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中岭
- 作品数:48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通道在复杂膀胱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5年
- 膀胱异物在临床较为多见,多数可经尿道膀胱镜下异物钳取出。但也不乏一些异物因过粗、过长、过尖等不易经尿道取出,需经耻骨上膀胱切开取出,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和留下永久的疤痕。近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采用双通道法处理了1例复杂膀胱异物患者,疗效满意。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3岁,自慰时将长约85 cm的电线放入膀胱内,3 d后因“排尿不畅伴尿痛、血尿3 d”收入我科。腹部平片(KUB)提示:膀胱内异物(图1)。
- 卢灿峰窦中岭刘刚
- 关键词:膀胱异物异物取出术异物钳膀胱尿道镜输尿管开口
- 微小RNA-34a靶向Snail基因调控膀胱癌T24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 2016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小RNA(miR)-34a是否通过靶向调控Snail基因的表达而影响T24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靶基因预测及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a与其靶基因Snail的关系:通过miRDB软件在线分析预测出miR-34a特异性靶向基因,推测在膀胱癌中miR-34a可能调节的一个靶基因为Snail基因。按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荧光素酶实验。实验重复3次。
- 王晓彬刘辉贾招辉魏曙光孙国贤刘刚史海军窦中岭
- 关键词:膀胱癌T24细胞基因调控靶向调控基因预测
- 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 2015年
-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计算机检索PubMed、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关于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并评价质量,应用RevMan 5.1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OR合并。结果 1共纳入5个符合要求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327例患者,其中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162例,单用吡柔比星165例;2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退出或失访、意向性分析和基线情况的描述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分,结果质量均为B级;3Meta分析结果显示随访1年时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与单用吡柔比星比较,OR=0.23,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2年时膀胱癌术后复发率与单用吡柔比星比较,OR=0.35,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后出现膀胱刺激症状与单用吡柔比星比较,OR=0.63,P>0.05,尚不能认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柔比星与α-干扰素联用组的术后复发率较单用吡柔比星组低、效果好。
- 吴昊窦中岭贾招辉李帅阳
- 关键词:膀胱肿瘤吡柔比星干扰素META分析
- 司可林在预防闭孔神经反射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5年
- 窦中岭高中伟梁梅玲孙国贤任小强
- 关键词:闭孔神经反射司可林膀胱肌松剂经尿道电切治疗常见并发症
- NMP22、CA19-9和CEA的检测在诊断膀胱癌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NMP22、CA19-9及CEA这3种肿瘤标记物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NMP22、CA19-9及CEA在膀胱癌检测中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总结。结果在泌尿系统肿瘤当中,膀胱癌的发病率高居首位,近年来膀胱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应用NMP22筛查和监测膀胱癌是一种非侵袭定量的诊断方法,其特异性、灵敏度较高,CA19-9的检测能对膀胱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起到一定的作用,CEA的检测在膀胱癌的诊断、复发监测及随访中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 NMP22、CA19-9及CEA这3种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是膀胱癌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作为辅助因子与临床资料相结合,可以对膀胱癌的生物学特点做出更加精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更为充足的证据。
- 左玉良窦中岭
- 关键词:膀胱癌NMP22CA19-9CEA免疫组化
- 侵袭性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侵袭性前列腺癌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前列腺癌患者117例,所以患者均行前列腺根治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均完善CT、MRI影像学检查,根据术后病理结果Gleason评分分为侵袭性前列腺癌组(63例)和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54例),分析患者CT、MRI表现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及肿瘤抑制蛋白(P53)的阳性表达情况。分析侵袭性前列腺癌的CT、MRI表现与生物因子表达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CT、MRI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结节.状、波浪状突起,边缘模糊、毛糙,前列腺癌突破包膜并累及邻近精囊腺、膀胱、直肠及周围脂肪组织,可见盆腔肿大淋巴结转移,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MRI定量参数可大致区分病灶良恶性及恶性程度分级情况。侵袭性前列腺癌组PSA的表达低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而PCNA、VEGF Ki-67、P53的表达及淋巴结转移高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肿瘤边缘表现为模糊、清晰时PSA、PCNA阳性表达率及淋巴结转移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2cm、>2 cm时的淋巴结转移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组ADC值低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而Kep和Ktrans高于非侵袭性前列腺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ADC值与PS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与PCNA、Ki-67、P53阳性表达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侵袭性前列腺癌患者Kep.、Ktrans与PSA阳性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与PCNA、Ki-67、P53阳�
- 杨留洋贾招辉潘冬卞盼张伟窦中岭
- 关键词:CTMRI生物因子淋巴结转移
- 胃癌根治术后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防治腹腔内转移或复发(附18例报告)被引量:1
- 2000年
- 孙君军侯湘波陈登庭窦中岭
- 关键词:胃肠肿瘤复发
- 电切襻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中的应用
- 自1999年12月~2004年12月对100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随机行经尿道电切术(TURP)、经尿道电极汽化前列腺切除术(TVP)及经尿道电汽化切割前列腺切除术(TUEVP),并对2种切割襻的治疗效果进行...
- 窦中岭梁梅玲孙国贤韩清江刘刚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切除术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小儿膀胱占位处理的经验及教训
- 2008年
- 窦中岭刘辉明松林贾招辉
- 关键词:小儿膀胱占位
- 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腹腔镜微创技能培训模式探索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索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腹腔镜微创技能培训模式。方法选取2015年10月10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读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外科学专业学位的27名硕士研究生,分3期培训,每期9人,培训4周,每期培训30学时。培训内容包括腹腔镜基础理论学习、手术视频学习、体外模拟箱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拾豆、缝合打结、动物组织缝合)以及腹腔镜手术虚拟训练系统培训。根据每期学员的反馈意见调整下期课时安排,对比3期不同课时安排下学员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及学员培训满意度。结果 3期所有培训学员理论考核成绩均合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员完成培训后,完成体外模拟箱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拾豆、缝合打结、动物组织缝合)操作用时均短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外模拟箱基本技能操作训练、腹腔镜手术虚拟训练系统培训分配课时较多学员在第2、3期培训后完成拾豆、缝合打结、动物组织缝合用时均短于分配课时少的第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2、3期学员完成拾豆、缝合打结、动物组织缝合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反馈结果提示,第3期学员满意度和参与积极性最高。结论科学的安排培训时间及培训方法可以提高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腹腔镜微创技能,具有推广价值。
- 杨延辉陈西论刘辉贾招辉桂洋范华窦中岭孙君军
- 关键词:临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