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绥君
- 作品数:66 被引量:3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面肌痉挛病因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对面肌痉挛(HFS)病因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HFS患者52例(观察组)和健康成人20例(对照组)进行MRTA检查,观察3D-TOF成像序列结合3D-CISS序列中脑桥小脑角(CPA)池内面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盲法对照。结果观察组患侧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TA对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敏感度为94.1%,特异度为86.7%,阳性预测值为88.9%,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MRTA证实面肌痉挛患者在面神经出脑干段(REZ)存在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MRTA诊断CPA池内血管接触或压迫敏感度和真实性高。
- 林青童绥君曲红丽郑希尧庄雄杰
- 关键词:面肌痉挛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 高血压病Ⅰ、Ⅱ期患者的BAEP及SEP测定的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蔡小芳童绥君陈治卿黄琼华陈丽雪
- 关键词:高血压BAEPSEP
- 脑出血体感诱发电位与CT的对照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童绥君林青山蔡小芳葛茂振王德生沈翠茹
- 关键词:诱发电位丘脑出血壳核出血丘脑腹外侧核外侧型
-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症巨大体感诱发电位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0年
- 蔡小芳童绥君毕敏黄琼华林燕林丽雪
-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
- 厦门市社区医疗重组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文章简要介绍了厦门市社区医疗重组的基本模式,比较分析了重组前后社区医疗服务的提供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重组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陈伯梅阮诗玮童绥君
- 关键词:社区卫生
- 急性小脑、小脑脚梗死的临床特点与MRI分型
- 2001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小脑、小脑脚梗死的 MRI分型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4 5例小脑、小脑脚梗死患者的临床及 MRI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 MRI表现按动脉支配区进行分型。结果 小脑下后动脉( PICA)区梗死 2 3例 ,小脑下前动脉 ( AICA)区梗死 13例 ,小脑上动脉 ( SCA)区梗死 9例 ;小脑脚型 16例 ,小脑脚小脑型 17例 ,小脑型 12例 ;各类型的临床表现均有其特点。结论
- 童绥君杨天和林威林青山
- 关键词:脑梗死小脑MRI
- 丁苯酞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血清性激素、5-羟色胺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血清性激素、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睡眠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0例,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结束后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性激素、5-HT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较高,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较低(P<0.05),血清5-TH水平较高(P<0.05),PSQI评分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丁苯酞能够改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血清性激素与5-HT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对临床治疗该病具有指导意义。
- 陈汉水童绥君马琪琳
- 关键词:丁苯酞性激素5-羟色胺PSQI
- 基底动脉闭塞症34例临床分析
- 2004年
- 毕敏童绥君
- 关键词: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影像学检查静脉溶栓
-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被引量:2
- 2008年
-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脑血管疾病,其致残率、致死率高。脑出血的脑损伤是多种因素参与、多环节的病理生理过程;亚低温能够通过多环节机制减轻脑出血后脑损伤,起到显著的脑保护作用。本文对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亚低温对脑出血的脑保护机制进行综述。
- 郑坤木马琪林童绥君
- 关键词:亚低温急性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
- 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3~6h静脉溶栓与动脉溶栓的比较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3~6h时间窗内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4例发病3~4.5h和18例发病4.5~6h颈内动脉系统梗死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分别行静脉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血管再通率、出血率,治疗后90d用修正Rai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溶栓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d预后良好率:静脉溶栓组55.9%,动脉溶栓组61.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静脉溶栓组47.1%、动脉溶栓组77.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静脉溶栓组17.6%,动脉溶栓组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MRPWI/DWI不匹配时,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发生3~4.5h内静脉溶栓与4.5~6h内动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两者的效果相当。
- 李剑鹏马琪林童绥君曲红丽鲁丛霞黄远亮
-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统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率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