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渭生
- 作品数:3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
- 关内道是唐代都城和京畿所在之地,是国家军防部署的中心区域.该文对关内道及其周边地区各种地理因素与战争的关系、及其对唐朝战备和作战行动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述论.这一研究有助于更客观地认识唐朝盛衰的历史过程,并可对一...
- 穆渭生
- 关键词:军事地理地形战术性能唐代
- 文献传递
- 唐代“立、坐部伎”相关问题辨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唐史文献中有关"立、坐部伎"14部曲目及其内容的记载,或详或略,大致相同,但对"立、坐部伎"的始置时间,却无确切表述。晚近学者研究考索之观点,也不尽相同。运用历史个案与时代背景综合考察的思维逻辑和历史学的"内证"方法,从认识宏观历史演变的基本面貌和理清具体史实的时间环节入手,排比史料,经过分析论证,结论是自贞观十四年起,"立、坐部伎"的曲目已各有4部,具备了设置乐部的基本条件。
- 穆渭生张维慎
- 关键词:演奏方式乐部
- 唐后期京西北泾原军镇述略(提纲)
- 在唐朝后期抗御吐蕃频繁侵犯,保卫京畿的京西、北诸军镇中,凤翔、泾原、邠宁和灵盐四镇处于“前锋线”上,属于主力大镇:鄜坊、夏绥两镇处于“后卫线”上,是阻挡吐蕃与党项等势力迂回关中的屏障;振武、天德两镇处于向北防御回纥的“侧...
- 穆渭生
- 关键词:军事功能
- 唐太宗的败德弊政:饵丹药与兴土木
- 2006年
- 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向为旧史所艳称,也被当代史学研究所肯定。但对其阴暗面的揭示和剖析,却显得比较薄弱。本文从“善恶必书”的史学立场出发,以“激浊扬清”的批判精神为宗旨,着重对唐太宗后期的执迷丹药和大兴土木进行述评,以求对其阶级本质和个人品德,得出实事求是的认识和评价。
- 穆渭生
- 关键词:唐太宗败德弊政
- 唐代宥州变迁的军事地理考察被引量:11
- 2003年
- 唐代关内道北部的“河曲”是农、牧族类交融频繁地域 ,也是唐朝边防战略要地之一。宥州的置废变迁 ,就是这一地域军政形势起伏多变历程之缩影。本文着重从军事地理角度考察宥州的变迁背景 。
- 穆渭生
- 关键词:唐代军事地理历史地理
- 唐后期陇右失陷与京畿安全危机述略被引量:1
- 2009年
- 在唐朝前期,黄河中下游的富庶农耕区和陇右东部可以养育马匹的半农半牧区,犹如国家强盛的左右臂膀。及至"安史之乱"后,吐蕃攻占陇右,唐之右臂断绝;河北与江淮间藩镇割据抗命,唐之左膀近乎瘫痪,帝国雄强气象,无由再振。从军事地理角度观察,陇右失陷对唐后期京畿安全的直接影响是关中暴露,京城危迫;党项部落东徙,扰攘关中十余年。间接影响是陇右的监牧丧失导致"马政"剧衰,若干羁縻府州及其部落兵损失,致使唐朝骑兵软弱,军力下降,综合国力严重削弱。而唐朝保卫京畿,缓解危机的重大措施,就是将关内道的军防重心从北面转到西面,即建立起京西、京北八镇军防新体系,阻遏戎寇,历经80余年顽强抗御,终使关中免沦左衽。
- 陈正奇穆渭生
- 关键词:党项
- 《高力士外传》史料价值述评被引量:1
- 2006年
- 《高力士外传》乃作者得高力士口述亲历旧事而撰成,其中载述玄宗朝史事,始自开元后期,迄于高力士贬死黔中,内容多有关涉朝政大事者,且详述细节言辞。经过与现存的唐代史籍逐一比对印证,完全证明了其中记载的真实与可信,它是研治唐史(玄宗朝)的第一手资料。
- 穆渭生
- 关键词:高力士唐玄宗史料来源史料价值
- 唐蕃战争后期盐州军事地理述论被引量:6
- 2006年
- 唐蕃战争起伏绵延长达200余年,自“安史之乱”后,双方长期对峙于六盘山一线,唐朝以京西北八镇固守京畿和关内道。从唐代宗后期开始,吐蕃军队在继续频繁侵犯关中的同时,又从白干山之外向东进攻关内道北部,企图迂回延州和关中,而盐州首当其冲。本文以唐蕃战争后期的时空过程为背景,对盐州的军事地理价值作具体述论。
- 穆渭生
- 唐朝对西北“丝路”丝绸贸易管控政策探究——唐代国家对外贸易法规之解读
- 2020年
- 唐朝政府对西北(陆上)"丝路"的丝绸贸易。一直实行严格管控(即保护)政策:一是严禁中外商人(华商、胡商)运销丝绸;二是对边州"互市"交易的丝绸有严格限制;三是对诸蕃"朝贡贸易"实行严格管控。并借助西北缘边关塞查禁、"丝路"沿线官府勘验"过所"(通行证)等措施贯彻落实。"中国丝绸"虽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但并非没有限制的"自由贸易"。唐朝政府基于国家边疆安全("地缘政治战略")之考量,对诸蕃(邦国)频繁而大量的特惠性"官方贸易",才是丝绸外贸的主流渠道。
- 穆渭生
- 关键词:丝绸贸易
- 盛唐'平定河北之役'的历史地理考察
- 本文运用'逆向思维',遵循古代兵家'天时、地利、人和'之通论,寻绎唐朝中枢战略指挥的明显'破绽',并解读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唐代的河北道与河东道(今山西省、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地区),以太行山为界。太行山西南起于黄河北岸...
- 穆渭生文嘉
- 关键词:盛唐时期战略指挥历史地理
- 文献传递