理论与科教兴国战略
- 1999年
-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的理论基础是邓小平教育理论。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与形成科教兴国战略的渊源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事业,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罗玉达
-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理论科教兴国战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国策治国方略邓小平同志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贵州精神文化建设被引量:2
- 2013年
-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了24字精辟的概括和提炼,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贵州精神文化建设,构筑"贵州精神高地",推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小康,进而实现现代化,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十分深远的。
- 罗玉达方彦婷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建设
- 知识经济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被引量:1
- 1999年
- 本文从发展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知识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21世纪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结合知识经济的特.点和中国国倩对21世纪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思考。本文还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产生的中西文化交融的优秀成果,将成为21世纪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派上大用场。只要中国抓住知识经济兴起的历史机遇,21世纪的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将显出蓬勃发展的生机,跨越西方发达国家也是有可能的。
- 罗玉达
- 关键词:知识经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 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以贵阳市为个案
- 2007年
- 关注并保护弱势群体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贵州省贵阳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面临着加快经济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艰巨任务。因此,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对建设和谐贵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罗玉达张利民王如怡罗桥
- 关键词:弱势群体和谐社会
- 浅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贵阳市和谐文化建设
-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背景下,构建贵阳市和谐文化氛围,是贵州省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贵阳市和谐文化建设现状、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三大部分展开,用系统的视角,展现贵阳市在国家新一轮西...
- 肖蓉罗玉达
-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和谐文化
- 文献传递
- 遵义会议精神与贵州精神的契合被引量:1
- 2015年
- 遵义会议精神与贵州精神的内在契合是构筑贵州精神高地的时代课题。遵义会议精神表现为以独立自主为特征的创新精神,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求真精神,以民主集中为原则的大局精神,这些精神是贵州精神得以形成的源泉。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诠释,是贵州乃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 刘黔罗玉达
- 关键词:遵义会议精神契合
- “农民工”权益保障法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罗玉达康小红
- 关键词:社会现代化权益保障保障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历史事实。新中国60余年的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只...
- 罗玉达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经验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