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倩
- 作品数:31 被引量:95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P基因克隆及亚细胞定位被引量:4
- 2018年
-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是瓜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的病毒,近年来在中国多地陆续报道其危害,给西瓜、黄瓜等作物生产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本研究选择2012年采自江苏洪泽的CGMMV西瓜分离物为研究对象,经克隆和序列测定显示其CP基因全长486 bp,编码一个17 500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其亚细胞定位特征,本研究构建了带有YFP荧光标签的重组表达载体CP-YFP,转化农杆菌后浸润接种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浸润处理后本氏烟叶片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都有较强的绿色荧光信号,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带荧光标签的CP在本氏烟叶片中表达正常。这些结果说明CGMMV编码的CP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均有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 范小燕杨柳杨柳季英华任春梅缪倩韩玉春章松柏程兆榜
- 关键词: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外壳蛋白亚细胞定位
- 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明确江苏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玉米抗病品种选育及其田间合理布局提供指导,也为玉米小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个市(县)的疑似小斑病玉米叶片进行单孢分离,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基于rDNA-ITS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选用8个自交系玉米品种(Mo17、B73、丹340、罗31、掖478、齐319、昌7-2和掖107),采用喷雾接种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分别从江苏省东台、如东、丰县和东海4地各分离到1株菌株,依次标记为DT、RD、FX和DH,形态学观察发现分离菌株存在类似于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以分离菌株的DNA为模板,PCR扩增得到550 bp左右的预期片段,测序分析发现其与玉米小斑病菌多个分离株序列的同源性达97%;结合分离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鉴定,将分离菌株鉴定为玉米小斑病菌的江苏分离株。系统发育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东台分离株(DT)独立一枝,说明其来源较特殊。致病力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菌株间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其中来自东台的菌株(DT)致病力最强;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菌株上的抗感性差异较大,对玉米小斑病表现为抗病的有齐319和Mo17。【结论】可选用东台菌株(DT)作为江苏省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筛选的接种菌株,指导抗病品种的选育;可挖掘齐319和Mo17的抗病基因,为玉米小斑病抗病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
- 任春梅杨柳缪倩陆芳顾雪程兆榜
- 关键词:玉米小斑病菌单孢分离分子鉴定致病力
- 黄瓜COP9信号复合体亚基CsCSN5b的亚细胞定位和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COP9信号复合体(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nic signalosome,CSN)是一种在黑暗条件下抑制光形态建成的调节蛋白[1],1992年在研究调控拟南芥的光形态建成的转录因子时被发现,突变体拟南芥在黑暗条件下,子叶展开,下胚轴缩短,这一表型与野生型拟南芥在光照下幼苗生长的形态一致。
- 缪倩任春梅季英华杨柳程兆榜
- 关键词:黄瓜亚细胞定位
- 灰飞虱携带的水稻条纹病毒NS2和NS3基因的分子变异被引量:2
- 2016年
- 为揭示灰飞虱携带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的NS2和NS3基因分子变异特征,采用单雌产卵法从江苏、云南、山东、河北等地获得20个灰飞虱携带的RSV分离物,RT-PCR扩增出NS2和NS3基因特异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再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其他分离物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不同寄主、地区分离物的分子变异特点及系统发育关系。序列测定表明,20个分离物NS2和NS32个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5%~100%(NS2)和95.4%~100%(NS3),推导编码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0%-100%(NS2)和96.2%-100%(NS3)。基于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2个基因均可以明显分为2组,其中一组均为中国云南水稻上的分离物,2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5711(NS2)和0.06081(NS3),2基因的Z—test的检测结果表明都处于强烈的负选择压下。从2基因氨基酸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变异热点上分析,其氨基酸序列的分子变异首先与地缘相关,2基因均可以分成中国云南及云南以外的2个地理亚群;其次与寄主相关,可以划分为灰飞虱和水稻2个寄主群。
- 任春梅程兆榜杨柳缪倩周益军
- 关键词:水稻条纹病毒分子变异
- 小麦黄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ACP-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 2018年
- 为建立简便、有效、低成本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的检测方法,用提纯的WYMV免疫BALB/c小鼠后,利用杂交瘤细胞技术经细胞融合、筛选和克隆,共获得2D4、2D3和6F4 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WYM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注射小鼠腹腔制备其单抗腹水。3株单抗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为10^(-6)~10^(-7),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κ链。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6F4和2D4这2株单抗仅与WYMV的32 kD外壳蛋白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利用效价最高的2D4单抗建立了检测WYMV的抗原包被ELISA方法(ACP-ELISA),其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当病叶以1∶25 600(g/ml)倍稀释时仍能检测到病毒,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有效区分小麦易感染的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田间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可靠地用于小麦WYMV的大规模检测。
- 任春梅杨柳缪倩程兆榜
- 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毒单克隆抗体
- 一种室内大量饲养灰飞虱的方法被引量:1
- 2015年
- 灰飞虱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和病毒传播介体,为给相关研究提供足够的活体材料,建立了一种室内灰飞虱规模化饲养的方法,笔者经一系列生物学试验,对温度、光强、饲养密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产卵和换苗时间进行了规定。试验表明饲养温度24-28℃,光照强度5000-7000 lx,不同龄期虫的饲养密度分别为300-400头/杯(若虫)、200-300头/杯(3-4龄虫)、100-200头/杯(成虫)适合各自饲养时水稻苗的生长、灰飞虱的发育繁殖、卵的孵化等。为保证同批次虫龄的一致性,规定产卵时间和换苗时间分别为48 h和8-10天。此方法条件因素明确,可操作性强,不受场地、时间、环境等自然条件限制;可随时提供足量试验用龄次标准试虫。
- 任春梅程兆榜杨柳缪倩周益军
- 关键词: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饲养方法
-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西瓜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和序列分析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对江苏各地具典型褪绿花叶症状的多种葫芦科作物是否为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侵染进行分子鉴定,明确该病毒在江苏的遗传分化.[方法]提取样品总RNA,利用西瓜花叶病毒的cp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克隆测序,应用DNASTAR和Clustal X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来自南瓜、瓠瓜、西瓜和西葫芦的11个分离物的RNA模板中均检测到1200 bp左右的片段;序列测定表明该片段含1154个核苷酸,包含完整的编码281个氨基酸的WMV-cp基因.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1个分离物和来自不同地区的17个分离物WMV-cp基因核苷酸和推导的编码CP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0.5%~100.0%和92.9%~100.0%.[结论]WMV的遗传变异与地缘相关性较强而与寄主相关性较弱.江苏分离物WMV-CP氨基酸均具有蚜传株系的特征结构域DAG,暗示其田间流行与蚜虫有关.
- 任春梅程兆榜缪倩魏利辉周益军范永坚
- 关键词:西瓜花叶病毒葫芦科作物CP基因
- 一种快速同步检测小麦黄花叶病毒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的方法被引量:10
- 2013年
- 针对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在症状、传播途径、发生规律等方面高度相似、难以用常规手段鉴定的问题,根据两种病毒基因序列的异同点设计了三条引物CWWY-R2、CW1-F2和WY1-F2,以植物总RNA为模板、CWWY-R2为引物反转录合成cDNA。通过优化建立了一种同步检测两种病毒的反应体系:cDNA1.6μL,引物(10μmol.L-1)各0.4μL,10×PCR Buffer(不含Mg2+)2μL,dNTPs(10mmol.L-1 each)0.4μL,Taq DNA聚合酶(5U.μL-1)0.8μL,MgCl2(25mmol.L-1)0.8μL,ddH2O 13.2μL,合计20μL;PCR反应条件:94℃预变性5min,94℃50s,50℃50s,72℃90s,共30个循环,72℃延伸10min。WYMV和CWMV的PCR扩增预期目的片段分别为508和918bp。利用该方法对江苏高邮、扬州和大丰的样本进行检测,它们分别为WYMV、WYMV、CWMV单一侵染,证明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用于两种病害同步检测。
- 缪倩季英华任春梅魏利辉周益军程兆榜
- 关键词:小麦黄花叶病毒禾谷多粘菌复合PCR
- 一种葫芦的组培快繁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葫芦组培快繁方法,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去壳的葫芦种子消毒,接种到无菌苗固体培养基表面进行无菌苗培养,得无菌苗;2)剥离所述无菌苗的子叶节,将所述子叶节接种于丛生芽诱...
- 缪倩程兆榜任春梅季英华杨柳
- 文献传递
-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及应用被引量:5
- 2015年
- 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病毒主要有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YMV)、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烟草花叶病毒(TMV)和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通常发生复合侵染。基于GenBank中这6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在单重RT-PCR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影响2种多重RT-PCR扩增的DNA聚合酶浓度、dNTPs及镁离子浓度、退火温度、延伸时间、循环次数等因素进行优化,对检测灵敏度进行测定,建立了2种PCR反应同时检测葫芦科作物上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2种多重RT-PCR体系均能同时扩增出各自特异性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序列同源性在97%以上:优化的2种多重RT-PC体系检测灵敏度为总RNA稀释10^2~10^3倍,应用于江苏省21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单重RT-PCR一致.体现了检测的可靠性;检测结果表明近年来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以种子传播的ZYMV和CGMMV侵染为主,病毒的复合侵染率达75.24%。
- 任春梅程兆榜杨柳缪倩周益军
- 关键词:葫芦科作物病毒多重RT-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